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制下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1-11-28赵慧玲马春燕韩新宇

科技与创新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项目管理

赵慧玲,姜 东,马春燕,韩新宇,李 苑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1)

时值“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已见成效,统一公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也已实现常态化稳定运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也已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相匹配、相互贯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高校、科研院所相关科研项目职能部门对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政策的贯彻实施也趋于深入,全面创新、优化服务成为“十四五”时期科研项目管理的新要求、新方向。作;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建设公开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对科技计划的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安排、跟踪问效、验收评价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实现与国家项目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十三五”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针对科研项目管理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办法[6-9],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明确提出项目主管部门要健全服务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政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推进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这对新时期的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项目管理体系中最基层也是分布最广泛的部门,科技处或科研处等部门通常是项目承担单位为进行高效、专业的项目管理而设立的科研工作主管部门,其纵向项目相关管理职能包括[10-12]: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类项目申请通知、指南及其他相关信息要求,及时进行宣贯;制订、宣传相关纵向项目管理办法;负责纵向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项目负责人申报相关项目;指导督促项目负责人按项目进度完成相关工作等。

1 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体系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 号)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优化整合成五类科技计划。政府各部门简政放权,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建立了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评估、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的管理工作[1]。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现已实现常态化运行。

各地科技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现已完成了地方科技计划体系的建设并实现常态化运行。地方科技计划体系充分结合地方科技项目特色和管理重点,虽不尽相同,但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为[2-5]:省科技厅或市科技局制定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并发布项目指南,突出科技计划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咨询评议机制,由科技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组成并开展项目咨询、论证和评议;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负责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

新时期新体制下,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亟需转变职能,针对科研人员关注的重大项目争取和绩效激励等方面,深入领会相关政策,在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和优化管理职能方面有所创新,适应当前科研项目体系和管理机制的重大转变。

2 基层科技主管部门项目管理工作中难点和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生态,成为当前新时期科技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重中之重[13]。

按照国家和地方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基层科技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各项科技政策,积极推进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满足项目承担单位的创新发展需求,在着力实施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和问题。

2.1 制度建设

管理提升,制度先行。正确理解、深入领会国家关于“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间接经费及结余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等文件精神[14-16],结合本单位项目承担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实现执行有依据、流程易操作、过程可控、可追溯的闭环管理,是制度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为目标,达到制度流程化、流程表格化、表格人性化的执行标准,对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项目明确工作流程、注意事项、沟通要点等内容,按照项目实施过程以科研人员的需求为指引,建立健全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等管理制度,关键环节、重点把控,建立“面点”结合、以点促面的制度体系,实现科研项目的科学、高效管理,这一过程尤为困难。

2.2 重大项目管理

按照改革后的五类科技计划布局,由一家单位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级重大项目的现象已然成为历史。在万众创新、协同攻关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科研管理一线在项目申请阶段的主要工作从受理申报转变为组织申请,管理职能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申报动员、形式审查等,更加侧重于重大项目组织与策划。立足于本单位的学科优势,对内整合优势团队,对外积极宣传并联合有实力的团队,在争取多方资源的同时,推动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用集成创新。这是基层项目管理人员面临的现状,也是值得深思的新时代开放式命题。

2.3 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在缺乏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研究型机构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压力,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项目争取、忽视项目过程管理的科研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实现简政放权和激励原始创新,项目承担单位作为改革和创新管理方式的责任主体,落实间接费用统筹使用、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权限[17-18],探索项目管理办法与组织机制相匹配、激励机制与科研需求相适应的创新模式[19],首要任务即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进管理。充分发挥过程管理的相关职能,尤其是跟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总结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关注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为顶层决策提供一线支撑材料,成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2.4 服务意识

科研项目管理以项目为对象和主导因素,长期以来重视“项目管理”,忽略承担项目科研人员所需的项目相关服务,主要以跟随式、被动式管理为主,由此造成某种程度上部门协同不畅、相互脱节、程序烦琐等现象[20]。在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大环境下,依托单位聚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及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活力,能“接得住”松绑放权的政策,要“管得好”科研项目,首要工作即是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想其所想、急其所需。将管理职能进一步向创新服务转变,对科研人员“服务得到位”[21],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是摆在单位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面前的紧迫问题。

3 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路径探索

3.1 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建立在懂政治、熟政策的基础上。项目承担单位制定、修订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在准确把握国家各部委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需要与当地政府最新科技政策相结合,充分调研自身项目争取来源和现状,以发挥单位现有优势、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为方向。

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是讲规矩,明确制度红线。当前,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科研诚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监督机制、落实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策权、绩效评价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一方面,通过完善制度,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明确自主范围,保护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强化依托单位主体责任,积极推动试行“包干制”、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科研助理和科研财务助理体系等,创新体制机制,为科研工作者潜心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科学、高效、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深入一线、充分调研,了解需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广泛征求科研人员、其他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实现制度建设来源于科研、服务于科研;从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出发,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部署、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尽可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是制度建设过程中“从上至下”的必要推进过程;管理制度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国家、地方的最新科技政策,及时修订、更新相关制度,逐步建立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制度建设模式,打造适应社会、适应新环境、适应科技发展的制度体系。

3.2 提升重大项目组织策划职能

当前形势下,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应首先明确战略意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22],围绕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突破关键行业领域卡脖子技术,引领相关产业技术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政产学研用集成创新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发挥重大项目应有的攻坚作用和指导意义。

重大项目组织应着力突破学科壁垒,打破各自为政的学术藩篱,加强校校、校院、校企、院企等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集中资源、协同创新;重点解决合作过程中关于合作方式、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关键问题,为多方开展合作研究建立良好的基础;借鉴优秀团队项目组织经验,创新合作方式,集项目、平台、团队建设于一体,以项目引进资源,以资源建设平台,以平台稳定人才团队,最终实现重大项目助力原始创新、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引领产业科技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建立常态化项目跟踪机制,切实从服务科研出发,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保障科研项目顺利执行。针对实行年度报告的一般项目,建立项目执行情况台账,及时跟踪项目指标完成情况,提前掌握项目延期、项目变更等信息,及时处理相关问题。重大项目应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机制,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季报或年报等常态化管理模式,在建立项目执行情况台账的基础上,了解并上报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重大项目有效进展。

重点关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关技术路线、项目负责人调动、项目延期等重大变更事项。按照相关制度,根据单位管理特点和承接项目情况,明确项目变更流程,实现项目分级分类审批,对于特殊项目应建立应急预案并“一事一议”,严控风险点并防止重大事故。同时,按照项目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同行业高水平专家进行论证,考察项目变更对项目人才团队、任务指标、实施绩效等造成的影响,并将相有关研究报告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供决策。

建立“项目+成果”联动机制,及时跟踪重点、重大项目重大成果产出,建立成果清单,积极推动相关成果进行转移转化。对于符合条件且评价良好的项目成果,按照有关项目规定,及时推荐争取成果转化引导相关补助,加快成果转化进程;对于重大、突出创新成果推荐申报相关奖励或奖补,积极上报至有关部门,做好重点宣传工作。

3.4 创新服务理念

在创新基层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机制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是适应当前科技形势的必经之路,而与时俱进的科研管理服务理念则是保障新体制、新机制良好运行的有力推手。基层科研项目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原则,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从“管理”向“服务”的角色转变,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面向科研项目、服务科研人员,积极推行“精细化”“精准化”“精益化”服务理念。

针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面向的人员结构复杂、事务性工作繁重等现状,“精细化”服务理念旨在通过规范项目管理基础工作,提升基本业务水平,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松绑,实现高效管理。例如,结合本单位实际项目组织情况,建立并简化各类项目报表,为申报项目人员提供联合申报协议、申请人承诺书等相关材料模板,规范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合作申请协议等材料审批流程,统一办理单位所需材料等,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项目攻关;其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辅助科研人员完成系统项目立项、经费认领等工作;再有,与财务处形成联动机制,针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实行年度预警机制,如1 年后仍有剩余,将进行半年期提醒,为科研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

针对科研人员的层次和项目需求,转变职能、优化服务,逐步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精准化”。充分考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科研人员的项目工作需求,借助项目宣讲、一线交流等方式,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一方面向科研人员专向推送项目信息;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将项目需求、建议上达至上级相关部门,实现双向有效沟通,保障科学技术进展与项目决策之间的精准对接;深入调研不同层次人才的项目需求以及项目来源和渠道,从项目源头加深认知、明确要求,通过加强宣传、及时交流,与科研人员互动,实现项目支持与科研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

项目管理工作“精益化”重在总结以往项目管理中的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达到有效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的目的。统筹时间管理,梳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沟通要点等内容,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紧急程度、完成标准等要求,合理安排相关事务工作,有效节约项目管理时间成本;避免重复信息反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即为沟通协调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针对现有各级各类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联动联办,加强协调职能,针对项目过程管理中出现的突出、共性问题,及时沟通,服务到位,尽量让科研人员少跑路、不等候。

4 结语

本文以高校、科研院所基层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管理为对象,从制度建设、重大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等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以及提升服务意识等方面,总结了新时期新体制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以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为导向、从科研人员的需求出发,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旨在通过对目前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现状的思考和分析,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服务职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助于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高效服务科技创新工作。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项目管理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