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思考——以红旗渠精神实践为例

2021-11-29翟传增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旗渠井冈山红色

翟传增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说:“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从顶层设计上做好红色资源向育人载体的转化,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红色资源:概念解析及育人实践

(一)何谓红色资源

关于红色资源的概念,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明确的界定。相对比较集中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红色资源的主体确定上,认为红色资源是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之分。比如有形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塔等)、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革命领袖和革命志士的图片、信函、文件、电报、著作手迹)等;无形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战争年代遗存在民间的各种故事和所承载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的独特的精神价值[2]。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从广义上将红色资源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过程[3],若如此,红色资源的主体和内容就会出现极大地扩展,这种理解有无必要,尚需另行讨论。

第二,在红色资源形成的时间跨度上,研究多认为是有开始而无结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产生的具有“红色”内涵的资源都属于红色资源,但也有些研究倾向于从狭义上界定红色资源,认为红色资源特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革命战争结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4]。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这种狭义的认识显然是不尽合理的。

第三,在红色资源的内容上,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尽管概括或表述的方式有别,但核心内容是高度一致的,都强调民族性、革命性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性,而且包含了物质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两个层面。比如有学者总结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力量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5]。

(二)红色资源育人实践例举

相较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将红色资源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要少一些。放眼全国来看,目前将红色资源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主要是一些红色资源所在地的高校,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井冈山大学对井冈山精神育人的探索、延安大学对延安精神的育人探索。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早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典型的红色资源。坐落于井冈山精神发源地的井冈山大学,早就开始了将井冈山精神引入育人实践的探索,该校2005年就出版了名为《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学生》一书,后经多次修订,成了可视为国内最早的红色资源育人类校本教材。井冈山大学在井冈山精神育人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式。一是开展情景体验教学: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创设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情景,让大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感受井冈山精神的力量;二是开展互动研讨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教学过程以主体性、主动性,实现教育教学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甚至有时邀请红军后代做嘉宾,使教师、嘉宾、学生构建一种“三位一体”的互动研讨教学模式,通过传、带、帮等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成熟;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一种革命精神,同样是非常典型的红色资源。围绕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延安大学开发了《延安精神概论》《红色经典导读》等校本教材,将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形成了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一体两翼”的育人体系。具体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与延安精神相关的人或事;三是面向全校开设延安精神公选课。

以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在井冈山大学和延安大学均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也探索出了比较符合红色资源育人规律的一些工作思路与模式。地处红旗渠畔的安阳师范学院,近些年来也在进行着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目前在理论认识和机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红旗渠精神:红色资源属性及其育人价值

(一)什么是红旗渠精神

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举全县之力、耗时10年建成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以这一庞大工程为载体总结提炼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其基本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作为一项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水利工程,红旗渠从上马开建到胜利完工,长期占据着当时社会关注焦点的位置。红旗渠建设工程任务之艰巨、耗时之长久、民众参与付出心力之彻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团结民主作风之过硬等等,都注定了它的价值不会单纯限定在一项水利工程之上。

人们将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凝练为短短四句话、十六个字,可谓句句经典,字字珠玑,其准确性、实在性深得广泛认同。

几十年时光流逝而过,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回望,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展示的精神力量值得人们永远珍视、传承与弘扬。今天,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河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被认为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红旗渠精神有非常深刻的解读和重要论断,他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10]

(二)红旗渠精神的红色资源属性

从红色资源的分类来看,红旗渠精神属于精神性红色资源,而且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红色精神。红旗渠精神的红色属性主要体现在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

其一,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体现于以林县县委为代表的基层党组织果断正确的决策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基本信念。县委在修渠决策中,充分利用林县现有的资源,以近乎“苛刻”的决策安排,一开始就将红旗渠工程定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省了资源。林县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人们长期遭受干旱缺水之苦,但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群众都非常吃苦耐劳,愿意听党话、跟党走,这种判断是县委立足于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的信念而形成的。

其二,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体现于县委组织谋划中贯彻的指导思想。为了做好注意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县委加大了树立艰苦创业思想的政治教育,组织民工学习毛泽东有关著作,宣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闹革命、爬雪山过草地不怕吃苦、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以此鼓舞大家树立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思想和精神气概。

其三,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体现于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县委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县委班子的团结和统一是红旗渠工程取得胜利的关键。从工程方案的设计到整个修渠过程,县委领导集体坚持讲团结、讲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统一领导,既高度负责,又勇于修正错误,真正做到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始终发挥着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主心骨作用。

其四,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体现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不计得失的模范带头作用。红旗渠建设工地上的党员干部坚持不搞特殊,严格自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凝聚了人心,团结了群众,为工程建设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三)红旗渠精神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红旗渠精神有值得大力挖掘利用的育人价值。

第一,红旗渠精神有助于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决定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蕴藏于其中的红色基因,可以提升青年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发其奋斗激情,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促使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红旗渠精神有助于青年学生意志品质的培育。红旗渠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强调的就是作为个体主要力量的意志和品质。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长壮大都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青年学生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学习上就可以做到甘于寂寞、刻苦钻研,勇于在知识的殿堂中探索和创造。有了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就容易做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而抵制和反对腐朽思想和不良生活作风,无论其将来担负怎样的职责使命,都不容易迷失,不容易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淖之中。

第三,红旗渠精神有助于青年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善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练就过硬的本领,而且要善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得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红旗渠精神中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所发扬的协作精神和为国家为人民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无论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团队,拼搏奋斗的目的都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需求的满足,而是要超越个人,指向社会,指向国家。那种有情怀有抱负有担当精神的努力奋斗,无疑是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三个维度

基于前述理论认识和分析,我们认为,要将红旗渠精神落实到高校育人实践之中,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特别是涉及制度和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作为微观育人行动的前提与基础。经过对近些年来红旗渠精神育人实践的思考和总结,安阳师范学院在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主要考虑了三个重要维度,即育人目标定位、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红旗渠精神融入育人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育人,这是一直以来认知层面形成的社会共识。但在具体实践层面,高等教育也一度存在偏离育人目标或与育人目标不完全契合的种种做法。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

为了将人才培养和地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彰显红旗渠精神这一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安阳师范学院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在顶层设计上就红旗渠精神如何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研讨论证,最终决定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

自2015年以来,学校相关部门、二级学院等就以下发文件、形成决议等方式,把红旗渠精神逐步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并且进一步落实在红旗渠精神育人的理念认知上,明确围绕红旗渠精神的育人目标定位,培养自强不息、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爱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说得再直接一些,就是要立足于打造“红旗渠牌”毕业生,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

(二)红旗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会受到来自国际国内多元文化的影响,甚至面临着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高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构筑起能够屏蔽不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的“防火墙”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提升和净化育人环境,促进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其理想信念之基,安阳师范学院近年来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红”字做文章,引导学生“学红色精神”“传红色基因”“做红色传人”,鼓励青年学子做自强不息、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爱国奉献的“四种人”。

从2015年以来,以党委宣传部为主体,协同学校多方资源和力量,结合已有的“榜样安师”“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以及创业教育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等二级育人平台,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潜移默化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通过突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在全校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使一批批学生的创业兴趣、创新精神、奋斗精神都有了显著提高,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创业典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通过突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全校范围内打造和谐融洽、乐于奉献的环境氛围,从而使一批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不断提升,涌现出很多“安师榜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扎根基层扎根边疆建功立业的优秀校友等。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通过系统化的途径和机制,对人才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基本依据,其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及要求、主要流程及标准等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因而处在人才培养“总纲”的位置,十分重要。学校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后,只有进一步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具体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遵循和指引。

为了做好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安阳师范学院近年来采取渐进式方法,不断进行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2018年,学校就制定了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依托地域文化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围绕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从点到线到面逐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就红旗渠精神来讲,通过近些年在“安师讲坛”开设红旗渠精神主题栏目,再到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开课试点,随着校本教材《传承与弘扬:红旗渠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即将出版,“红旗渠精神概论”课程已经具备了进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久后即可实现面向全校开课的条件。

目前,“红旗渠精神概论”作为公选课已纳入政治与公共管理、物理与电气工程等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也已经制定完毕。“红旗渠精神概论”课程除了30学时的课堂理论讲授,还设置有6学时的实验环节。围绕实验课开设,学校投入资金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已经进入一期工程收尾阶段,随着实验室的建成,该课程的开设将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同推进的状态,为落实红旗渠育人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四、简短总结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物质载体。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形势、新背景、新要求下,探索红色资源如何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从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如何在顶层设计上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为例,探索了地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一般性要求,研究概括出红色资源融入人才培养需要紧紧抓好的三个维度,即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机制构建的角度,三个维度也可以理解为三个机制,包括理念引领机制、氛围营造机制和规划落实机制。通过理念引领机制将红色资源纳入学校总体育人目标定位,通过氛围营造机制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规划落实机制将红色资源纳入以校本课程建为主导的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红旗渠井冈山红色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追忆红色浪漫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