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

2021-11-28王志明张维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实证分析大学生

王志明 张维朋

摘要:为了研究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影响,该课题以全国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反映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使用行为情况的五个维度:社交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表达、休闲娱乐、网络影响程度为自变量,反映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三个指标知晓、认同、践行为因变量,建立相应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社交平台的五个维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三个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根据各因素间影响关系,总结分析出当前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和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为平台方的集中管理和相关监管部门精准施策提供一定参考,以促进网络社交平台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理论培养研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优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社交平台;二元logistic;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051-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其主流价值观念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大学生的思想培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和大数据新媒体的日益成熟,传统主流的思想传播方式逐渐被取代,转而从线下转为线上。网络社交平台作为在当今网络上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承载着信息交流、社交互动、自我情感表达、娱乐休闲等功能,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传播交流的主阵地。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开放、包容、自由的特点,加之平台监管方面的不力,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諸多问题。平台内容的良莠不齐、一些主流思想、价值观仍存在偏颇等问题间接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主流思想的形成。因此,进一步研究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下一步相关部门平台集中整治,引导其良性健康发展,以及高校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网络社交平台和主流意识的研究有很多,如张冰,罗小芳学者利用了专业的调研网站进行数据收集后,通过统计软件对青年的网络社交行为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分类。邢凤霞学者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4个因素对大学生主流意识认同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国外学者Amir Masood Shahramnia做了一项关于社交网络对民族认同感影响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交网络与国家认同的四个维度,即社会文化认同、历史认同、政治认同和领土认同之间存在着强烈而显著的关系。目前,当前大多数的研究是将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和大学生选其二者结合,而将三者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偏少。

本课题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探究不同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行为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社交平台各维度中对主流意识形态三方面知晓、认同、践行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某些不显著变量的引入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实验结果,故在建立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时首先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逐步向前法剔除相关不显著变量,然后将显著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后得到最终模型。通过对得到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影响关系。为下一步网络社交平台朝良性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树立正确方向具有长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Logistic回归方法

2.1.1 Logistic回归

Logistic回归是用来研究某个二分类(或无序及有序多分类)目标变量与有关因素的关系。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的非线性回归,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的回归模型。其中,二分类Logistic回归适用来因变量为两分类变量的资料,而多分类Logistic回归主要是用来研究因变量为多项分类的资料。同时,利用Logistic建立的预测回归模型也可以被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

2.1.2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

该方法是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种方式。在进行logistic回归的过程中,若对全部自变量一并进入并保留参与拟合回归模型,难免会有一些不太显著的自变量也混入模型拟合的过程,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偏差。而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就是将自变量按比分检验概率大小依次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再按似然比检验(LR)结果将相关不显著的变量从logistic回归方程中剔除。

2.2 研究的数据

本文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在校的大学生,覆盖各个层面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群体,通过问卷网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总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到有效问卷322份,有效度达80.5%。之后,经过数据的录入、重新编码,导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3 问卷的信度和有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对问卷中李克特量表数据进行信度检验,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对问卷中李克特量表数据进行效度检验。一般情况下克隆巴赫系数在0.7左右即可认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本例中网络社交平台五个维度:社交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表达、休闲娱乐、网络影响程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02、0.698、0.87、0.8、0.742,均已达到实验的要求。KMO是通过比较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评估样本量是否充足,其取值范围为0-1,其取值越大越好,取值越小(<0.6),说明问卷效度越低。本例中KMO=0.707。Bartlett球度检验是检验相关阵是否为单位阵,即检验变量是否独立。本例中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403.768,自由度为10,显著性p为0.000<0.05,这表明问卷数据通过了效度检验,适合做后续因素分析。

2.4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本文将网络社交平台5个方面:社交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表达、休闲娱乐、网络影响程度作为自变量分别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知晓、认同、践行作为因变量构建了3个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期得出网络社交平台不同维度对大学生流意识形态影响。

2.4.1 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知晓模型的建立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剔除不显著的相关变量,经过模型4次迭代和3次拟合优化。最终自我表达、网络影响程度、修读政治理论课情况这三个指标进入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知晓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为Sig=0.000(<0.05),拟合度Cox& Snell R2为0.097,Nagelkerke R2為0.134,预测正确率为67.8%。知晓模型参数及显著性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知晓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表示为:

[logit(p)=ln|P1-P|=0.401X1+0.435X2-2.575X3-1.132X4-1.188]

其中,X1为自我表达,X2为网络影响程度,设X3为修读政治课情况2(代表“一般”),X4为修读政治课情况3(代表“比较好”)。

2.4.2 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模型的建立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剔除不显著的相关变量,经过模型6次迭代和5次拟合优化。最终社交互动、信息获取、休闲娱乐、修读政治理论课情况这四个指标进入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为Sig=0.000(<0.05),拟合度Cox& Snell R2为0.229,Nagelkerke R2为0.388,预测正确率为88.9%。知晓模型参数及显著性结果如表2所示。

由此,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表示为:

[logit(p)=ln|P1-P|=0.711X1+0.686X2+0.970X3-2.024X4-6.762]

其中,X1为社交互动,X2为信息获取,X3为休闲娱乐,X4为修读政治课情况2(“代表一般”)。

2.4.3 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践行模型的建立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剔除不显著的相关变量,经过模型5次迭代和5次拟合优化。最终社交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表达、修读政治理论课情况这四个指标进入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践行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为Sig=0.000(<0.05),拟合度Cox& Snell R2为0.157,Nagelkerke R2为0.249,预测正确率为82.5%。践行模型参数及显著性结果如表3所示。

由此,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践行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表示为:

[logit(p)=ln|P1-P|=1.018X1+0.909X2-0.834X3+1.117X4-3.703]

其中,X1为社交互动,X2为信息获取,X3为自我表达,X4为修读政治课情况4(代表“非常好”)。

3 结果和对策分析

通过建立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因素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点:

1)自我表达、网络影响程度、都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知晓有促进作用,修读政治理论课情况处于一般和比较好的情况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知晓有抑制作用。

2)社交互动、信息获取、休闲娱乐都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促进作用,修读政治理论课处于一般情况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抑制作用。

3)社交互动、信息获取和修读政治理论课处于非常好情况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践行有促进作用,自我表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践行有抑制作用。

由上述结果表明,网络社交平台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对网络社交平台的主要5个维度都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大多是正向的,这说明网络社交平台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可能与网络社交平台对传播渠道的扩展有关。此外,大学生在修读政治理论课一般和比较好的情况下相对其主流意识形态存在抑制作用,而在修读政治理论课非常好的情况下相对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促进作用,这或许也充分暴露出高校思想培养工作上的不足。这反映出当今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只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可能也只浮于表面,较为浅显,这就造成了在修读政治理论课一般的情况下仍不能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时,研究过程中发现,“自我表达”维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知晓产生了正性影响,而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却产生了负性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网络社交平台的自我表达行为有一个最适量,当自我表达程度合适时,会对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当超过最适度时,反而会阻碍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如果用辨证的思维来看,其实这不难理解。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适度自我表达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见力,有利于分辨网络平台上的各种不良、低俗信息,从而利于主流意识的传播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网络上自我表达的程度过强,也就意味着太过自我,很可能实践执行力往往不足,遇事情只说不做,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度不高。

4 总结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社交平台的五个维度:社交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表达、休闲娱乐、网络影响程度均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产生不断催生出新平台的出现。在网络时代,要学会审时度势,从源头入手,遏制不良风气。当今的网络社交平台仍存在大量不良、低俗信息,网络言语攻击、网络暴力层出不穷,青少年作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主要使用者,直接面对其不良影响,长陷其中,势必会造成对个人价值观的扭曲,从而进一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运营者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平台运营审核,对违规信息不予发布,及时删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此外,还应加强信息的整合分类,可以按内容分类不同开设不同板块,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引导工作。另一方面,网络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惩治网络违法行为,加强舆论管控能力,着力用主流思想、主流舆论、主流价值、主流文化主导网络空间,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注重思想引导,利用社交媒体“发声”

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不仅要从“源头”入手,还要在“开关”上把关。这个“开关”即正确的判断力。面对网络时代错综复杂的信息,青少年很容易在此失去方向。提高青少年的自我判断能力,有助于青年在繁杂信息中分辨是非对错,有助于筛选出网络平台上的不良、低俗信息,降低其造成的影响。此外,树立正确的主流思想引导,可以积极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发声,借助网络资源,扩大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积极地主流舆论导向,提高青年的政治参与感与政治素养。

3)着眼教育引导,注重“知行合一”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当前各大高校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便是开展政治课。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比例较高,践行方面仍有不足,知晓方面最低。这也充分暴露出高校思想培养工作上的不足。尽管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普及,但是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仍不能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的知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流于形式,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一味地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忽略思想思维培养,长此以往,这就造成学生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着眼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政治思维习惯。同时,进行教育引導工作,不能只拘泥于“知”,更应注重“行”。要让当代大学生将学习到的主流意识形态知识付诸实践,小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主动遵守践行理念,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只有这样,高校思政教育才算是真正的圆满。

当然,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本文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导致:

1)在进行研究之前,问卷的有些问题的设置欠缺考量,造成了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自变量的情况,导致二元logistic模型的拟合程度不高。

2)样本仍比较有限,因为采用线上发放的形式,难免造成有些调查者调查意愿不高,乱填问卷等情况。如果能有更多的样本数据,得到的结果将更为精准。

3)个别自变量对模型的解释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变量,寻找新角度来研究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我们得出了关于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网络社交平台和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晓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4-6.

[2] 郑洁,陈一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与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7(3):7-12.

[3] 张冰,罗小芳.青年网络社交行为研究[J].电子商务,2016(1):57-58.

[4] 张培.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溢价购买行为研究——以有机黑猪肉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7.

[5] 洪波.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实证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4):47-52.

[6] 张平.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4):208-212.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实证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