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2021-11-27宋昀其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不幸者杨绛鸡蛋

一位善良的学者,一个善良的车夫,在时光无涯的长河里相遇。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情味酝酿出的芬芳,清香四溢。一辆车、一家人、一瓶香油、一包鸡蛋产生出一段“愧怍”的情愫。他们以温暖的态度抵抗世俗的冰冷;他们彼此照亮,用温暖传递温暖,善良守护善良。

由于经历和阅历的增长,面对这样朴素且直击心灵的文章时,我不免会生出许多感悟。最终,我以文学的姿态让学生阅读、感受,和他们一样都做读者,回归读者的身份,以读者的视角开启《老王》的探索之路。

文章开篇即是“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一名学者,一个车夫,由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串联起来,传递出的信息是一种简单自然又友好的相处模式,看不到居高临下,看到的只有温暖友善,互相倾听。接着老王向“我”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当时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但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只好单干。文中用到的词语是“失群落伍”,老王的处境是可怜且孤单的。老王住在荒僻胡同中塌败的小屋里,靠着活命的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的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还没出息,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亲人。在职业环境中,老王形单影只;在家庭环境里,老王是茕茕无依。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文中提到了老王瞎掉的那只“田螺眼”。有人说是“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我”说:“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我”的女儿送了老王一大瓶鱼肝油,治疗他的眼睛。一个孤独且身患残疾的人,本该是被人照顾的角色,但被未经证实的流言所构陷。前者未经证实,就妄加揣测、妄下断语。后者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还关照他的身体,内心生出的是同情和悲悯。通过对照,我们看到的是“我”的仁慈和善良。

也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困顿、身体残疾的人,在给“我”家送冰时,车费要减半,“我”不要他减半。他每天清晨抱着冰上三楼,代“我家”放入冰箱,送的冰比别家大一倍,冰价却相等。可见,身残穷苦的老王却有一颗热心诚恳、淳朴善良的感恩之心。钱钟书生病,老王送他看病,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还有钱吗?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啞着嗓子”说明老王身体不好,也许已经在为下文他枯如槁木的身体做铺垫。他也了解到杨绛一家的处境极为艰难,在如此困顿的时刻,老王用最直白质朴的语言传递着最真诚的问候。他担心,“我们一家”是否真的能度过困境。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各种思潮起起落落,但这些对老王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他的世界里只有最单纯的关心。一句“不要钱”,一声“悄悄问”,吐出来的是人情的真和暖。老王不要钱,他能感到杨绛一家的不安和困窘。杨绛坚决给钱,她能体味老王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那样冰冷的社会环境下,善良的人们用爱的色调调出了最绚烂的色彩。

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中,杨绛曾说:“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杨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相信人与人之间有那道善良的金边,她会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别人、看待生活,别人和生活也会以善意来回赠她。

文中描写老王身体状态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直”。全文共使用了六次“直”字,老王直着身体走,“直僵僵”可见身体状态已经十分糟糕。老王此时的生命状态可以用以下词语概括:病入膏肓、行将就木、面如死灰……相对应杨绛的反应:吃惊、强笑、赶忙、担心……文中一系列动词照应着“我”的行为和心理。

看见老王直僵僵的身体,像棺材里倒出来的,“我”吃惊了。之前知道老王生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药不见好,开始几个月还能扶病前来,以后只能传话了。现在一开门,看见老王如此情状,“吃惊”表现出“我”对老王身体呈现出巨大变化而感到震惊。当老王对“我”伸出双手给东西时,“我忙去接”,一个“忙”字,说明了“我”第一时间要领下老王的这份好意。“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在作者的记忆中,鸡蛋是有限的,有限的鸡蛋是数不完的,因为这是老王充满善意关怀的情感,这种情感用数量无法估量。当“我”转身进屋,老王制止了“我”,说了一句话:“我不是要钱。” “我赶忙解释”,一个“赶忙”和后面的话连在一起,我想杨绛会不会这样想:别人给的话,我也会领受这份善意,也会给钱,更何况是生存和生活都举步维艰的老王,他还要治病花钱,我想老王会理解我这样做。情节继续向后,“我怎么给老王钱的?”“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给他。”包鸡蛋的包是破的,老王的生活是贫困的,“我”依然叠好还给老王,这样细微的动作,折射出的是一种情感和人格上的对等。“我感到抱歉”这一句,是杨绛的心里在地震,起起伏伏、波澜不平,她在真实书写自己的心灵。

老王就这样拖着直僵僵的身体下了楼,听说第二天去世了,其他的细节“我”再没多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香油和鸡蛋追忆起和老王的对答。“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份愧怍是杨绛式的愧怍,这份愧怍也基于她的善良和悲悯。在整个文本之中,我们看到了老王和“我”的守望相助。回忆和老王交往的点点滴滴,“我”逐渐体会和发现了老王用骨子里的善良歌唱生活。和老王相比,在身份和境遇上是比老王要好一些,“我”应该再去多关爱一下老王,不仅仅是身体,更多是心理。这是作为知识分子对于“善”的反省和良知。于是乎,“愧怍”好像容易理解了,它是老王来的时候,“我”没有给他倒一杯茶喝;它是老王来送东西,“我”却给了他钱……作者的愧怍,表现了同样身处困窘之下的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这是作为知识分子对于“善”的反省和良知。杨绛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八十四岁,已至耄耋之年的她内心还如此被触痛,她回忆并触摸着那抹温暖的灵魂,善良是她一生的习惯。

我问学生,也在问自己:“为什么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直着身子都要去给杨绛送鸡蛋和香油?”基本上大家都能想到关键词:感激、感恩。除了上述,再生发,有学生说:“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应该最想见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人。”有学生说:“他想被作者一家记住,曾经有他这样的人出现在他们的生命里。”还有学生举着像火炬一样的手说:“老师?,我想老王是想和这个世界好好告别。”我当时就震悚了一下,铭记、告别、留恋……这些词汇彰显着生命的不舍和终结。心中有牵挂,有人记得,或许这便是活着的最大幸福和意义。

如是,学生们写下这样的话:“人道关怀,如同温暖的纽带,或许是你蓦然回首中的回眸一笑,也许是你那有力的手给他(她)肩膀一拍。”“老王是一个不幸者,无论从身体、家庭、职业哪一方面来说,都称不上幸运。但幸运的是,他曾遇到作者给予的温和阳光,虽不强烈,但温暖却可以直达内心深处。这就是平等,让我们拥抱平等。”“同情不幸者,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同情可以温暖社会的冷酷,告别不幸者的孤独,同时温暖人心。文中杨绛一家和老王互相帮助,相互给予,温暖这个世界。我更希望,同情身边每一个不幸者。”“人道关怀是一种道德至上的表现,它不仅体现于同情,更体现于尊重与人格平等。有辱尊严的施舍不是人道关怀。本文中,作者一家給老王送鱼肝油、照顾生意,老王送钱先生看病、送冰、送香油和鸡蛋,老王与杨绛一家相互温暖、互相尊重,这便是人道关怀。”

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带给了我巨大的震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着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孩子们的弦音组成了一篇宏大的乐章,震撼着我的心弦。他们在不断地给我灵感,在眼神与眼神的碰撞中,情感在这一刻互相交错汇合。从灌输走向对话,由单向影响转向双向交流,教师与学生就能在教育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杨绛先生的文笔有一种安静的力量,沉静简洁、真实平淡,但又非常耐嚼,到最后余味无穷。朴素的文章内容跳动着生命的律动。在她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人性的至善至美。好像一切发生过,好像一切也未曾发生。她以至诚之心,穿越生命的荒野与坦途。九十六岁的杨绛在她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说:“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励并督促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这种良知良能就是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个教育人,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对这种教育作用有明晰的认识。初中的孩子正处在大量吸收科学知识的阶段,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真、善、美。作者的深刻反思、自省、自我拷问有着警醒人心的力量。杨绛显现出的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敢于解剖自己的气量,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生命组成的,生命高于一切。

人生如逆旅,杨绛一家和老王迎难而上,他们是暗夜里彼此的光亮,他们互相用信仰支撑着信仰,善良体察着善良。生活中还有老李、老胡、小张、小赵。多一点勇气,多一点温柔,多一点清醒,黑暗里有光明,平凡里有确幸,因为,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作者简介:宋昀其,女,硕士研究生,甘肃省兰州八中,初级,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责任编辑 于美琪)

猜你喜欢

不幸者杨绛鸡蛋
选择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不幸者、拯救者、反抗者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