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途径分析

2021-11-27聂睿贤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德育生活

◎聂睿贤

在“德育为先”的新教育形势下,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视线进行实际的转移,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还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实质的进步。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文化水平,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不大,甚至采用的教学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落后,不仅影响了小学生总体素质的进步,还影响了班级管理的高效形成。为此,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让小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提升他们的情感与素养。本文站在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对小学德育的实施进行了实际的研究。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中的一个概念,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明显的个性化和人文性特点,强调的是个体的发展主动性和综合性,旨在为个体的进步做好发展基础。在当今的教育管理中,教师也应尝试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小学德育的精细化管理重点在于改变以往重视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品质教育的现状。在传统的观念中,不仅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导致学生成为只知道背诵书本内容的“书呆子”。在家长的影响下,学生自身也在生活中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而在生活中的心理和品质往往显得弱势很多。此外,在实施德育中,部分学校存在粗放式的管理状态,比如,学校只是在口头上高喊重视素质教育,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无法进行高度的重视,甚至难以形成一套属于本校的德育实施方法。在如此粗放和表面化的影响下,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无法提升。而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首先是学校很重视德育,并提倡教师想出一些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将之贯彻在德育的始终。通过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学校管理的全局意识,执行更高标准的发展计策。

精细化管理具有现代管理模式的优点,将之应用在小学德育中,对当前的德育水平具有实际的提升意义。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德育素养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教学理念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可以为学生选择学校提供实际的参考。学校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后,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领导积极想办法,迎接来自其他学校的竞争压力,并改善学校的指导方针和教育对策,提升学校的管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素质提升,带动更多的学科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内容的学习,进行实际的教学互动,让教师们想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

二、小学德育管理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自身工作的缺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家长的影响较为深厚,体现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多,对学生的德育重视程度不足。在德育教学中的方法也相对落后,体现为,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而进行随意地教学,方法基本是死板单一的。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相当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度的说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情,阻碍了德育的实施效果。

(二)管理存在形式化

在实际的德育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自身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在上级召开了相关的会议之后,学校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教师,而一旦上级不进行深度的检查,学校的德育管理也比较松垮,停留在应付和走形式的层面上。此外,学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比较粗糙的现状,体现为对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关心,对德育的管理不够细致,尤其是在德育的实施方式和内容研究上不够深入。如此,不能让教学内容满足德育的发展需求,无法提升德育的真实水平。

(三)德育的管理方法欠缺

在传统的教学认知里,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面对的是小学生,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就该用比较粗暴的方式,免得学生不听教师的教诲,甚至与教师发生冲撞。所以,在这种方法的支持下,部分教师采用命令的口气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味限制或打压学生的个性,无形中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阻力。在教师的强压政策下,多数学生带有严重的抵触心理,甚至产生了消极的人生情感和心理,导致学生逃避、不勇敢、不自信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其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学校在进行德育管理中,应对教师进行比较权威的指导,让教师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初心,努力为学生做好人生的指引,让学生逐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心理素质。

三、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小学德育中的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德育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学校应进行实际的关注,并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让德育的效果最大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

(一)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

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合理应用的人身上,不懂得应用语言的教师将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学校应首先在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方面下功夫,让每个教师修炼好自身的“内功”,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功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也带动学生积极聆听教师的教诲。

对所有教师而言,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一项很紧迫的任务,因为充分了解了学生,教师才可以“对症下药”,给予学生实际的指导。为此,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用自己的专业语言和耐心给予学生实际的指导。比如,在现实教学中,我经常关注学生的交流方式、感兴趣的话题,并总结他们的思维方式。我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总结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之后,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展开实际的交流,这时候的我不再是以教师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而是站在一个大朋友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讲解和指导。记得我们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对谁说话都一副打架或攻击的样子。我通过对其生活环境了解之后,发现他的妈妈说话比较强势,一旦发现他做错题或做错事情就对他冷眼相对,如此造成了他的这种性格。于是,在后来的交流中,我试着站在他朋友的角度,顺着他的意思来,然后,用平和的语气和他说:“你看,既然我们是朋友,那么我们就该平等相处,如果你一直以一种强势的态度对待朋友,那么,朋友不仅会远离你,还会对你竖起一道隔离墙。”通过讲道理和耐心地指导,这个学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在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能理解其他同学,并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忙。

(二)精细化管理应以生活状态为主

1.注重培养生活品质

无论接受怎样的教育,学生总归要回归生活的,所以,生活也是一门艺术。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品质是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品德是小学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在物质生活条件逐渐变好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不足,加上他们的心理素质脆弱,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动摇。所以,当他们看到一些外在的不良行为时,很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此,在德育中,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健康,将德育的管理范围精细化。例如,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德育管理渠道,加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力度,让班主任教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班主任教师要深入每个学生家中进行实际的深入了解,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让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和积极的生活环境,为小学生的生活品质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生活小事来塑造学生品质

德育的实施感化不是高大上且遥不可及的事情,德育的实施应该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理论的堆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际的生活琐事来进行实际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自己不可逃避的一部分,需要自己维护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例如,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辛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分享一定的故事,让他们真实感受一次讲课的艰辛,然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为老师端茶倒水;在家庭中,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让家长为孩子留出一定的劳动空间,让孩子为爸爸、妈妈洗洗脚、多以“我爱你”“谢谢你”等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这些琐碎而细致的细节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心,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除了在生活细节中进行德育引领外,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人生三观,塑造学生的美好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做好事”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帮助陌生人过马路,可以帮助孤寡老人晒被褥等等。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学生领悟到人家有爱的真谛,从而在生活中成为细心和有爱心的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四、结语

为了提升小学德育的真实效果,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前提上,并需要学校教师作出实际的教学创新,注重生活品质的培养,并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体验,为学生营造相对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从而逐步提升其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精细化德育生活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