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端CT维护管理

2021-11-29李双齐叶细锋张友琴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防性配件医疗

凌 静,王 微,李双齐,叶细锋,张友琴

高精尖医疗设备的迅速发展,为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革命性变化,为精细化检查和疑难病例的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如何降低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成本、有效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和闲置,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医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1]。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装置(CT)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人体断层扫描成像的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应用广泛,已列入军队疗养机构医疗设备配备标准,但疗养机构普遍存在医工人才不足,设备维护力量薄弱等问题。中高端CT以高速、低剂量、大范围地扫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为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科学依据,且价格适中,已被各单位引进用于医疗影像诊断的一线[2]。笔者通过探讨中高端CT使用维护管理的实践经验,旨在为疗养机构CT使用维护管理提供参考,为部队官兵体检、鉴定、诊疗等医疗活动提供强大保障。

1 预防性维护的必要性

1.1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定义 医疗设备的维护分为传统维修(traditional maitenance,TM)和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传统维修是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后再进行的维修,而预防性维护是指医疗设备在发生故障之前对医疗设备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3-5]。预防性维护可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

1.2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现状 目前疗养机构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医工人员不足,设备管理观念传统,工作重点尚停留在故障性维修上,有的甚至未开展预防性维护;有的虽转变观念,变故障性维修为主动预防性维护,但对需要开展预防性维护的设备种类没有具体界定标准,未根据医疗设备的功能、使用的物理风险、维护的要求和历史故障等建立评价体系,缺乏对高、中、低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医工人员在具体实施中随意性强;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维护周期的选择没有科学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中强调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但在产品说明书上并未对保养和维护周期作明确要求;不同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内容没有具体标准,实际维护的效果、质量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

1.3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需求迫切 为适应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对相关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故障进行相应的预防,最大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及维修成本,提高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同时降低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对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2013—2018年开展预防性维护前后64排螺旋CT维修维护记录进行统计,未全面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前,球管故障率高,8 M球管平均扫描人次仅为1.5万人次左右,远低于平均4万人次;设备开机率远低于同省三级医院98%的平均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参考相关管理经验[7-11],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重点从加强中高端CT预防性维护工作入手,加强CT的维护管理。

2 64排螺旋CT预防性维护管理措施

2.1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合理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 制定完善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设备巡查制度、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工程师岗位职责等制度。建立CT等大型医疗设备相应的PM计划,依据设备维护管理周期,明确维护和保养的内容、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维护,改变传统的维修管理的被动性。

2.2 开展专项培训,有效提高维护人员专业化水平 一是有计划、有批次的安排CT使用人员及维护人员参加为期1~2周的原厂培训及岗前培训,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及构造、常见故障、具体维护措施、内容等,通过考核后,方能操作维护;具体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厂家工程师获得技术支持。二是对设备工程师进行计量及质量控制培训,持证上岗,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开展维修后检测工作,确保设备使用安全。

2.3 开展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由放射科CT室操作人员完成。每天对64排CT机房环境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保持CT机房及操作间的温度在(22±1)℃,湿度在40%~65%。温度过高不利于球管散热,温度过低不利于探测器工作,影响图像质量。湿度过高易发生短路,湿度过低易引起静电,故应每日检查空调运行情况,确保空调设备运行正常。针对江南气候潮湿的问题,购置除湿机及时除湿并排水;清洁CT设备表面、操作台及周边环境灰尘、污垢、杂物等;仔细检查UPS系统和电源的是否正常运转,防止电压不稳、突然停电对设备造成的损伤;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开机前检查循环水泵内的水压情况,开机水压为380~400 kPa;关机水压控制在180~220 kPa,保证循环水制冷装置正常运行[12]。使用前应最少提前15 min开机,检查开机是否正常,一天避免频繁开关机,每周在空闲时至少对CT设备停机1 h或重启一次,防止因频繁开机、关机或开机时间过长而损害机器。按要求配备CT操作技师、影像诊断医师,人员更换时做好培训和交接工作,防止人为因素所致故障。

2.4 开展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由药械科医学工程师完成,必要时由厂家工程师协助。每季度一次开展预防性维护保养。保养包括6个部分:系统、操作台、扫描架、高压部分、电源分配器及扫描床。①系统部分主要检查X射线曝光指示灯、各扫描按钮、系统文件、图像质量是否正常、电气环境监测、整体清洁;②操作台部分检查DVD-RAM和MOD驱动器的读写性能和原始数据硬盘;③扫描架部分主要检查并清洁扫描窗、清理通风口及风扇、清理滑环粉末、检查所有风扇运转情况、准直器铜滤、检查前/后倾状态和定位灯;④高压部分检查并记录球管扫描次数;⑤电源分配柜检查各器件有无变色/打火痕迹;⑥扫描床检查上/下驱动状态、扫描床板进/出状态和扫描床及其附件是否损坏。分管放射设备的医学工程师在历次的预防性维护中,主要对CT设备及计算机内部、空调排风扇、空气过滤装置等零部件上的灰尘进行清洁,滑环除积碳,降低灰尘对滑环的污染,减少碳刷间摩擦,保障系统散热功能[13-14]。每3个月更换机架过滤网膜,每6个月更换滑环碳刷;检查机房温度、湿度;检查安全开关,确保CT设备使用安全、可靠。

2.5 开展定期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检测 我院64排螺旋CT由全军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研究中心按照规范进行验收检测;运行状态检测目的是评价设备状态,由联勤保障中心药品仪器检验所实施。日常的质量控制检测由本级计量站完成。采用购自瑞典奥利科公司B-Piranha多功能X射线参数测试仪、Catphan-500螺旋CT性能测试体模、CT-HD CT剂量头模和DCT-10 CT长杆电离室进行检测,按照国标GB17589—2011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军标JJGl026—200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执行。主要测量层厚偏差、CT剂量指数、CT值、噪声和均匀性、高对比分辨力(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分辨力及CT值线性等参数。了解剂量指数、不同组织分辨能力、不同组织定性的准确性和病变部位的定位精度。关注球管的曝光次数、CT值和探测器等参数的校正,确保设备稳定运行[15-16]。定期对CT设备进行检测,必要时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校准,确保设备最佳运行状态,消除潜在风险。

3 效果分析

3.1 实施预防性维护,设备维修成本下降 调取2013—2018年CT维修维护及配件更换记录,对常态开展预防性维护前(2013—2014年)及开展预防性维护后(2015—2018年)该设备维修项目、定期维护次数、故障次数、开机率、配件更换数量及配件报价进行统计。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前,定期维护次数为2次/年,年均维修费约189.3万元,预防性维护后定期维护次数为4次/年,年均维护费约108.3万元,降低了42.8%。在年均曝光秒次相同的情况下,2014年更换配件总金额为378.6万元,为历年最高,2015—2018年较2014年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96.5%,65.4%,96.1%,27.7%。大幅降低维修费用,减少设备运转开支。该设备启用至今,由同一位工程师负责维护,日常基本维护均正常开展;无设备移机,工作环境保持恒定;操作技师经专业培训考取上岗技术合格证后按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使用仪器,同时严格执行定期继续教育;预防性维护前后CT年均业务量基本一致。

3.2 实施预防性维护,设备开机率提高 我中心于2012年7月完成装机运行,2013年尚为新品,各项性能稳定,未更换配件,开机率98.4%,2014年开机率仅为94.8%。2015—2018年预防性维护后,开机率分别为96.4%、97.6%、97.6%、96.4%,在机器逐年损耗增加的情况下,年均开机率提升至97.0%,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确保了临床检查的时效性。

3.3 实施预防性维护,延长球管使用寿命 球管是CT的核心装置,其价格高昂,属于消耗性主配件。实施预防性维护前,2014年更换了3个8 M球管,单个球管平均寿命仅为35.6万秒;开展预防性维护后,四年内共更换3个球管,平均寿命大幅提升至57.5万秒,与国内平均60万秒基本一致。可见预防性维护是延长CT球管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3.4 实施预防性维护,设备质量检测状态稳定 2014—2015年设备故障高发,每年分别达7次,9次,很多隐患在维护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并处理,降低了异发、突发故障。此后故障次数有所下降,分别为5次,6次,7次。2015—2017年配件更换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次,3次,3次。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因设备正常损耗导致的故障及配件更换随之增加,如冷却油、保险丝、热交换器等,2018年更换的配件多为此原因。上级检测部门历次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评审均为合格,充分保证了设备应用状态的稳定。

综上所述,开展预防性维护是保障医疗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17]。加强中高端CT预防性维护工作,从事后维护向事中维护转变,能提高设备开机率,减少维修成本,保证设备应用质量检测状态的稳定,给CT诊疗带来可靠的技术保障,为军、地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服务,能充分发挥CT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预防性配件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原材配件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妆发与配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