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

2021-11-27阎品初蒋绍妍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实训生态专业

阎品初,蒋绍妍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1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建设思路

1.1 实践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属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的环境保护类。污染修复即指环境污染修复,生态工程技术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对系统从输入到转换关系与环节直到输出的全部过程进程合理设计,达到既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又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降低在较低水平[1]。该专业应以工学为切入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手段,以行业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技能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以“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为特征,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模式,在理论教学上适时调整与当前市场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上坚持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校社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

1.2 强化学生专业知识

该专业的工学特征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建议教师团队会同行业专家将水、大气、土壤、固废处理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任务和课堂,针对典型岗位具体剖析,构建任务驱动、工作导向型,具有“学用一体”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

1.3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以学校教学资源库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网络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化,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而提出教学解决方案,精化施教细节,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

1.4 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模式和课程教学设计

与企业合作,引入行业标准,开发和推广任务驱动、工作导向型教材,按照典型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组织设计教材内容,形成项目化、立体化的新型特色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任务对接。尽管目前实验教材数目众多,内容丰富[3-4],但基本是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编写,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建议校企合作开发与“场地污染修复技术”“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等该专业核心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设计。

1.5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

课程设置以“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为原则。注重学生基本素质技能的培养,构建基本素质技能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和保证体系。

坚持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使内容少而精;专业课采取综合处理,使知识结构涉猎广泛且扎实实用;大力扩充选修课,使学生兴趣驱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必、选课的学习,履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设计内容的设置上,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工程案例,特别是国内典型案例作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制定设计选题,使不同课程间得到有效整合;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老师的有关规划和设计项目,达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5]。

1.6 多样化考察学生实际能力

建议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行考察,形式多样、方式灵活。考核模式可有理论题库、技能测试、现场操作、答辩等,建立包括社会参与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

1.7 多证融通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可考取污(废)水处理工、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工、废气处理工、固体废物处理工、化学检验工、环境监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建议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相关课程融入教学计划,狠抓学生的职业技能。

2 实训条件及其管理的建设思路

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投入专项资金,完善软硬件条件。应优先建设受益面大、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训室,不断完善与专业匹配的实训基地,兼顾科研、经营及对外技术培训等服务,并且有目的、有重点、分批次地提高教师专业和执教水平。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定《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校外顶岗实习工作流程》《顶岗实习学生考核办法》等制度,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3 教学监控措施的建设思路

3.1 开展教学评价,创新评价体系,更新评价理念,增强体系开放度

该专业应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企业评学、信息员及班级学生代表座谈等方式开展全样本网络化教学监控运行模式。规范教师评教、督导评教和社会评教,修订“三评”指标体系及管理办法,以及理论教学质量及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实践教学质量及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质量评价、顶岗实习管理质量评估等评价体系。引进开放式的评价理念,突出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等评价标准。重视以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为代表的社会性评价,引进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参与评价。

3.2 重视专业运行质量监控,强化过程监控

健全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诊改工作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6]。设由教务处、督导室、系(部)二级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督教、督学、督管、督建四结合,对理论、实践、理实一体化等各教学环节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监控,建立以学校为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

4 保障就业的建设思路

4.1 开设订单班

该专业开设初期可与省内企业达成订单培养协议,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结构、丰富案例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与企业一道摸索办学经验;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场所。

4.2 多调查、多研究

该专业开设后,专业筹备工作组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继续对人才需求量、岗位设置情况及职业能力要求深入调研,把握高职教育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合理设置必、选修课程,同时面向企业并兼顾行政、事业单位办学,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

4.3 落实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建议每年开展专业方向建设思路、毕业生质量社会跟踪、企业满意度和就业稳定率等问卷调查,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信息员工作会和企业沟通会。针对用人单位、学生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专项研讨、论证并积极改进。

5 思考与展望

林业、生态等专业性及综合性高职院校应以巩固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为契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立适应行业需求、体现职业特征、专业特色鲜明、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一定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发挥核心作用、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科研素质硬的教师队伍;建全包括社会参与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精品课程的打造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完善,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材、辅材的编撰推动具有真实工作环境、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对于存在办学基础条件较差,专业背景缺乏的院校,应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通过专业基础建设与人才引进,更好地契合环境专业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特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培养绿色人才,力争办出不忘传统、与时俱进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实训生态专业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部分专业介绍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