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文化背景下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探索

2021-11-29陶芳芳四川旅游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成才少数民族民族

陶芳芳(四川旅游学院)

■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探索的必要性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而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政策是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基于历史、经济、文化等深层次原因,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相对迟缓,地处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更加严峻,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顺利走进大学校园不易且,他们承载着民族未来的希望和发展,在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因此,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应有之意。

(二)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据国家民委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普通高等学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学生数223.4 万人,相较于2001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1.7%。从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然成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成长背景和文化风俗的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如何引导其适应高校新环境,帮助其学业职业发展,促使其成长成才,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要点之一,也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效果和质量的检验和印证。

■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困境

(一)学业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虽然接受过汉语教育,但受民族地域语言的制约,他们对汉语课程的理解和吸收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学业上的困境在英语、高数、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方面更甚,总体表现为跟不上教学进度、出现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动力、考试挂科等。

(二)经济压力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家中兄弟姊妹众多,父母年纪又偏大,家庭主要收入依靠售卖农副产品,勉强担负日常吃穿用度。因此,部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扶。对于更加贫困的家庭来说,青少年子女是家中重要的劳动力,送他们上大学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这对于以农业为生的少数民族家庭来说更是减少了经济收入。出于对家庭经济情况的考虑,一些父母甚至会劝说正在读大学的孩子退学来减轻家庭负担。

(三)强烈的民族意识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

各民族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是本民族的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意识中都带有本民族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烙印,体现在衣着、饮食和人际交流等方面。而在普通高校里面,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占学校学生总人数较少,汉族文化心理则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少数民族学生从“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地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容易因为一些语言、民族习惯等无法适应,从而和汉族学生保持一定距离,并逐渐形成本民族自己的人际交流圈。这种由民族意识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正常的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心理失衡,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自卑心理

从访谈中还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还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究其根源,是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自卑心理既有碍于日常的人际交往,也使少数民族学生缺乏参加各类活动的自信心。

■高等院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探索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而制定既符合学生特点,又适应国家、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规范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应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中要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专业的师资队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辅导员岗人员流动性最大,拥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很少,其中熟悉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文化、思维模式的辅导员屈指可数,这也加大了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难度。

(三)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诉求表达的渠道不畅通

高等院校在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时,还存在着学生诉求表达渠道单一的问题。在普通高校里面,多数会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需求,但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学生还是缺少有效的途径表达内心真切的想法,即便是学生在座谈会中提出诉求,也常因缺乏组织和机构进行监督而未真正实施。

■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分析

(一)辅导员队伍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时,由于环境的改变,思想、心理等层面面临转变和困境,如自卑、焦虑、难以融入集体等,亟需疏导和调整。面对这样一种现状,高等院校需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又极具共情能力的辅导员队伍,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深入课堂、寝室和其他学生的活动空间,全方位地聆听和了解学生诉求,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长。

(二)专任教师精准规划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成长路径

依托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通过举办师生座谈会,邀请学院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面对面交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为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制定一份从入校到毕业的成长路径规划方案,帮助学生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目标。将学院的教师资源和在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按比例配比,保证帮扶和指导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以定期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学习,及时给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和其他活动中得以锻炼。通过“一对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地勾连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利于建设美丽校园、和谐校园。

(三)多渠道树立少数民族学生自信心

“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是少数民族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大都能歌善舞甚至掌握民族特色技艺。但由于升学,学生所传承的歌舞和技艺离开了原本的生存土壤而失去了展示的平台。高等院校通过校园环境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和参加各类文娱活动,一方面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还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其次,依托专业特色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比如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就可以利用专业所学参加三州三区技能竞赛,既可以拓深对专业的认知,也可以激发自身自信心。另外,还可以推选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干部。

(四)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诉求表达机制

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进行现代化重构,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而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关键是协商共治,在高校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基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背景,对于涉及少数民族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高等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诉求表达渠道,如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常态化,开设意愿表达信箱等,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更为关键的是,要设立相应的监督组织定期回访,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诉求得以落地实施。

注释

①国家民委网站 民族统计.2018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EB/OL].https://www.neac.gov.cn/seac/xxgk/201912/1139109.shtml,2019-12-19.

②戚甫娟.浅谈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04):51-52.

③谢刚.协商共治: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N].山西日报,2018-08-28(010).

猜你喜欢

成才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到让孩子成才,必须先教孩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