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分析

2021-11-26李阳

关键词:双创育人传统

李阳

摘 要:创新创业是将创新作为基准的一种创业活动,与传统创新和创业有一定差异,创新注重开拓性和原创性,而创业则注重根据实际行动来获取经济利益。在地方高校双创实践育人模式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强化现代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而且还可协助学生展开双创活动,有效解决当前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推动中国创新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 实践育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3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而创新创业已成为现代学生就业的最佳路径,在双创实践育人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既能缓解现代毕业生就业压力,又能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从而激励学生响应“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这一口号。

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

首先,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双创价值取向。双创教育是地方高等院校的重要发展举措,亦是国家发展的一项主要战略,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优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地方高校角度来看,双创教育是素养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主要形式。然而,从现代高校学生创业现状而言,很多学生均将致富与利润放在创业主要位置,此种局限性目光不符合双创的内在价值追求,也难以在大学生身上呈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故而,将传统文化合理应用到地方高校双创实践教育中,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双创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双创精神。双创精神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核心,唯有具备双创精神和思想的现代大学生,才能经受住社会的考验,真正实现双创教育的最终目的。双创精神并非是一个笼统概念,其囊括学生品质、性格以及内在行为等。现代大学生不但需要具备创业精神,而且还需要拥有创业理想及敬业精神。从先秦的“变通”到清朝时期的“旧生日成”,均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而和责任有关的精神,则可从《大学》这一本著作中找到,大学之道,囊括“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等,这些均能全面体现出社会责任。故而,在当前地方高校双创实践育人中,要合理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优秀双创精神和思想。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面临的困境

1.思想认识较差

在现代“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发展浪潮视域下,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变革持续推进,然而,在实践育人环节仍然存有思想认识不足与定位模糊等问题。首先,地方高校将实践教育作为双创教育的补充。近些年,地方高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旧存有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教育的情况,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轨。

另外,在双创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中,仍然将实践教育作为理论知识教育的补充,未能将双创实践教育真正融入学校双创人才培育体系中。其次,认为双创实践是部分学生需要参与的活动。某些地方高等院校认为双创实践就是特定学生和教师参与的一种活动,致使多數大学生缺乏实践平台及机会,也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双创优质人才提出的要求不符合。

2.实践内容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越来越注重双创教育,然而因其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认识不足与资金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地方高校在实践平台建设上依旧存有短板,从而导致实践教育内容单一。部分地方高校双创实践只停滞在为大学生设定创业计划、举办创业竞赛与开展创业活动等模式上,缺少实际有效的创业项目,缺少相应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大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双创基础流程与专业技能,并且多数大学生双创计划只能停滞在纸面上,无法将其转化成实际创业项目,获得创业成功更如同“凤毛麟角”一般。

3.师资力量匮乏

近些年,地方高等院校根据各种路径培育了一些具备双创能力和精神的专职教师,然而从现实状况而言,依旧无法充分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难以实现双创优质人才培育目标,主要是由几下几点因素造成:第一,专职教师整体数量较少,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高。现阶段,地方高等院校双创教育尽管有一些专职教师承担相应授课任务,然而师资团队一般均是由就业指导教师、学生管理教师以及辅导员组成。虽然这部分教师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也接受过一定程度双创教育专业培训,然而仍然存有知识储备量不够、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第二,实践经验不足。双创教育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操作性与实践性,对任职教师的实践经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地方高校的双创教育教师,往往都缺少创业经历与专业系统训练,无法对双创教育工作进行深度思考,在实际教育中只能“纸上谈兵”,育人成效和质量差强人意。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策略

1.强化学生思想意识

传统文化视角下地方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科学合理选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教育内容,强化大学生双创思想意识。第一,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现实状况来选取恰当教育内容,避免出现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过于浅显的问题。第二,在选取教育内容时,要注重与当前社会价值观内容相贴近,使大学生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双创教育内容,从而真正实现以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双创教育的最终目标。

2.创建创新创业团队

教师是地方高等院校双创教育的主要带头人和实施者,故而教师团队的知识储备、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会对大学生的发展形成直接影响,然而,一些双创任职教师思想相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难以确保双创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此,地方高校必须加强对双创教师团队进行系统培训,学校可组织双创教师参观相关讲座,学习双创教育课程,让双创教师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跟紧时代发展脚步,为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学校亦可聘请著名专家与学者展开双创知识讲解,并剖析传统文化在双创教育中占有的重要位置,阐述传统文化对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地方高校打开双创教育新局面。地方高校还应当将实践经验丰富且双创能力高超的任职教师引入到双创教育团队中,为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进行“保驾护航”。

3.建设课程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时,要注重不同地区的人才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发展需求,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校园文化为基准,为大学生创建完善健全的课程体系,协助大学生提升双创意识,全面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发展中可以有效施展自身创业能力。譬如,可把双创教育对象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固定,让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双创模块学习。而教师在对大学生双创素养进行培育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其营造体验式、自由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进程中,提升创新意识,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为大学生充分掌握双创知识提供帮助。

4.创新课堂教育形式

如果想將传统文化合理应用到地方高校双创实践教育中,任职教师需要积极探究传统文化隐藏的优势和作用,创新课堂教育形式,转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丰富教育手段,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双创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知识讲解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为大学生日后更好创新创业奠定扎实基础。其次,当前国内很多地方教学均已实现多媒体教学,任职教师可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任职教师可利用PPT对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新课堂教育形式,如此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师的教育成效和教育质量,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双创实践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双创实践育人环节中,有助于构建优秀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与“魂”,是国家发展历史的积累与沉淀,只有将其合理融入地方高校人才培育实践环节中,才可从本质上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日后的更好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萍、李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黑河学刊》2021年第2期。

[2] 吴丽文《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5期。

[3] 闫冠群、王振、陈健《基于实践育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电子技术》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双创育人传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