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谊深几许

2021-11-27安倩景秀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情谊人物

安倩 景秀明

摘 要:作为主旋律的脱贫献礼剧,《山海情》在2021年初播出后便迅速“出圈”,取得不俗的收视率。该剧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原因在于剧中塑造的各色人物在脱贫过程中所流露和展现出的朴素情感和美好人性令观众感动不已。这其中蕴含了干部对群众矢志不渝的人民情怀、“闽对宁”跨越山海的兄弟情谊以及普通村民对乡村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守望。

关键词:《山海情》;脱贫剧;人物;情谊

中图分类号:J9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5-0020-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1.05.003

《山海情》究竟是扶贫剧还是脱贫剧?如果它是扶贫剧,主角无疑应该是党和政府以及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如果作为脱贫剧,主角应该是代表西海固地区的涌泉村民。从故事发展的外因与内因来分析,笔者更倾向于把《山海情》的剧情总结为“在谁的帮助下,村民们实现脱贫的故事”。 依据格雷马斯分析故事表层结构而提出的三组对立的行动元模式(主角/对象、助手/对头、支使者/承受者)来看,如果主角是村民,欲望对象是美好生活,助手就是党和政府以及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对头则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守旧观念等。在《山海情》中,由于主角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无疑具有被动性和局限性的一面,因此作为主角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助手就显得尤為重要。毫无疑问,《山海情》与其他扶贫剧一样,重点讲述了助手帮助主角在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故事。但是该剧不止讲述了干部扶贫的故事,也重点讲述了村民脱贫的故事以及主角在追求幸福生活中人生态度由消极到积极转变的艰难过程,而这也正是《山海情》在同类题材中令人称道之处。正如有人所言,《山海情》的成功在于该剧以“极致的细节真实”以及史诗的叙述方式,以浓郁大西北的乡土韵味讲述了西海固脱贫的故事,“剧中人物性格不再‘脸谱化”,从而让观众在与剧中小人物的一次次共情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认知。该剧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剧中塑造的各色人物在脱贫过程中所流露和展现出的朴素情感和美好人性令观众感动不已。

一、人民情怀,一往而深:干部对群众的“甜宠”

一往情深,无怨无悔,是当下男女偶像言情剧中惯用的“甜宠”模式,其实用这一情感模式来形容《山海情》中干部对群众的情感和态度也不为过。与传统甜宠剧中的单纯情感演绎不同,该剧中干部对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是建立在科学地解决如何脱贫的问题意识上的。该剧以吊庄移民工作开展受阻为始拉开涌泉村脱贫的序幕。吊庄移民一开始就很不顺利,电视剧第一个场景展现了以李大有为首的吊庄移民逃回原先村庄,接下来的故事采取“矛盾——解决”逻辑的升级“打怪”模式进行铺叙,选取通电、通水、劳务输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几个主要事件讲述了干部围绕脱贫这一任务,分阶段地走心做工作,克服一个个困难,让群众满意,最终实现脱贫目标的故事。剧中由于西海固严重缺水,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改变就地脱贫的思路,以富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思维将移民吊庄区定位于有黄河水的玉泉营大平原予以移民脱贫。在移民脱贫过程中,执行了先试点,让部分农户移民,累积经验与树立榜样之后再把西海固村民整体移民的工作策略。这些思路与策略无不体现了党和政府一惯以来的踏实工作不冒进、摸着石头过河的优良工作作风。

从试点到整体搬迁跨越的时间是漫长的,搬迁后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是艰难的。该剧在脱贫叙事中塑造了一系列能体现党与政府意志的不同层级的一心为民、意志坚强、富有执行力的本地扶贫干部群像。其中有说一不二、不回避问题、帮助解决困难的女地委书记,有勤勉工作的退伍老兵、扶贫主任张树成,有在工作中逐渐成长的年轻干部代表马得福,有精明、接地气的本村支书马喊水等。群像性是该剧与同类题材电视剧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性。这些人物群像真实可感、立体饱满,在艺术上塑造得极为成功,既凸显了不同干部各异的人物性格特点,更彰显了这些扶贫干部一致的崇高品格和人民情怀,体现出一心为民的理念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剧中的张树成、马得福就是本地基层扶贫干部的代表。他们自始至终参与了从1991年吊庄移民脱贫开始,到2016年脱贫成功这一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该剧选择了动员部分村民移民吊庄、解决吊庄通电、通水、动员村民种植蘑菇、整村搬迁、建设闽宁镇等事件中干部与群众的摩擦作为重点予以讲述,从而塑造了张树成、马得福这样具有高尚情怀、为民作主的基层扶贫干部形象。这些事件中遇到的问题都是脱贫进程中必须解决的,而这些问题都是在当时条件不备情况下的难题,在难题面前要让村民对脱贫有信心,首先干部得有信心,这信心是建立在极其坚定的政治信仰基础上的。他们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虽然有过自我的心理波动以及来自群众的指责、怨恨、打骂,但出于帮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还是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讲究方法、走心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不过电视剧对他们的塑造并不是平均用力的,出于剧情叙事以及观众接受心理的效果考虑,其中成长型形象马得福是核心人物。当然电视剧在塑造这些优秀扶贫干部形象的同时,也不规避扶贫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塑造了一些在工作中走形式主义、缺乏担当、善于懒政的反面干部形象。可见电视剧《山海情》不仅具有25年的历史跨度和厚度,更有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度、广度、深度。

当然与甜宠情感剧中“宠”之个人性,抑或“情不知所起”有所不同,剧中干部对村民的“宠”具有明确的情感触发点、内生力和人民性。马得福“宠”村民的原初支使者是他信守对家乡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承诺,以张树成和杨书记为代表的本地扶贫干部“宠”村民的支使者更多的是他们履行自身职位的责任与担当,以陈金山和吴月娟为代表的外省扶贫干部“宠”村民的支使者更多是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西海固的贫瘠和匮乏,源于人性的恻隐同时亦是干部职责所在。归根结底,所有这些支使者都是源于那一成不变的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的人民情怀。总之,该剧就是抓住搬迁脱贫中遇到的阶段问题,充分刻画了艰苦扶贫路上各种形象的基层党员干部,演绎了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彰显了基层扶贫干部真挚的初心和人民情怀。

二、兄弟情谊,跨越山海:“闽对宁”的崇高襄助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史像一条浩荡向前、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将近一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伟大壮举就是其中一朵绚烂无比的浪花。对于影视艺术创作而言,直面这一极具时代性、纪念性的语境,打造有效的脱贫叙事,既是明确的责任使命,也是重要的文化担当。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观照近年来以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为素材,以回顾脱贫攻坚艰巨历程、传播和分享脱贫经验、歌颂和赞美基层扶贫工作者付出为旨归的脱贫题材剧即可发现,《山海情》能够在一批相同题材的电视剧中脱颖而出,成为鲜有的破圈传播的主旋律脱贫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剧突破了此前同题材电视剧中常用的脱贫的村域叙事,即主要讲述一个或几个村子的脱贫故事(如电视剧《花繁叶茂》主要讲述了花茂村与邻村大地方村、纸房村三个村的脱贫故事;《最美的乡村》也仅讲述了那家沟村和上河峪村两村的脱贫故事),转而采用省域双线叙事和村域叙事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其中省域叙事指的是故事讲述了福建与宁夏两省(区)域之间的对口扶贫,为整个脱贫故事提供了更大视野下的、全新的故事述说空间和情感演绎维度。

脱贫奔向小康路,一个都不能少,就要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正如剧名《山海情》所显示,该剧在展现干群之间鱼水情谊的同时,在更高的格局下充分体现出了各省份之间的兄弟情谊以及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在地诠释。据资料显示,自1996年福建与宁夏确定对口帮扶关系以来至今已有24年,期间来自福建的有11批183名挂职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超过10万人次直接参与了帮扶宁夏。电视剧对福建上述援助所体现的兄弟情谊是通过塑造一系列生动的、崇高的援宁人物形象来实现的,其中有朴实为民、工作细心尽心的挂职干部陈金山,善于斡旋、富有豪情的女干部吴月娟,有血性、有担当的技术支农人员代表凌一农,以及助力乡村教育的厦门大学高材生郭闽航等。其中笔者认为该剧中农业教授凌一农一角的形塑颇为细腻和出色,从陈金山邀请其出山教村民种蘑菇到带领村里的蘑菇产业走向成熟,凌一农展现了其作为援宁人的激情、情怀和担当。凌教授看到村民缺乏绿色蔬菜而满心忧虑,看到与得宝共同种植的蘑菇丰收而会心的欣喜,为村民的蘑菇滞销忧愁并不惜自己贴钱补偿村民等,种种行为体现出的正是跨越山海的情谊。正是像凌教授一样的援宁人共同编织起了这一幅闽宁携手、共同富裕的脱贫壮美画卷。平心而论,援宁的福建干部、专家、志愿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必然要克服语言障碍、地理距离与文化差异及其导致的生活障碍和思乡之苦,但是电视剧并没有着力表现这些,而是着重凸显奔赴在宁夏各地助力脱贫的援宁人对西北大地的热爱、与西海固人民建立起的深厚的革命友谊。

扶贫先扶智,改变贫困首先就要改变旧有观念和思路。细细品味发现,电视剧《山海情》中“闽对宁”的跨地域扶贫援助还具有更深层次的表达。福建对宁夏的援助不是施舍,而是一份基于尊重的帮助、基于扶智的扶贫。这一点在剧中集中体现为工厂的车间杨主任严厉对待在闽女工的情节。以麦苗、秋红为代表的海吉姑娘前往福建打工,工厂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外地人就放松工作要求,而是更加严厉地要求她们。姑娘们因语言障碍、工作效率慢等原因与杨主任及工友产生了矛盾,也因为种种矛盾才使她们懂得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白麦苗的成长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海吉女工的代表,她带领姑娘们利用下班时间锻炼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最终通过了杨主任的考核,得到了工厂领导的认可,回乡之后继续参与家乡发展并成长为年轻的本土企业家。正是从福建学来的工作新理念、新经验成就了麦苗。

总之,电视剧《山海情》中“闽对宁”跨越山海情义的表现正是通过刻画了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真情的援宁人,讲述了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兄弟情,体现了兄弟省份之间的大爱与崇高的情谊。

三、涌泉之情,滋润黄土:乡村伦理的情感守望

电视剧《山海情》在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各个圈层都形成了良好的对话关系和共振,一度被誉为“开年最好的国产剧”“2021的爆款剧”。该剧不仅具有主旋律作品应有的高度、深度,更难得它还是一部真正具有现实主义情感温度的精品力作。电视剧不仅表现了助手对主角的情感,如干部的人民情怀、跨越山海的省域兄弟情誼等高尚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主角对助手的感恩之情、主角内部的伦理坚守与自然流露出的朴素、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并使人感悟到人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

山海之间的情谊并不只有“海对山”“闽对宁”的单向付出和奉献,还有来自“宁对闽”涌泉之恩诚挚的感激之情。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村民由于阶层的现实养成了不敢冒险的特性,在起初对于新技术、新行为、新动向抱着观望的态度实属正常,对于干部的提议,对于技术人员的做法抱着不信任的态度也属于自然表现。等花儿结出果实,实践证明是对的,村民们对干部和援宁人流露出的感恩之情又是朴素而真实的。这在剧中主要人物之一的李大有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剧中李大有的“种菇路”可谓崎岖不平、坎坷重重。起初面对凌一农教授引进的新技术持怀疑态度,面对数额巨大的前期投资费用更是望而却步,并带头反对种菇计划,等到得宝率先种出的蘑菇逐渐产生收益后,大有才开始逐渐相信并建起自己的菇棚,但其后蘑菇的销售受阻使大有又对凌教授与刚发展起来的蘑菇产业再一次产生怀疑,并直呼凌教授为骗子,在一气之下烧毁菇棚并决定放弃吊庄返回涌泉村。在得知解决了蘑菇的滞销问题后以及贴钱收菇的凌教授即将离开时,李大有又带领全体村民们手捧丰收的果实前来给凌教授送别。这一送别的场面令人感动,涌泉村民们对凌教授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感激之情溢出荧屏。像李大有这样以往在脱贫剧中通常被打上脱贫路上的“绊脚石”烙印的角色,在《山海情》中却是被塑造得最灵动的人物。李大有具有农民身上共有的长期为贫困局限而致的既想改变又害怕失败的矛盾心理,又具有好面子、自私、狡黠等不被讨喜的个性特点,但他作为老一辈奋斗者的代表,身上仍然保有勇于追赶脱贫浪潮、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和勇气,以及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可贵品质,因此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真实且生动的人物角色。

电视剧《山海情》以23集的篇幅讲述了西海固大地上长达25年的脱贫奋斗史,在刻画了一批本地基层干部、外省援宁人的同时,也刻画了一批在大地上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奋斗者——涌泉村村民。涌泉之情不仅蕴含着涌泉人对援宁人的谢忱,更有涌泉人内部自身真挚友情、亲情、爱情、乡情的流露。白校长对知识的守护,对学生,对教育的深情是执拗的,有些做法难免与村民的想法产生冲突,正是这些坚持恰恰展现出那份乡村知识分子的坚守,对麦苗的亏欠促使其对女儿的爱只能像大山一样深沉。在携手奔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中,麦苗与得宝两个年轻人彼此深化了了解,最终修成爱情的正果。而水花与得福虽因贫穷最终有缘无分,但二人的知己情谊同样令人感到温暖。此外电视剧还表现了得福与得宝、水旺、尕娃的兄弟情义,表现了马喊水与儿子得宝、得福、大有与水旺、尕娃与母亲的长幼之爱以及邻里之情等。此前的脱贫题材剧中同样具有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元素的表现,但与此前不同的是:《山海情》最后将情感提升到了乡土社会中根文化思考的更高层面,讲述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冲突背后那舍不掉的根情结与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这使整部剧既具有横向的历史跨度,又具有了纵向的历史、文化纵深感。剧中体现为马喊水给得福讲述李、马两家深厚的历史渊源,马得福在村里大喇叭说出的肺腑之言“人有两头根,一头在老先人手里,一头则在我们后人手里,我们后人到哪儿了,哪儿就能再扎根”。在该剧最后,村头的“涌泉村”三个大字被重新粉刷的片段富有深刻内涵:涌泉村的“涌泉”二字在过去寄托了村民對水的向往以及李家先人对马家先人收留的滴水之恩,如今又增添了村民们对闽于宁协助扶贫的涌泉感激之情以及马家后人帮助李家后人走出山沟的报答之意。总之,《山海情》中对涌泉村民的真诚刻画、对村民们朴实情感的真情呈现摒弃了以往某些脱贫剧中存在的刻意丑化村民以制造矛盾冲突的情节弊病,为重情重义、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勇于克服困难的村民们正名,同时亦饱含深情地歌颂了养育一方人的这一片被情感浇灌的黄土地。

电视剧《山海情》作为现实题材作品,艺术地展现了西海固脱贫史上的真人真事,剧中的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可寻,如马得福的原型是闽宁县福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凌一农的原型则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林占熺等。剧中人物的情感流露使电视剧在现实主义的底色上又增添了一层浪漫主义情愫,真可谓是“荡漾理想主义浪漫,蕴涵现实主义真切”。由于电视剧对美好情感的推崇,对时代长河不变情义的温暖表达,彻底突破了长时间受“台词口号化、人物脸谱化、故事程式化”的冷冰冰地图解政策式脱贫剧影响的受众的心理防线,温暖了观众的内心,湿润了观众的双眼。以人写情、以情动人,正是电视剧《山海情》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涂 艳 杨 飞)

猜你喜欢

情谊人物
只好说是缘
情谊
情谊,讲究势均力敌
朋友的情谊
情谊更比万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