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021-11-27陆飞宇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颈椎针刺有效率

文/陆飞宇

颈性眩晕是临床一种综合征,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由颈部椎体、相关软组织出现损伤(功能性或器质性)导致。颈性眩晕患者临床多伴有心慌、视物模糊、颈部不适等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从现代医学对其分析,是因颈部退变、畸形等,导致椎动脉遭受压迫,进而表现为扭曲,并对交感神经末梢产生压迫,致使椎动脉出现痉挛,发生一过性血流障碍[1]。从中医学角度分析,颈椎与督脉关系密切,如果督脉经气不能顺利流通,则会影响血气运行,头脑缺乏气血,进而出现眩晕症状。中老年人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群体,近几年逐渐趋于年轻化。尤其是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的增多,该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发作起来患者非常痛苦,从而在临床上呈现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当前,西医主要采用镇痛、理疗、扩张血管颈椎牵引治疗,个别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治疗过程相对复杂,而且会加重患者痛苦,虽然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但治疗效果仍不显著。而随着中医治疗应用推广,中医治疗眩晕的优势得到体现,也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本文就中医外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进展综述如下。

1 针刺治疗

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手段,且疗效肯定。取穴一般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为主。王希琳[2]研究中,以百会穴位主穴,以风池、新设、大椎、百劳为辅穴,治疗后结果显示,治愈率70%,总有效率98.3%。朱国祥[3]取双侧天柱穴,快速垂直刺人皮肤0.8寸,行快速捻转手法1分钟,或以患者出现酸、胀、麻、烘热感向枕部传导为度,之后在天柱穴下0.3寸处向上45度角再刺入一同样毫针,进针深度1寸,手法同前,静留针30分钟;余取穴选双侧颈椎5-7夹脊、百会、后溪、束骨,治愈率50%,总有效率96.9%。

2 灸法治疗

《千金翼方》云:“凡病皆由气血雍滞不得宣通,针以导之,灸以温暖之”。温可以让气血保持通畅,上、下行无阻,具有清窍的功效,可以改善眩晕症状,因此,常用灸法对经络进行疏通。何颖妉[4]于患者百会穴处涂上万花油,把艾绒(约麦粒大小)在该穴位处点燃,治疗期间,询问患者感受,当其有局部灼热感后,医生用大拇指压灭艾火压灭并停留片刻,使其温热感向患者头内传导,每次5~7壮,3天1次,3次为1疗程。45例患者中,痊愈25例,总有效率达95.6%。范翠芳[5]于百会穴处涂抹凡士林(固定艾炷),取艾炷(约黄豆大小),将其牢固的置于百会穴上,点燃线香,当艾炷燃烧约其自身2/3时,用压舌板将艾火快速压灭,并保持3~4s,艾炷取下后,对患者涂抹凡士林,更换艾炷。灸处隔1~2日可结薄痂,无灸疮形成。发作期、非发作期治疗,前者:1次/d,灸10壮;后者:隔日治疗1次,6~8壮/次;辅针刺C3-C7夹脊穴。l11例患者治愈85例,占76.6%;总有效率100%。

3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也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头颈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药物吸收后可以发挥直接作用,局部药物浓度强,提高了穴位刺激强度,能延长效应时间,且用药量少,用药安全性高[6]。鲁登述[7]采用血塞通注射液5mL,654——2注射液2mL混合液注射百会,风池(双),大椎治疗120例颈性眩晕患者,治愈率79.17%,总有效率95.84%,其临床疗效肯定。张帅[8]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各60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ml,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天麻素注射液2ml注射风池穴(双)、颈夹脊穴(双)、肩井穴(双)。针刺组采用针刺上述穴位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总有效率93.33%。

4 推拿正骨治疗

推拿手法的开展,可以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症状。辅助整脊手法,可以将小关节错位予以恢复,并对椎动脉第二段的骨性通道进行纠正,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椎动脉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孙建峰[9]等治疗颈性眩晕(由环枢关节错位所致)中,以龙氏手法为手段,以寰枢椎不同的错位方式为依据,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旋转式错位应用仰头摇正法,侧摆式错位应用侧向搬正法。72例患者颈高质量后,其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63.9%、88.8%、100%。王石等[10]对131例颈性眩晕的治疗,采用整脊手法,即先梳理颈肌,达到放松状态,对于上段、中段、下段颈椎偏歪者,分别予以前倾位整脊复位、中立位整脊复位、颈椎过伸位整脊复位方法治疗。1次/周,疗程:2~3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成效显著。

5 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不仅可以使颈部紧张的肌肉、筋膜等得到有效的松解,能降低软组织内的压力,对颈动脉压迫予以改善,还可以重新恢复颈椎生理构架,使其达到动态平衡,从而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钟文等[11]治疗中,体表定位点共选取3个,分别为横突前后结节、棘突两侧及上缘压痛点,对其常规消毒后,应用针刀进行松解,以常规操作为基础,1次/w,4次为1个疗程,20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其中治愈153例,缓解22例。

6 腹针治疗

腹针是一种微针系统,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其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贯穿于治疗中,借助刺激作用,使腹部穴位得到调节,从而改善脏腑经气,达到治疗的目的。腹针治疗具有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等优势,在临床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谢文霞等[12]运用腹针对20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选取的穴位包括上(中)脘,下脘上、气海、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前3d:患者1次/d,3d后,予以隔天治疗1次,一个疗程共10次,治疗后分析,20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显效例数分别为7例、6例,总有效率95%。

7 穴位贴敷治疗

中药穴位贴敷属常用的外治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用药途径,将药物通过外用的方法,贴敷于皮肤表面,渗透穴位,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处,且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13]。贾开红等[14]给予通络定眩膏,由中医院制剂科(郑州市)提供,该药物方剂组成包括透骨草、威灵仙、乳香、没药、路路通、地龙、细辛、冰片等药物组成,于颈项部不适处及大椎穴偏上2cm处穴位贴敷。2帖/d,连续贴敷10日,临床疗效显著。

8 讨论

颈性眩晕是一种颈性综合征,中医学将其划分为“眩晕”、“项痹”等范畴。颈性眩晕是临床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以往临床多对其开展西药治疗,虽然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其缺点是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且存在程度不一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寻找更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在临床逐渐开始推广,该治疗方法具有见效快、稳定、复发率低等特点,尤其是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中医治疗颈性眩晕,其不足在于诊断、疗效方面目前尚无统一量化标准,因此,对于临床的疗效标准多采取自拟方式,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变,来作为疗效的评价依据。因缺少客观化指标,因此,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可,在今后研究中,可以在其诊断、疗效标准方面予以深入探索。此外,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诊断、疗效评价予以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大样本,采取随机、双盲法,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颈性眩晕中医治疗的综合效果。

猜你喜欢

颈椎针刺有效率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很有效率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