APP下载

成批烧伤的应急救治进展

2021-11-30贺全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指挥系统危重伤员

贺全勇

成批烧伤是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世纪50年代,土法炼钢的兴起导致烧伤事故显著增多,也催生了烧伤专业的萌生,至80年代中期各行各业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小作坊、小厂矿不断涌现,但生产装备简陋,安全性能差,且监管不到位,导致因煤窑瓦斯爆炸、鞭炮作坊爆炸等造成的成批烧伤事故急剧增多,促使了我国烧伤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医院烧伤专科的建立。与此同时,各省市相继成立烧伤专业学会,通过学术探讨、经验交流、会诊转诊等逐步形成区域性烧伤专业救治网络。1988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成批烧伤防治经验交流会对成批烧伤的发生原因、防治经验、组织工作、药品与耗材准备及急救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中形成的专家共识成为了我国成批烧伤防治的行动指南[1]。由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21世纪初期,相关部门对各生产单位进行大力整改,加之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施行极大促进了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完善程度及应对能力的提升,对成批烧伤的应急救治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2]。

1 成批烧伤事故的现场应急救援

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能力主要体现在统一指挥(区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响应速度及运筹质量)、救援装备、救援人员专业素质3个方面。

1.1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

成批烧伤具有发生时间及地点不确定性,救治紧迫性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多,涉及多机构多部门协作等特点,建立与成批烧伤救援相适应的信息化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对实现高效指挥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明确了以事故发生地区政府部门为领导核心、其他公众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的组织模式以及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3]。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促使应急救援联动保障系统逐步完善,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或灾难,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启动,相关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并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请求上级支援。另外,除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外,成批烧伤救援经数十年的发展,在专业学会及团体组织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成批烧伤专业救治网络,且能够服从应急救援总指挥调遣[4],在此期间,部分省市对成批烧伤应急救援模式研究探索给予的科技立项支持[5-6]也促进了成批烧伤信息化应急救援系统的完善。

1.2 应急救援装备的完善

成批烧伤发生后,大面积烧伤患者多于烧伤后1 h左右发生休克,若不能及时救治,数小时内就可能死于烧伤休克,即便存活,后期救治难度和死亡风险也会显著升高,因此,成批烧伤事故发生后应尽量在1 h内对伤员进行专业性救治,以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通讯以及医疗急救设备等基础设施及装备的不断完善[7-8],特别是部分地区航空救援模式的开展[9]以及新型一体化应急救治装备的研发[10],使得大部分突发事故灾难都能够得到及时救援,但部分远离聚集人群的偏远地区突发事故的救援仍存在不及时现象,部分社区高楼突发事故的救援装备仍不够完善,仍是目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1.3 现场救援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

既往救援经验显示,成批烧伤现场救援人员需具备伤情分类、合并症紧急处理、抗休克、伤员分流转运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减少救援失误,提高救援效果[11]。因此,加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定培训内容及方案、确定培训对象和师资、试点培训、改进并推广普及仍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任务[12]。

2 成批烧伤伤员的早期分流与转运

重大及特重大成批烧伤发生后,事故地区的应急救治能力多无法满足救援需求,常需省级甚至国家级层面的紧急支援,现场救援评估人员需对伤情进行评估,指挥人员需充分了解当地医疗单位的承受能力和专业救治水平,以便根据事故情况合理安排伤员的早期分流,待上级专家和领导到达后,再次全面评估伤员伤情及医疗单位救治能力,合理安排转运[13]。危重烧伤伤员的救治对医疗单位综合救治能力及烧伤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伤员转运时机、转运方式的选择以及和承接单位的无缝对接,能够影响伤员的后续救治及预后。《成批严重烧伤伤员的转运方案(2016版)》[14]中明确指出了成批严重烧伤伤员的救治流程,在促使烧伤伤员快速、安全到达指定医疗单位接受正规专科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马兵等[15]根据昆山“8·2”特重大爆炸事故成批特重度烧伤救治经验制定的伤员转运前信息简表,有效避免了常见的救治失误,同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3 成批烧伤危重伤员救治团队的建设

成批烧伤危重伤员病情多变,较普通危重患者更为复杂,因此,危重烧伤伤员的救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烧伤专科医护人员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均较高,且需具备责任心和大爱之心。然而,目前我国烧伤专业面临逐步萎缩局面,专业人员有限,高层次专家更是少之又少,且只有少数烧伤中心建立了烧伤科专用重症监护病房,在应对突发灾难性成批烧伤伤员救治时已难当重任。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危重症医学专业队伍快速成长壮大,涌现出众多优秀专家学者,且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基本都建立了危重医学科,配备了先进的监护仪器和治疗设备,使得大量过去无法医治的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创造了大量医学奇迹,成批烧伤伤员救治依赖烧伤专科且因没有先进医疗设备做生命支持而导致患者死亡的现象明显改善。

烧伤专科与危重症医学科结合,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是危重烧伤伤员的医疗需求,也是形势所趋[16]。但,目前烧伤专家和危重症医学专家在危重烧伤救治的部分决策中尚存在分歧,如早期补液抗休克方案是否按公式估算、胶体溶液的选择以及是否联合应用升压药物、血液净化的应用时机等观念尚不一致,仍需继续磨合,以便达成共识,且烧伤伤员救治的关键仍是烧伤创面的处理,因此危重烧伤伤员的救治仍需以烧伤专家为主。此外,危重烧伤伤员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率较高,烧伤、危重症医学、麻醉等多学科合作诊疗,对危重烧伤伤员予以合理救治是当前普遍认可的有效救治模式[17-18]。

4 成批烧伤应急救治的不足及解决方案设想

目前,我国成批烧伤的救治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总结近年发生的成批烧伤应急救治经验发现,当前我国成批烧伤应急救治存在烧伤专业人才储备薄弱、应急救援人员能力有待提升、个性化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尚不完善等不足。如,近年来烧伤专业不断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烧伤专业救援具有特殊性,其他专业尚无法取代[19]。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笔者建议应在每个地级市、自治区及烧伤多发的县级市保留1个以上烧伤中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以维持烧伤专业医疗队伍的稳定,防止烧伤专业人才的转行流失。另外,事故灾难现场多较为混乱,若缺乏强大的统一指挥系统和专业救援队伍,很难取得高效的应急救治效果。然而,成批烧伤发生时最先到达现场救援的是缺乏休克、吸入性损伤、合并症等处理能力的非烧伤专业人员,为后期伤员的救治增加了较大难度,导致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可能参与应急救援的相关人员烧伤专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尤为重要[20],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也可作为科学技术专项支持项目予以保障。此外,目前的应急救援网络硬件设施虽已较完备,但平台内部数据仍不完善,加之救援人员责任不明确,现场指挥能力不足,致使专业救援仍不到位,因此需组织烧伤专科专家研讨制定适合不同环境、不同级别成批烧伤事故的个性化应急救援预案,以完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及效果[21-22]。

5 小结

成批烧伤应急救援关系到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法规的逐步出台,其救援指挥系统不断完善、救援仪器设备不断充足、救援人员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使成批烧伤的应急救援效率和救治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但成批烧伤仍是目前乃至今后需要高度重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其救援系统、救援装备、救援人员专业素质必将更加完善、出色,能够更加高效地应对每一次突发事件。

猜你喜欢

指挥系统危重伤员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多中心、多路段、协同应急指挥系统探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指挥系统迭代升级带来的挑战与对策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国外驱护舰作战指挥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