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2021-11-26沈芳卉

关键词:传承发展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沈芳卉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重视文化相关学科的教学,在艺术修养方面也日渐重视,力求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音乐学科是小学生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认知,提升其人文素质,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小学生逐渐形成完整且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阐述小学音乐课堂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22

当前,中华文化受到重点关注。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只有确保每一代青年都有理想、有抱负,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少年理想和抱负的关键。音乐学科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所以将音乐教学和传统文化密切联系,通过音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确保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才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不会中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应用语文学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因为优美的音符同样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心理。所以小学音乐教学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意识成长阶段的特点,引导其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了解与接触传统文化,达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音乐自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能够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所构建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从而让中华文明的火种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可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

2.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小学生应当从小就学习传统文化,接受其熏陶,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产生民族自豪感,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所以小学生需要尽早接触并传承传统文化。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音乐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推动民族精神的升华,并有效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关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小学生在学习音乐后,可以了解自己未来的道路应当如何走,在此过程中逐渐塑造正确的“三观”,能够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会涉及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其实质是传统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融合。让学生鉴赏和学习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音乐,可以满足其差异化需求,形成不同的体验,提升其音乐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中,能够确保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为学生未来理解及接受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落实德育、美育和品德教育,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音乐的美感及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以促进学生人格与品质的完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传统优秀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能够更快更好地体现美育的本质,能够促进美育的升华,将美育和文化合理融合,推动小学生文化内涵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烘托氛围、渲染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柯达伊这一匈牙利的著名音乐家说过:“音乐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梦想。”所以需要先引导学生逐渐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推动小学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间的融合发展。

以民歌《划龙舟》为例,作为安徽民歌,拥有当地特色,该民歌生动且形象地展示了端午节时划龙舟的热闹景象。端午划龙舟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讲解屈原相关的历史事实,借助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了解端午划龙舟这一习俗,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渗透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不同地方的民族歌曲,与学生共同鉴赏,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槐花几时开》《鸣凤》《千重山万重水》等民族歌曲,歌剧《江姐》以四川民歌为基础,融合越剧、川剧和四川轻唱等音乐素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由于此类作品具有流畅、优美的段落,并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能够与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兴趣和认知相契合,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和积累民族音乐,充分体会音乐和传统文化间的融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2.集百家之长,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数千年前,儒家就已经开始重视音乐教育,并形成了“乐以治性”“成性亦修身”的认知。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由于它是我国的国歌,在每周升旗、观看各类比赛等活动时,都会听到,耳濡目染下,学生对其旋律极为熟悉,但由于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存在不足,而且生活经验也存在欠缺,所以难以充分理解其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不应当继续沿用跟着歌曲学唱的教学形式,而需要采取适当的引导,准备相应的视频及图片等材料,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讲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落实情感教育。

第一步,使用情感导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运动会开幕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班级整齐划一、学生挺胸阔步、迈着整齐步伐前行的场景,通过这样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让其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第二步,可以为学生播放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站在领奖台上望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的场景,眼泪在运动员眼眶中打转,全国观众热血沸腾,通过此方式让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升华。第三步,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回溯20世纪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感受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并趁势将《义勇军进行曲》引出,让小学生们对比当前的生活與危难时期的生活,逐渐体会到其中所传递出的来自破碎山河下苦难群众心中最真切、迫切的反抗之情,感受中华民族在关键时刻的呼唤,使得其能够认识到当前舒适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并逐渐加强责任感,形成使命意识。

3.积极创新,促进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艺术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建筑艺术方面,以故宫、长城为代表;手工艺术方面,以陶瓷、丝绸与剪纸为核心;传统音乐艺术方面,以粤剧、京剧等为标志。音乐戏曲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由说唱、歌曲及滑稽戏等各类艺术形态组成。戏曲作为中国人文艺术的典范之一,戏曲文化进入校园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潮流及发展趋势,并且也是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合理结合戏曲及音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例如学习歌曲《溜溜山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的环节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川剧《贵妃醉酒》的片段,由于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了解杨贵妃的相关故事,所以以此引入,可获得更高的接受度,甚至部分学生可以看着视频跟唱。在此背景下,教师趁势将《溜溜山歌》引出,让学生尝试以戏曲的形式演唱,促进现代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融合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结合课本内容,深度开发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以此为基础开展传统文化的拓展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积极性,让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心理建设,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常静《探索小学音乐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神州》2019年第31期。

[2] 夏雨《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2019年第24期。

[3] 诸映媚《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南北桥》2019年第14期。

[4] 陈思南《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