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采访写作方式创新

2021-11-28□杜

记者摇篮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受众时代

□杜 娟

融媒体的快速崛起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作为奋战在媒体一线的记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用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主动创新采写方式,了解受众的所思所想所好,在呈现真实完整新闻信息的同时,提升新闻信息的吸引力。

一、融媒体时代对记者采写能力的基本要求

1.信息整合和辨别能力

一篇优秀的新闻稿,得益于记者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记者采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信息稿件质量。现在许多年轻记者具有敏锐的新闻触觉,思维大胆,视角独特,写出来的新闻稿件备受受众欢迎,但是存在政策吃不透、实战经验匮乏、阅历不丰富等问题。因此,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政策理论,积累采写经验,时刻保持理性。部分记者遇到“爆炸性新闻”,就会急于发布,没有认真审核新闻来源的真实性,导致虚假新闻报道出现。记者学习政策理论,可以提升政治敏感度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发表文章之前会更加慎重地审核,确定新闻素材真实性后再发表。

2.敏锐力与观察力

作为记者,必须具有敏锐力和观察力。面对采访对象,要善于捕捉对方的神态、表情以及无意识的小动作,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比如采访对象高度紧张,记者捕捉到其表情信息后,要想办法舒缓采访对象的情绪,以闲谈的方式展开话题,认真聆听,逐步消除受访对象的紧张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但是这种观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得到。这就要求记者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多观察,多与不同性格的人展开交流,有助于积累交流技巧,还可以锻炼信息归纳总结能力,为新闻采写工作打好基础。

3.创新能力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新闻线索的捕捉、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都需要快速、准确。作为新闻记者,必须立于时代前沿,不断学习和更新信息技术,研究受众需求的变化,积极创新采写内容、采写技术方法等。创新能力是记者必备的素质,也是确保作品质量的关键要素。

二、融媒体时代采访方式的改变和创新

1.转变采访思路

融媒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在内容、传播方式、宣传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合。作为记者,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媒介载体,而是多元化的媒体,面对的受众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融媒体时代,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等短视频软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记者,为了让采访内容更具吸引性,要勇于尝试多样化的采访风格,不能墨守成规。采访中要注意采集图片和视频素材,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为新闻添彩,也要适应受众阅读、观看习惯的变化。作为记者,要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要追求采访思路、采访方式的突破,要关注和研究受众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出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作品。

2.更新传统观念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为了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记者的写作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应当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强调创新。新闻报道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字,记者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新闻报道的宣传作用。

3.拓宽采访途径

传统模式下的采访主要是现场采访,相对来说比较耗时耗力。特别是紧急新闻事件发生时,难免会出现准备不足、手忙脚乱的问题,导致采访过程混乱。融媒体时代进一步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对新闻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记者,必须了解自身工作的特殊性,积极调整采访方式,拓宽采访素材的获得渠道,要力争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准确的新闻。比如,新兴的短视频APP、微信、微博、论坛、天涯、知乎等都可以成为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采用远程采访,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采访,节省时间,提高采访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作为记者,要通过现代化交际媒介,多与受众展开交流,多阅读各类媒体新闻,了解受众的喜好和关注点,提升自身的新闻敏锐度,以创造出更多受欢迎的新闻作品。

4.丰富采访内容

在采访前,记者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根据所采访的新闻事件脉络,撰写采访提纲,就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采访,认真提问、认真记录、认真倾听,要将受访对象的完整意思清晰无误地表达出来,同时,要对受众关心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采访过程中注意收集第一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采访过后,要抓紧时间编辑和发布,抢占新闻热点。作为记者,要通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把握新闻素材,真实完整呈现新闻,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融媒体时代下,作为记者,必须掌握新型的采访技术。传统的纸笔记录太过耗时耗力,效率较低,因此,要积极尝试智能手机、录音设备、无人机、VR等新型技术设备,要利用各种新兴媒体了解受众的兴趣点,发布迎合受众需求的内容丰富的新闻。

三、融媒体时代记者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1.写作理念的改变与创新

新闻报道不能偏离事实,必须能够正确引导舆论。现代社会网络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一些偏离事实、毫无根据的信息甚至也会持续发酵。新闻记者应当树立正确的传播和写作理念,摒弃不良价值观,消除不良言论的影响。针对社会中出现的虚假信息,记者应当用理性的思维科学地分析,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所描述内容的客观可信。记者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这就要求记者持续创新写作理念,一方面紧跟时代动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另一当面,建立正确的写作理念,避免带给公众消极舆论影响。总之,记者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并积极推动写作理念的创新,将客观事实还原给公众。

2.写作风格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信息的获取方式和途径都是多样化的。相对来说,受众更偏爱碎片式的信息阅读方式,对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才会深入了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而变化,记者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也应当随之转变。一方面,记者报道既要言之有物,也应当紧跟时代潮流,抓取热点;另一方面,应当包含丰富的信息容量。当前社会的信息化集成度高,新闻报道能够准确地送达受众。记者应当按照受众群体需求的差异进行写作风格上的适应性转变。

3.写作技巧

适当应用写作技巧能够使记者的报道更加浅显易懂,将关键信息优先展示给受众,便于受众掌握自己需求的信息。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现代社会,大众的信息获取量持续上升,过多的信息读取使公众眼花缭乱。为了充分释放报道的感染力,记者就要合理应用写作技巧。稿件写作中,不能通篇都是一个节奏,应当有所侧重,精练语言。同时,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新闻报道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图片及视频等元素。

比如,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发现热点时政新闻的能力,能够找准契合点、关注点和切入点。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视角,捕捉群众关心的、感兴趣的信息,选取题材、提炼主题,注重创新。创新报道手段和处理手段,把看似枯燥的时政新闻报道写得有新意、有看点。如果新闻稿件中官话、套话、白话、空话多,就会影响时政新闻的质量;写作内容过分强调领导的讲话、调研、慰问,忽视新闻传播规律,不关注民生问题,就会导致受众的信任度降低。为此,时政记者在采写过程中要注重提炼政策、文件精髓,避免文章冗长、大喊口号、空洞乏味,让时政新闻走近群众。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化,融媒体出现,大众生活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给记者的采访与写作也带来相应的挑战。为了适应融媒体时代环境,记者必须积极进行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在新闻编写上,记者应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好各类写作技巧与采访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拓展采访途径,改变写作风格,根据受众的需求实现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受众时代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