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高架结构施工”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研究*

2021-11-28赵香玲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高案例思政

赵香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研究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改革的紧迫性问题[1]。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此面向思政教师提出了“八个统一”,明确了思政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指明的方向[2-3]。近年来,国家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发布了诸多文件,全国高校也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正逢高职“双高”建设期,注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知识传授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因而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吴伟等所阐述的立足生物类专业特点,探讨了如何发掘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4]。夏嵩等深入把握工程思维将工程伦理融入课程设计,解决了工程专业融入工程伦理不足与实践参与度不高的难题[5]。张泳等以某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变到课程建设内容和资源的具体实施步骤,论述了土建类专业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6]。

虽然目前围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已有诸多研究,但就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问题依然困扰着诸多教师。高德毅等指出,必须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才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7]。本文将从“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城轨专业“高架结构施工”知识技能点中“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传承浸润于知识技能传授中,使得文化传承深入融入知识技能传授中,既解决了城轨专业自身的工程德育问题,又实现了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专业基础保障的目的。

1 课程背景

本院主要围绕铁路建设办学,秉持“德修身、技立业”校训,重在培养新时代铁路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自此学院在全校各专业全面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高架结构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率先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高架结构施工、养护与维修的技术技能。

2 课程思政改革方案设计

“高架结构施工”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承载着本专业人才德育培养的重要任务。秉承“德修身、技立业”校训文化传承,旨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心”出发,结合新时代提出的大国工匠精神,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案例作为项目化教学载体,以项目化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专业人才培养讲求“立德树人”,各课程协同育人,专业课程思政不仅讲授专业知识,应更多应该注重“育人”教育。因此“高架结构施工”课程思政建设呼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中心,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本课程思政建设以先进理念呼应专业课程思政,引入思政教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丰富教学载体,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文化土壤为实施思路。

3 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3.1 课程团队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实施者,专业课程教师的个人价值、情感、道德等方面的自身素质,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团队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是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课程团队从教师结构、教师专业等方面进行调整。课程团队引入思政课教师1 人、双师型教师5 人、企业高级工程师2 人,课程团队提出了制定思政课学习任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讨会、企业调研走访、教学能力培训等提高团队课程思政能力的措施。

3.2 丰富课程教学载体

课程开发及其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思政实施改革建设的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面着重于时事政治、行业最新动态、新技术等,进而从多面引导城轨专业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社会发展等,通过引导学生的关注点来逐渐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从学生关注的方面切入人才培养主题来丰富课程思政的资源。课程团队根据城轨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方面,重新修订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发挥校企融合的作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共同开发课程案例,依据案例重新设计学习情境。依据最新课程设计要求,将课程授课内容以典型工作案例为基础,划分为五个教学模块(浅基础、桩基础、下部结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每个教学模块中以实际项目案例为载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点将思政元素与其融合,并且重新制作教学素材。结合思政元素开发课程素材,形成教学案例、教学专题、实践项目等素材,同时在智慧职教平台上开展线上课程建设。

3.3 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环节,课前重在引导,课中重在“行动”,课后重在延伸。课前借助智慧职教课程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习案例、课堂实施计划等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案例、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对某一知识点能从实际工程中体会其工程意义,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课中以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主、教师难点解惑为辅,成果展示以角色扮演、专题汇报等形式为主,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结合工程案例进一步解答。课后学生通过智慧职教平台互相评价各组表现情况,平台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评价结果。课后发布课外拓展学习任务,以课后调研、网络资料查询、企业现场参观及企业文化学习等形式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后任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

4 结论

根据专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逐个分析专业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秉承专业“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挖掘施工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场所。打破传统意识中单纯思政教育,以案例为载体,在真实工程案例中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日常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中就接触到未来从业岗位的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双高案例思政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