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1-11-26刘璐

关键词:音乐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刘璐

摘 要:自从我国进行新课改之后,学校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通过让学生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让学生感知音乐所表达出来的人文素养与情怀。教师在教导知识时加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为人处世的习惯。

关键词:音乐教学 传承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部分文化甚至已经消失不被世人熟知。基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采用各种可行的方式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音乐教师就可以在音乐中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从多种方式与角度来理解音乐中的文化,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教师不重视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认知里音乐属于“副科”,它的重要性远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科目,所以部分教师会轻视音乐课,教师的不重视自然会引起学生对于音乐课的不重视,这也使得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教师因为不重视音乐课自然也不会耗费太多的心思去钻研怎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课堂自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那样学生就不会专心学习音乐知识,长期发展下去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就会逐渐降低。

2.学生将音乐课当成娱乐课

音乐课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放松,释放学习的压力,但是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反而把音乐课堂当成了娱乐课堂,不愿意遵守课堂纪律,对于音乐的学习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导致课堂的质量降低。学生学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对音乐课堂的不重视就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这就导致学生将音乐课当成娱乐课,不注重学习知识,自然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在小学音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年纪小,对于美的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加以好好教导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大有裨益。音乐是一项艺术,美感十足,小学阶段的音乐艺术教学没有高深的艺术技巧,有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文化传统结合在音乐中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此时的教学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基本特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技能,也能够拓宽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如前文所说,我国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义务和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有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同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不同,这会对音乐的教学产生阻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传统、枯燥的音乐教学方式,反倒会让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所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简单、易懂的文化知识,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在小学音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优势

1.比较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导学生音乐知识和技巧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渗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人世间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认知水平还很低,这也使得很多小学生还不能充分地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的音乐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自然也不愿意多花心思学习。此时教师应该改变音乐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学生能够理解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愿意花心思学习音乐知识,学生自然也能够在认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可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

我国部分传统文化晦涩难懂,让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去理解其含义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含义,教师就需要采用一种学生喜欢且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本就对音乐感兴趣,但是因为教师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也不会专心学习音乐知识,此时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并且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1.改变教师对于音乐的传统认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的“行动指南”,为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首先就是要改变教师对于音乐的认知,让教师认识到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够应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标杆,只有教师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紧随其后,认真学习音乐知识,领悟音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用少数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自然也有不同的音乐,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学时就可以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的独有文化,让他们形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小学生的年纪小,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更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通过给他们讲解少数民族文化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啰嗦》这一课时,音乐教师就可以在播放该曲目之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啰嗦”是什么意思吗?借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解释这首歌的含义:《快乐的啰嗦》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其中“啰嗦”是“罗倮”,也就是“彝族”的意思,这首歌主要表达的是彝族的年轻男女互传信物,表达爱慕之情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彝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激动心情。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首歌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然后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这首歌所表达的含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音樂的学习兴趣。

3.在想象之中构建传统文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在聆听一首歌的时候他们喜欢想象,这种想象在学生对音乐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通过想象学生可以对该首歌曲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初步的思考,这样就能够为传承传统文化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金孔雀轻轻跳》时,这首歌是傣族的代表曲目,具有非常强的音乐律动性。教师在教导这首歌曲时就可以让学生将想象重点放在傣族舞蹈上,在演唱中感受傣族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小段傣族舞蹈的视频,并且选取其中的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教给学生;在播放音乐时教师就可以着重地引导着学生通过音乐之间的变换来感受金孔雀的跃动,当然教师还可以播放其他的傣族歌曲,加深学生对于傣族文化的了解。

4.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教导知识以及学生学习知识也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之中,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更多是集中在听、看等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学习《编花篮》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这首歌与名歌《茉莉花》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之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编花篮》以及《茉莉花》的表演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民俗之间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国人的骄傲,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他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创新,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花时间和精力仔细钻研,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包含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南《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2] 刘平《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科技资讯》2020年第8期。

[3] 徐婷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再思考》,《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