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凡高书信浅析凡高色彩中的理性因素

2021-11-27李璇李美真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浮世绘理性色彩

◎李璇 李美真

文森特·威廉·凡高,19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一生致力于绘画艺术探索。弟弟是凡高唯一愿意倾诉内心想法的对象。在和提奥的数封通信中可以了解凡高艺术创作的问题以及绘画思想的变化历程。美国艺术批评家梅耶·夏皮罗曾经在《论凡高的一幅画》中提到:“他的书信包含着关于绘画问题的令人惊叹的、富有启发性的论述;人们可以从他的书信那些零碎的论述中构建一种完整的美学理论。”本文以凡高的书信言论为理论依据,对其具体作品的色彩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化原因,体会理性因素的意义。

一、凡高作品色彩中的理性

在凡高的作品中包含强烈的个性表达,色彩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但在凡高看似随意布置的色彩背后包含着精心地设计和理性的思考。理性指人们主观和心理活动上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思考。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理性才能进行辩证的思维,从而揭开事物的本质。艺术创作的理性主要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对前人理念知识的借鉴吸收,加入自身研究理解并将其运用到艺术作品。

理性原本指的是人们在一些主观和心理活动上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思考。黑格尔曾经说过,理性是认识的一种高级阶段,只有理性才能进行辩证的思维,从而揭开事物的本质。不同的领域所理解的理性的概念大多不尽相同,具体到艺术创作之中,理性主要是指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对前人理念知识的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入自身的研究理解并将其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的各处安排。

凡高的作品中不失理性因素的存在,他吸取基本的色彩常识对色彩进行细致安排,最终形成独特的色彩风格。在书信中,他曾多次表示对修拉、西涅克、德拉克洛瓦等画家们的喜爱,也曾在不富裕的经济条件下购买色彩方面的书籍以及书信中提到线条、结构、色彩等精细安排。“请记住,我被一个复杂的演算所吸引,演算导致了一幅幅快速挥毫就得画作的迅速产生,不过,这都是事先经过精心计算的。”凡高的创作不是一种单纯为了发泄情感地任意涂抹,而是一种极具情感化的理性表达。

二、凡高色彩中理性的演变阶段

纵观凡高的艺术创作历程,其绘画创作风格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色彩由早期的暗淡灰暗到后期的光彩明亮,并最终创造出一种独属其自身的色彩表现方式,充满着激情、热烈。

(一)早期客观再现的色彩理性

在凡高早期绘画创作过程中,受到现实主义影响,热衷于表现贫困劳作的农民生活题材作品,着重再现真实性的色彩及整体氛围的创作。在此阶段,凡高善于运用单一、灰暗的色彩,能够更好的表现画面主题。在《吃土豆的人》中,一间破旧不堪的灰暗小屋里仅有的光照亮着围坐在一起的五个农民的面部状态,昏黄光线和暗灰色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出最真实的色彩效果。“用传统手法画出光溜溜的画是错误的,应该要能在画中闻到熏腊肉的烟味、煮熟了的土豆的蒸汽味。”凡高早期作品中的色彩热衷于客观再现事物的真实面貌,这种精准的理性体现着凡高对色彩的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

(二)后期主观表现的色彩理性

较之于早期客观再现生活的色彩,凡高在后期作品的色彩变得丰富明亮,在掌握前人色彩理论知识及自身研究探索中逐渐发展个人色彩风格,在多方面展现着色彩的理性安排。

1.对比色的运用

19世纪,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发表《色彩的和谐和对比原理》,提出了颜色对比规律以及预测色彩对比的公式,合理地运用色彩对比规律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自然光线的明暗效果,这一原理对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等等都有着极深的影响,也让凡高非常着迷。凡高发现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橙色与蓝色等对比色的搭配能够给予画面强烈力度感。“我一直试着将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进行对照,使这种对立的色彩互相调和,形成融合的中心色调,这并不是灰色的调和,而是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制作出的效果。”《夜间咖啡馆》中,血红色的墙面和重绿色的天花板、大片深黄色的地面形成强烈生动的色彩对比,深黄色的地面呈现纵向深远的透视向着血红色墙壁背景冲击,激情狂烈的色彩下揭露着房间压迫下等人民的邪恶势力和令人窒息的氛围。凡高在充分提前掌握对比色的特性,在画面上作出理性的分析安排。

黑色、白色是凡高在创作过程中起到调和作用的颜色。黑色、白色的加入能促使颜色冲击力减小,从而达到和谐平衡的效果。作品《卧室》中,凡高特意提到“画的外框要用白色,因为画中没有白色。”即使在画面上没有白色的搭配,在画框上的白色也能带来视觉上的调和,可见凡高对于整个画面色彩和谐搭配上的细心和用心。肖像画作品《加歇医师的画像》中,除了场景人物背景、衣服的深蓝色与左下方红色桌子的对比色之外,人物和桌子之间强有力的纯黑色条勾画人物的轮廓线,起到极强的调和效果。

3.简化的纯色

19世纪,日本浮世绘开始进入欧洲画家的视线范围之内,凡高在浮世绘作品中看到色彩简化的力量,痴迷于蓝色与黄色,他认为这两种色彩有着纯净的力量。《黄房子》中,大面积深蓝色和柠檬黄色的运用使得黄房子在整片蓝色天空下跃然而出。与多种混合复杂的色彩相比,简化的纯色充满力量,突出画面重点。

纯色的运用在人物画的背景处理上也能够产生无限的空间效果。作品《邮差约瑟鲁林》中,邮差员所选用的蓝色背景暗示着人物的身份。纯色的运用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刻画,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强调人物的坚实外貌,简化不必要的情感细节。

凡高在对比色的运用、色彩的调和以及简化纯色的方面都有着极强的理性思维和判断,正如夏皮罗所说:“他的色彩运用继承了色彩和谐,光影和色彩的明暗调节,混合或打破色调时间的相互交错发展的成果,凡高的每一幅画都显示出他学过色彩调和方法的痕迹。”在结合前人艺术和自身漫长的经验探索中,凡高在构成画面艺术形式的同时也表现着独特的色彩观念。

三、凡高色彩中理性的产生原因

19世纪的西方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全面发展,色彩的理论研究也相继而出,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发表《色彩的和谐和对比原理》、美国物理学家奥格登·鲁德的《现代色彩学》都为当时的艺术家们研究色彩规律提供着便利的理论基础,大环境的影响对凡高后来的色彩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帮助。梅耶·夏皮罗在《文森特·凡高》中提到,“在巴黎,凡高发现了理性,发现了一个光与色的世界。这些知识他原本是缺乏的,而现在因为能帮助他从过去压抑,狭窄的宗教和乡村世界中解脱出来而受到欢迎。”

(一)印象派的影响

凡高在创作早期对生活充满着迷茫和失望,用色颇为阴沉、灰暗。到了法国巴黎,经弟弟提奥介绍,凡高结识了印象派画家,并对他们在绘画中偏爱表现光色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凡高并没有完全照搬印象派画家的技巧方法,“我时常思索着他(修拉)的方法……西涅克尽管在程度上与修拉不同,但也是一位独特的色彩家。他们的点彩是一个新发现,但我本人,恕我直言,反而在寻求我到巴黎之前就在寻找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巴黎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使着凡高的色彩发生了明显性的转变,从暗灰色逐渐变得明亮多彩,也为凡高后期的色彩理性发展立下坚实的基础,但凡高并没有盲目模仿印象派色彩特点,而是充满理性思考的接受和选择所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

(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日本浮世绘版画对19世纪欧洲绘画影响是较多的,凡高也不例外,浮世绘版画打开了凡高的色彩世界,凡高和提奥收集了数百张浮世绘版画并认真分析,在巴黎,凡高也常去收藏浮世绘的相关画廊,不富裕的经济条件下也要购买喜爱的日本版画。他临摹过许多浮世绘作品,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唐吉老爹》中人物造型简洁,色彩增添了红、绿、青三种原色,画面感明亮、丰富。《唐吉老爹》肖像身后的背景围绕着浮世绘版画流露着对浮世绘的喜爱。《阿尔的卧室》中,凡高用日本形式的色彩来创作,“这幅画仅仅用色彩表现出来,极力限制阴影和明暗的色调。如何同日本版画那样,采用平面的,明快的色彩构成。”凡高从浮世绘色彩的风格特征中吸收前人的特点,再经过自身的理性思考和探索中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凡高对印象派的继承、浮世绘的借鉴、色彩理论以及德拉克洛瓦、修拉、西涅克等大师的学习和研究,再加上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艺术的狂热,促使其绘画风格自成一体。这些学习和借鉴为凡高的理性色彩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一提到凡高的色彩,人们总会浮想到画面中大面积的红色、蓝色的主色调……凡高作为后印象派三杰之一,他的作品中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和印象主义色彩近乎科学地理性 再现与新印象主义片面的重视理性和色彩空间混合不同,凡高的作品在色彩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表达着个人的情感世界。凡高的色彩使用充满着理性,他的理性不是单纯的理性推论,而是在创作之初对画面有着大致的设计和安排,这种处理依据主要体现在对色彩的科学和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将理性因素转化成一种内部表现,客观理性和主观感性因素并存。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细的理论布置下产生的作品,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唯有感性和理性相互结合的作品,方能经得住世人考验,拥有着不朽的艺术精华。

猜你喜欢

浮世绘理性色彩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浮世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