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敦煌曲子词的应用策略

2021-11-28王新航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王新航

摘  要:敦煌曲子词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融入敦煌曲子词教学,并借助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曲子词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等,最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敦煌曲子词;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2-0015-02

【Abstract】Dunhuang Tunes and poem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and a shining pearl in the treasure ho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has extremely high literary and aesthetic value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teaching goal of Chinese. Especially for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goal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teachers must integrate into the teaching of Dunhuang Tunes and poems,and use target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nd aesthetic abilities in effective Quzi learning.  Thinking abili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literacy,etc.,and finally implement the teaching goal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Core literacy;Dunhuang Tunes and poems;Application strategy

敦煌曲子词自发现以来,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极高的文学价值,已经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语言特色、意境、写作手法、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刻地研究。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应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精心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将敦煌曲子词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曲子词学习中,有效落实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1.敦煌曲子词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1)敦煌曲子词概述

曲子词是在隋唐之前对“词”的名称。“曲子”主要是指宴乐曲调,“词”则是与这种曲调相配合的歌词。基于曲子词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因曲填词,先有曲调再按照曲调进行填词,因此,曲子词又被称为“填词”或者“倚声”。敦煌曲子词就是曲子词的一种,又被称为敦煌歌词,主要包括敦煌曲、曲子调、小曲、曲子等,其来源于民间,并对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思想情感进行了抒发。

在对敦煌曲子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敦煌曲子词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即作者大多出于民间、取材广泛且风格繁富、格律随意、重视女性和男女情爱。从敦煌曲子词发展的历程来说,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一是词牌名多为首创,开启了每句使用叠字的先河。从敦煌曲子词的词牌上来说,开启了我国诗词中词牌首创的先河,为后代宋词元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敦煌曲子词的语言上来说,每句都使用叠字,借鉴了诗歌创作的也似乎手法。同时,这一艺术手法为两宋之后文人运用叠字开创了先河,成为其借鉴的典范;二是敦煌曲子詞是俗文学的重要组成。从敦煌曲子词的来源来说,除了少数是由文人创作的,大多数都来源于民间,其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口语化现象,与唐代的诗词相对,对唐代民间词的原貌进行了精准的展现,属于唐代俗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是过渡到宋词元曲的桥梁。从敦煌曲子词的内容、体制、语言风格上来说,呈现出极强的过渡性特征。例如,在《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六种比喻,包括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参辰现、北斗斗柄转向南、三更见日头,这与汉乐府的《上邪》中的爱情宣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敦煌曲子词的格律上来说,存在明显的随意性,一直到宋代初年,才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律,最终演变成为宋词。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敦煌曲子词是过渡到宋词元曲的桥梁;另一方面,从敦煌曲子词的语言风格上来说,由于其来自民间,呈现出“清新质朴、感情真挚、口语化”的特点,语言风格与后来的元曲极为相似,这也充分体现了敦煌曲子词的过渡性特征。

(2)敦煌曲子词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人工性和工具性,兼顾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敦煌曲子词弥补了宋词萌生阶段的空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基于此,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融入敦煌曲子词教学,引领学生在对曲子词的语言、意境、写作手法分析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审美素养、思维品质发展等,并促使学生在敦煌曲子词的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深刻、全面的认知。

基于敦煌曲子词的特点,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极强的联系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引领学生在敦煌曲子词学习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具体来说,敦煌曲子词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敦煌曲子词语言特点与语言素养。基于敦煌曲子词的语言特点、格律音韵等,教师可引领学生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感悟其语言特点,逐渐掌握其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落实语言素养的教学目标。二是敦煌曲子词语言美、意境美与审美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目标。敦煌曲子词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教育元素,从其语言上来说,重字、叠句回环往复,或婉约缠绵、清新流利,或激昂急促,呈现出极强的韵律美;从其意境上来说,在敦煌曲子词中,通过简短的语言,给读者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意境美。而这两点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点。三是敦煌曲子词与思维品质。基于敦煌曲子词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唯有发挥自身的联想、想象能力,才能感悟其中的意境,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而在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恰恰是提升其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阶段。四是敦煌曲子词与传统文化素养。敦煌曲子词弥补了词萌生阶段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敦煌曲子词的学习,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使其自觉承担其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敦煌曲子词的应用策略

(1)展开诵读,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敦煌曲子词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反复诵读,才能促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其语言特点、韵律美、意境美等,最终促使学生对敦煌曲子词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身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等也随之提升,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要想提升学生诵读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加强指导。一方面,指导学生在对敦煌曲子词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注重其韵律,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投入其中,使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曲子词背后蕴含的情感;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在诵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联想等,对其形成个性化的见解。例如,在《菩萨蛮》这一曲子词教学中,教师就指导学生对“霏霏点点回塘雨,雙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罗绮光,轻轻云粉妆”展开反复的诵读,并加强了诵读技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品味“叠字”的艺术手法,进而逐渐进入诗词的意境中。久而久之,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也随之提升。

(2)分析写作手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敦煌曲子词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全面加强敦煌曲子词的分析和理解,不仅仅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与传统文学相比,敦煌曲子词语言精练且优美、意境深远且引人入胜,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虽然历经沧桑的变化,但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对敦煌曲子词的学习过程中,其表现手法是最为重要的专题。以“菩萨蛮·发愿”为例,在这一曲子词中,对比兴的写作手法进行了灵活的运用,作者为了表达相互之间永世不变的爱情,连续利用了五组比兴,即不会破碎的青山、沉甸甸的秤砣、黄河、星辰、北斗星。通过这五组的比兴手法,将相互爱恋的忠贞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师引领学生对其表现手法的分析中,不仅仅加深了对曲子词的理解,也在循序渐进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落实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3)融入时代背景,加深曲子词理解

敦煌曲子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产生的,对当时的现实生活进行了精准的反映,并且作者在曲子词中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也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由于这一时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难以理解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优化敦煌曲子词教学时,应紧紧围绕敦煌曲子词的内容,将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进行补充。如此,不仅仅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曲子词的理解。例如,结合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中,大约有十二首曲子词都表现了“焚香祷祝天”的现象,在对这些曲子词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将中古时期民间祷祝文化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包括祷祝活动的参与者、祷祝对象、祷祝场合、祷祝方式等,以及拜新月风俗等。如此一来,学生在相关内容的补充中,对敦煌曲子词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也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4)融入联想,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敦煌曲子词短小精悍、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美感。同时,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情感。基于此,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敦煌曲子词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敦煌曲子词中给出的意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置身于其意境中,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最终对曲子词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例如,在《望江南》“龙沙塞,远路隔烽烟”、《定西蕃》的“事从星车入塞,冲沙碛,冒风寒,度千山”等曲子词学习中,就指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作者描绘的风沙意象进行感悟,并在风沙意象中逐渐走进北方的生活和战争中,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悲壮情怀。

3.结语

综上所述,敦煌曲子词作为中国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敦煌曲子词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将敦煌曲子词融入语文课堂中,并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在敦煌曲子词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审美素养、思维品质和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胜华.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