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探析

2021-11-29陈小环

关键词:话语权思想大学生

陈小环

(闽南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福建 漳州 36300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文化前进方向、 关乎发展道路、 关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41。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 媒体格局、 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新特点,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主阵地、 最前沿,新媒体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高校要深刻认识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密切关注全媒体时代网络发展的新动向、 新趋势,明确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着力点,坚持以立为本、 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管理权和话语权。

1 充分认识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是思想最活跃、 知识最密集、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最快的地方,是国内外社会思潮的聚集和交汇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1 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信息网络特别是全媒体的快速发展将意识形态斗争引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中,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思想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 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220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空前尖锐复杂。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场所,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建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能力、 阐释能力、 传播能力和回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关系到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于维护国家长久治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鲜明指出: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政治素养、 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关乎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其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向大学生宣扬和教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3]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高校必须充分把握全媒体时代网络话语的特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势而谋、 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重视网络主流话语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党的创新理论占据网络空间的制高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争做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1.3 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20岁-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1.5%。[4]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网络大国,庞大的网民数量和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传播平台。在全媒体语境下,网络极易成为错误思想和有害观点传播的发散场和放大器。青年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责任意识、 政治意识、 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选择、 鉴别、 质疑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根本性、 战略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总体呈现良好态势。然而,当前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加强意识形态强势渗透、 多样化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 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加速多元价值观的传播,这些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同和践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任务依然艰巨。

2.1 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强势话语渗透,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制脑权”的没有硝烟的战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但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从未改变。进入全媒体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渠道更多样、 手段更隐蔽。高校是各种政治势力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点领域,青年大学生是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对象,网上阵地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制造者”,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处于强势地位。“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人手中,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权也基本由美国制定,全球互联网上英文信息量达 90%以上。”[5]157全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尺度,为西方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西方国家凭借其在经济、 科技和网络信息领域的优势,将网络作为文化侵略的工具,借助新媒体极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文化理念、 政治信仰、 价值标准、 思维方式等,并借助各种热点事件炒作,恶意抹黑中国的形象,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宗教问题破坏民族团结,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试图削弱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

2.2 多样化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加速传播,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建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 各种思想多样杂陈,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冲突激荡、 碰撞交锋。新媒体以其传播迅速、 互动性强、 覆盖率高成为多样化社会思潮交融的最前沿,网络的隐匿性、 无国界性、 即时性及全媒体的催化加速了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传播。普世价值论、 历史虚无主义、 新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后现代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通过不同的传播主体混杂于网络空间,竭力在网络空间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得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和凝聚师生网上思想共识的任务更加艰巨。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和心智的成长时期,对错误思潮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和蛊惑,造成理想信念的迷惘和价值观混乱。多样化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建构,部分大学生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对国家的认同、 民族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

2.3 多元价值观通过网络自由传播,加大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管理的难度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运用,使全世界形成一个信息共同体。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 全息媒体、 全员媒体、 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所不及、 无人不用。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取海量信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的特质。“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各种社会意识自由表达的开放平台,实则这里也混杂着各种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噪声等不和谐音符。”[6]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网络优势,积极抢占文化市场,好莱坞电影、 网游、 网站等成为西方国家输出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的隐性工具,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如拜金主义、 实用主义、 利己主义、 享乐主义、 虚无主义等腐朽文化思想,依托新媒体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渗透于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上数字化的身份特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使得相关部门和组织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掌控越来越困难,大大增加了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的难度。”[7]部分大学生在接触西方多元思想观念时,极易产生唯西方中心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抵触。

3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路径

面对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着力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着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大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内容、 手段、 机制创新,牢牢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3.1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贯穿高校办学发展的全过程

新时代,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价值取向、 舆论导向,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分工负责,各部门和师生积极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将网络意识形态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教职工政治学习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 监督管理。坚持党管宣传、 党管意识形态、 党管媒体,坚持管用防并举,建立健全分级、 分类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和上传审批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做强做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加强网络生态建设,强化师生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安全教育,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和舆论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师生网络生活,用正能量引领校园舆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要牢固树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和问责机制,压紧压实二级党委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主体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机制,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态及时分析,分清网上主流支流,辨析网上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2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8]69新时代,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重点,着力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根基。要积极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网络传播,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 大宣讲,做好网上理论宣传,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抛弃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陈旧观念,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9]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课程思政为主阵地,网络思政为突破点,加强“三全育人”工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生动融入课堂,深入挖掘与思政相关的新闻事件与舆论热点,讲好中国制度、 中国文化、 中国精神、 中国特色、 中国自信,使大学生想听爱听、 听有所思、 学有所得。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运用大众化、 通俗化的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理论话语、 学术话语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 更广、 更深入。

3.3 大力推动网络话语方式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10]全媒体时代,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高校要改变传统意识形态理论宣传抽象化、 说教式的弊端,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 传播方式的变革,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手段、 话语方式和传播渠道,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你听我讲”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向“由我参与”的引导式教育转变。利用VR或AR等先进技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推进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通“报、 网、 端、 微、 屏”校园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全媒体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立以互联网传播和新媒体生产为主攻方向的一体化运行机制,繁荣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打造契合师生需要、 适应时代特征、 富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内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的引领力,使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注重加强网络思政顶层设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的科学性、 网络话语方式的可接受性,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强化主流文化在网络舆论中的价值引领,真正把网络建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阵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配齐建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网络名师工作室,分层分级开展网上思想价值引领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监测、 收集、 分析、 研判、 处置和回应机制,针对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及时释疑解惑,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话语权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陈年凡客创始人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