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耐冷水稻新品种龙粳1656 的优质栽培技术

2021-11-29张云江王继馨马文东李大林

北方水稻 2021年3期
关键词:叶期粳稻乳油

吕 彬,张云江,王继馨,马文东,李大林,杨 庆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26)

2015 年以来, 国家先后启用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渠道,品种试验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参试品种的数量因此迅速增加[1],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数目屡创新高。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9 年以龙交07-1432 为母本、 龙交08-201 为父本杂交,经过系谱法选育,F4代决选,代号为龙粳1656。 2015~2016 年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和抗病性、耐冷性、适应性鉴定试验,2017~2019 年在第二积温带上限联合体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抗病性强、耐冷性强、抗倒性强。 2020 年7 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20L0009),同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80935.6),定名为龙粳1656。

2019 年7 月, 在沈阳召开的第十七届粳稻发展论坛暨第七次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会上,龙粳1656 从全国粳稻产区的28 个品种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2]。 2020 年10 月17 日, 在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终评活动会上,粳米组国内品牌115 个(其中黑龙江省内品牌90 个,省外品牌25 个),最终角逐出粳稻金奖3名、银奖6 名和铜奖9 名,龙粳1656 喜获铜奖。

1 特征特性

龙粳1656 主茎12 片叶,株高97.5 cm,穗长14.6 cm,椭圆粒型,每穗粒数101 粒左右,千粒重25.8 g,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 d 左右, 需≥10 ℃活动积温2 600 ℃左右。 2 a 品质分析结果: 出糙率81.6%~83.8%, 整精米率66.4%~70.0%,垩白粒率3%,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33%~18.20%,胶稠度80~84 mm,粗蛋白质含量(干基)6.61%~7.40%,食味品质83~86 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3 a 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 级,穗颈瘟1~3 级。3 a 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9%~15.5%。

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第二积温带上限联合体区域试验, 其中2017 年10 点次平均产量8 986.2 kg/hm2, 比对照品种龙稻5 号增产7.4%;2018 年10 点次平均产量8 576.6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稻5 号增产7.0%;2 a 区域试验20 点次平均产量8 781.4 kg/hm2, 比对照品种龙稻5 号增产7.2%。

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第二积温带上限联合体生产试验,9 点次平均产量8 467.3 kg/hm2, 比对照品种龙稻5 号增产7.2%。

3 毯式苗机插高产栽培理论指标结构

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机插水稻普遍存在“苗小质弱与大田早生快发不协调、个体与群体关系不协调、前中后期生育不协调”等问题,扬州大学联合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经10 多年攻关研究与集成应用,创立了“控种精量稀匀播、依龄控水精准旱育与化控”的机插毯苗“三控”育秧技术以及以“精准控种、控水与化控”为主要内涵的机插钵苗“三控”育秧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大规模推广应用[3-4]。

穗数型品种,产量指标800 kg/667 m2,理论指标结构为:穗数550~600 穗/m2,实粒数85~90 粒/穗,收获实粒数确保4.8 万~5.0 万粒/m2,千粒重25.0 g。

穗重型品种,产量指标800 kg/667 m2,理论指标结构为:穗数450~500 穗/m2,实粒数100~110 粒/穗,收获实粒数确保5.0 万粒/m2,千粒重25.0 g。

4 配套栽培技术

4.1 秧田管理

4.1.1 温度管理 出苗至1 叶1 心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8℃,注意通风炼苗;1.5~2.5 叶期,棚温控制在20~25 ℃,逐步增加通风量,严防棚温超过25 ℃致秧苗徒长,造成生育期125~130 d 的早熟品种“早穗”发生;2.5~3.0 叶期,棚温控制在20 ℃, 当夜间最低气温达7 ℃或以上, 可昼夜通风。 若遇到低温冻害时,增加覆盖物或在棚内增加保温措施,及时保温。

4.1.2 水分管理 出苗前保湿不浇水;1 叶1 心期开始浇水,选择早晚浇水,一次性浇足浇透,避免中午高温时浇水;2 叶1 心期后,防止床土干裂(早晨叶尖不吐水珠),及时补水。

4.1.3 苗床灭草 秧苗1.5 叶期,每100 m2苗床用10%千金乳油 (氰氟草酯)12 ml 加48%排草丹乳油25 ml, 兑水3~5 kg 均匀喷雾。

4.1.4 立枯病防治 将堆积好的装盘土过筛后与壮秧剂混拌;秧苗1 叶1 心和2 叶1 心期,采用20%壮苗安或移栽灵2~3 ml/m2兑水3 L/m2浇灌,或用30%恶霉灵水剂3~4 ml/m2加水3 L/m2浇灌苗床。

4.2 本田管理

4.2.1 施肥原则 全生育期施肥总量为尿素250~300 kg/hm2, 磷酸二铵125~150 kg/hm2, 硫酸钾125~15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2∶1∶1,高产攻关地块钾比例适当增加到1.5,增施硅肥。

4.2.2 灌溉原则 在寒地稻作区, 水稻一生中返青期、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对水分的反应较敏感,而幼苗期、分蘗期和结实期对水分反应较迟钝,因此在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上,应保证重点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根据水稻生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合理灌溉。4.2.3 本田除草 田间耙平后移栽前, 趁水浑浊, 可用12%恶草酮乳油200~250 ml/667 m2, 或25%恶草酮乳油100~120 ml/667 m2, 或用12%恶草酮乳油100 ml/667 m2和60%丁草胺乳油80~100 ml/667 m2, 加水45~60 L/667 m2配成药液均匀喷施,施药与插秧至少要间隔5 d 以上。移栽田插秧后20~30 d, 杂草3~5 叶期, 用48%灭草松(苯达松、排草丹)水剂133~200 ml/667 m2,或25%灭草松水剂300~400 ml/667 m2,可有效防治泽泻、野慈姑和三棱草等。

4.2.4 稻瘟病防治 在选用抗病品种、 稀植栽培的条件下,控制氮肥用量,加强稻瘟病的预测预报,控制发病中心,不施预防药。 当田间发病达到防治指标时,于孕穗、破口、齐穗3 个时期应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富士一号乳油,或拿敌稳15 g/667 m2等药剂防治。

4.2.5 虫害防治 潜叶蝇和负泥虫以农业防治为主,潜叶蝇危害严重地块排水晒田;化学药剂防治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加噻虫嗪、或噻虫嗪加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加高效氯氰菊酯等,兑水喷雾。 防治二化螟,7 月上中旬选用50%虫杀手50 g/667 m2或90%杀虫丹50 g/667 m2,喷雾防治,保持水层,共防治3~5 次,隔7~10 d 防治1 次。

猜你喜欢

叶期粳稻乳油
“建昌红香芋”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分析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玉草迅克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30%氰草·莠去津悬乳剂与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和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