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2021-11-26田小禾

关键词:有效结合中职教育音乐教学

田小禾

摘 要:音乐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更应当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重要艺术结晶,在学科教育中将其作为一种理念有效融合并充分贯彻下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本文将以此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中职音乐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中职教育 音乐教学 传统文化 有效结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2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所以,在正确应对和处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教育的力量,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理念和学科教育工作实现紧密结合,才能开辟出学校教育的新天地,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一、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

1.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知识和音乐思想传达为主要目的,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基础素养,直到其对音乐这一学科内容形成更加专业而深刻的理解,并灵活应用相关音乐知识进行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最终对个人的发展乃至个人所处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形式。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各个教育阶段,并以不同的形式和学校各学科之间实现密切结合,能够在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有效树立和培养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2.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点分析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着一种内在稳定的联系,这种稳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音乐教育中会涉及一定内容的传统文化元素。虽然音乐和传统文化这两个概念从表面上看交集相对有限,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大的概念进行拆解,便会发现每个概念下辖的子概念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例如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会接触古筝、萧等乐器,以及各类民族音乐和舞蹈;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民族服饰、传统习俗以及特色艺术形式的内容。所以其中自然也包括民族特色的舞蹈和相关的乐器,故而从这种角度来看,音乐教育中会涉及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是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理想切入点。

第二,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化。音乐教育以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为最终目标,这也是整个音乐学科开展教学工作的最原始、最朴素的目的。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阶段也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齐头并进更是成为当下教育的主流发展理念和方向。在此理念指引下,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二者的有机融合迎来了良好的时代背景和便利条件。

二、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当下实现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道路上,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不符合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不相符合是我们在对二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如上文所述,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虽然在某些细节部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但是从宏观角度而言二者仍然属于分别独立的两个概念,要想真正把二者进行融合或无缝对接有着极高的操作难度和要求。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一般做法是将二者的先后顺序做一个主次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其中某一项为主流,另一项则扮演辅助和补充的角色。由于音乐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所以音乐教育应当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核心,传统文化教育只能作为一种微观元素的存在进行有机渗透。除了要区分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次之外,两者在课堂中的占比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科学把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2.传统文化教学时间不科学

传统文化的教学时间不够科学是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内容渗透在整个课程教育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教学实际做出灵活性的应对。而这种客观教学实际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音乐教材中是否存在有助于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点,寻找到一个适合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会让整个课程教学工作更加自然和流畅。

例如在《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中主要介绍了京剧,京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而《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的内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故而并不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这个限度,对待所有的课程都一律强行推行传统文化教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当下应用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上文已有论述,所以下文着力探讨在音乐教育中有效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策略:

1.依据客观素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依据客观素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传统文化在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最主要的途径。努力将二者之间的融合做到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这种教育理念贯彻和落实下去。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那些与传统文化存在交集的课时安排相关教学工作,但是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有着庞大的体系和复杂的构成。所以,在选择那些与传统文化存在交集的课程教学时,也要针对性讲解相应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和理念,从而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具体和微观层次的掌握。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主要讲了京剧这种艺术形式,京剧只是我国曲艺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曲艺文化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所以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时也应当更加详细地介绍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介绍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例如京剧的起源、发展、成熟及巅峰时期(同光十三绝)等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师介绍京剧文化的素材。有针对性地讲解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立更加详细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对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了解,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合理分布传统文化教育时间

合理分布传统文化的教育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选择教材中与传统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大程度上避免强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这一点内容在上文中已经有了详细介绍,故在此处不再阐述。第二,科学把握整个传统文化教育在整节课堂上的整体时间。传统文化教育是音乐教学中要结合的重要理念,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仍然属于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并不能作为整个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绝对主流和主导。所以即便遇到那些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音乐课程时,我们也要充分注重将这一部分的整体教学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假设一节课的时间为50分钟,那么在这50分钟内,教师至少抽出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讲解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音乐基础练习。剩余的时间可以用来阐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不会出现严重偏差。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在时间方面做出的要求只是为了凸显音乐专业知识教育的主体性,并不是说将一节课分割成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分别开展单一的教学工作。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将音乐知识讲解和传统文化渗透二者之间实现一个有效结合。

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而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時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的结合,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郝忆《传统文化引入中职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初探——以准海剧为例》,《北方音乐》2018年第18期。

[2] 崔涛《传统戏曲艺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戏剧之家》2018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中职教育音乐教学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