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祥云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制造基地”

2021-11-29杨利梅

云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祥云绿色食品加工

杨利梅

(祥云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祥云 672100)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制造基地”的核心是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是现阶段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是祥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打好“绿色食品牌”,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祥云县重点实施“绿色食品基地创建、绿色农产品加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绿色食品牌打造”工程,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云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殊荣。

1. 绿色食品基地规模迈上新台阶。2019年建成蔬菜基地1.07万hm2,产量29.5万t,产值8.35亿元,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成为国家西菜东运和出口创汇重要基地县;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品种40多个,年加工销售量达4860 t、产值1.1亿元;建成高优桑园基地0.68万hm2,产鲜茧5768 t,产值3亿元,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二;建成水果种植基地0.4万hm2,总产量3.46万t,总产值2.7亿元;全县生猪出栏68.23万头,肉牛出栏4.23万头,家禽出栏626.2万羽,禽蛋产量6.14万t,奶产量7900 t,实现畜牧业产值28.22亿元。

2. 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把野生菌、蚕茧、蔬菜、禽蛋等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作为重要产业培植,逐步形成了以祥城镇农产品加工园、刘厂镇和米甸镇农产品加工小区及云南驿镇畜禽产品加工小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县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172家,201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近28.81亿元。

3.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全县有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72个、家庭农场69家,比“十一五”末分别增25家、 892家、69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州级龙头企业2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1家。

4. 绿色食品牌培育实现新提升。全县已认定无公害产地3.80万hm2,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3个,打造了“七彩泰兴”牌大白菜、瓢儿菜和“龙云大有”牌香葱、娃娃菜等9个蔬菜为云南名牌农产品和名优农产品。“龙云大有”牌西红柿、香葱和“七彩泰兴”牌大白菜分别荣获2018年、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菜”第三名;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州“五强企业”第五名,“七彩泰兴”牌大白菜获州“五大名菜”第一名,“龙源农苑”牌芦笋获州“五大名菜”第五名。

(二)发展优势

1. 政策环境有利。省委、省政府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列为着力推进的8大重点产业之一,并将加快“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发展作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提出将打造“绿色食品牌”作为云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之一,为祥云“绿色食品制造基地”的打造创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利条件。

2. 原料保障充足。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县的祥云,作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加工集散地的祥云,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社会资本的不断进入,野生食用菌、蔬菜、蚕桑、水果、生猪、禽蛋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绿色食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更高。

3. 科技支撑有力。建立了研发机构的企业有4家,研发投入达到0.65亿元,科技研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比重超过0.5%的达2家。认定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4家、省级优质种业基地3家、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个,拥有农业科技人员325人,其中正高2人。

4. 区位优势明显。祥云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地,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县境内,杭瑞高速公路、大丽高速公路、广大铁路、320国道、214国道、220省道在县城交汇,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二、存在问题

(一)水资源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祥云属于典型的干坝子,年平均降雨量仅810 mm,是全省降水量较少的县份之一。全县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总量仅为4.46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977m3。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使用效益不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农业农村供水矛盾极为突出。

(二)产业效益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产业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功能区划不完善,土地产出率不高,绿色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大部分绿色农产品仍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生产阶段,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物流、电子商务等农业经济新业态发展滞后,产业融合度不高,与发展现代产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三)新型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提升

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存在发展观念陈旧、品牌意识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专业合作社“小、散、杂、乱”现象突出,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机制不灵活,存在无固定资产、无股份资金、无固定场所和无销售市场等“四无”现象。

(四)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部分乡镇存在放松“三农”工作倾向,对国家及省、州、县出台惠农政策宣传不够及时、研究不够深入、落实不够到位;部分涉农部门缺乏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用地、用电、用水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发展思路

以果蔬、蚕桑、野生食用菌、畜禽(生猪、禽蛋)4个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遵循“一县多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化集中布局,采取“打造一个品牌,激活一批企业、联动一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以绿色食品加工营销为龙头,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倒逼和带动从基地建设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绿色有机发展,以打造“绿色食品制造基地”为重点,争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高地,努力把祥云县建设成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先行示范区。

(二)发展对策

1. 做强绿色原料基地。按照“绿色、有机、高产、优质”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优势,优化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统筹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提高优质农畜产品供应能力,与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对接。扩大口感好、营养高的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建设生态、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第一车间”。

2. 建成 “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中心。推进野生菌、蚕茧、蔬菜、特色水果、生猪、禽蛋等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打造出口创汇型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态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引导绿色食品制造企业加大主食加工、休闲和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生产,丰富产品系列,扩大产业规模。力争培育4~5家行业排名靠前的绿色食品加工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一批绿色食品制造品牌企业,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

3. 形成市场流通优势。积极推动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重要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建成滇西绿色食品加工物流枢纽,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和农业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农产品批发商联合体,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行农产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和农资流通网络体系。

4. 构筑质量安全体系。以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坚持产管并重,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一是推行标准化种植。依托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围绕野生食用菌、果蔬、蚕桑、畜禽、(生猪、禽蛋)四大产业,开展祥云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省级信息追溯平台,实现追溯主体全覆盖;三是实施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全县域监管。建立监管名录,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名录管理,将监管对象包干到人、监管责任落实到岗,探索推行“黑名单”目录。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对生产经营主体禁用农兽药和假劣农资的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5. 塑造特优品牌形象。推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祥云农业大品牌战略 ,培育具有祥云区域优势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进以蚕桑、蔬菜、野生食用菌、畜禽、红梨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打造一批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祥云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策划、包装、营运、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祥云绿色食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全县培育认证绿色食品35个以上、有机食品15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以上、云南名牌农产品10个以上、全国名牌农产品6个以上,推动祥云农业向品牌农业方向发展。

6. 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争创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推广应用一批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技术,重点推广蚕桑、蔬菜、水果、生猪、禽蛋等特色种养产业方面的一批新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物联网和遥感应用技术,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技术,强化产业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和全产业链构架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和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培育。

7. 培育领军企业龙头。综合运用土地、税收、水电、金融、项目扶持等方面的产业政策举措,加快培育壮大祥云农业产业龙头体系,着力培育打造祥云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并扩大服务规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

猜你喜欢

祥云绿色食品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什么是绿色食品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