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永德县农业教育培训

2021-11-29翟荣惠

云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

翟荣惠

(永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永德 677600)

一、教育培训概况

(一)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永德县有农业科技推广机构26个,其中县级16个、乡(镇)级10个,共有农技推广人员323,人其中县级130人(种植业68人、养殖业25人、农机化27人、农经10人),有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53人,初级职称39人,管理及工人13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有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实力较强的科技推广队伍。

(二)农业教育培训机构

县内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一所,有职业高级中学一所,各乡(镇)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办有农业科技致富函授大学。齐全完善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为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和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文化素质

永德县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新科技,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大量农民没有接受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四)历年农业科技培训

1. 县职业高级中学共培养5380名实用型初级农业技术人才,每年为社会输送农业技术人才250多人。

2. 农函大招生培训。永德县农函大共开办了种植、养殖业类14个专业,45个教学班,累计招收培训学员3800名。

3. 针对初中毕业生“3+1”班,开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380人。

4. 县农广校招生培训情况。一是招收中专学员共589人,其中毕业学员403人,毕业率68.5%;二是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文件精神,永德县于1999年开始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对象为45岁以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村组干部、专业户、重点户、科技示范户等,培训内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重点为养猪、养鸡、畜禽疾病防治、烤烟种植、作物规格化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全县共培训学员6565人,获证人数5000人;三是“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此工程是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实施的项目。县委、县政府根据项目培训任务和有关要求,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明确任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了培训。全县10个乡(镇)共培训村干部236人,村级农科员118人,村级兽医员118人;农业站、兽医站党员致富联合体,产业协会等举办普通班110个,培训学员5050人,通过考试、考核、审核获得证书的学员5000人,获证率达99%;四是开展大规模、大范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咨询、科普宣传、发放技术资料、田间技术指导、示范样板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6万人次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没有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是把它当作软任务,缺乏长远规划和过硬措施。

(二)农业科技教育统筹不够,各自为政

培训资源和资金分散,培训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教育培训的内在要求。

(三)硬件设施建设不够

目前农广校、农机校、农函大等农业教育培训学校,没有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不足,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能完全担当起全县农业教育培训的艰巨任务。

(四)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和县综合财力不强等多种因素,全县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在农业科技项目实施中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农业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领导,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农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把农业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加强统筹,搞好服务

农业、科技、教育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服务功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筹培训经费,整合培训资金和师资力量,制定农业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不断拓展知识面,适应新的农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培养更多的农村复合型实用技术人才。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

增加农广校、农机校、农函大等农业教育培训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学员实习基地,建设卫星接收小站,购置计算机,开通互联网,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VCD等教学媒体和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村喇叭等形式,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四)搞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直接培训农民,指导技术的主力军,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有重要作用,为此,应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请资深专家分析农业新形势,传授新技术、新信息,使县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开阔思路和眼界的同时,及时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学习新技术,为农业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大规模的农民科技培训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和科技知识,增强其应用科技致富的本领,使他们成为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

1. 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为振兴永德农村经济服务。围绕永德“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茶叶、烤烟、坚果和生物资源等产业发展,确立“设置一个岗位,开发一种资源,建立一个基地,形成一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规模型、效益型、产业化发展的示范村模式进行培训,力争办出实效。

2.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把培训与全县培育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培训与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活动相结合,培训骨干教师、村组干部、农民,层层展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3. 实施“三进村”,结合实际开发培训。深入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让培训真正贴近农村、方便农民。要组织一定数量的培训教师进村,通过“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等形式,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解决农业科研与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广泛宣传,组织千家万户农民收看中央7台致富早班车、农广天地和农业知识讲座,大力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村主任、种养大户进行网络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4. 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把中专学历教育办到多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有机会参加学历教育,有效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应用科技致富的本领。

5. 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充分利用农广校、职业中学等各类学校对部分青年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严格按照“四个办法”“五项制度”(即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基地认定、检査验收和第一课制度、公示制度、台帐制度、日报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加强项目管理,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来,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结合产业发展,从农民中培训一批种、养技术能手和中高级技工,提高培训质量和转移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农民科技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