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2021-11-26甄文华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

甄文华

摘 要:初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本文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为起点,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提出了传统文化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09

一、通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1.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小学阶段相比,中学数学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让学生学习好当前的数学知识。中学数学更重视对数学规律的应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思维发现规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是解决数学难题的关键。其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在生活中也同样适用,能够提高学生看问题的深度,提高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古代传统数学中,“鸡兔同笼”的知识就是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的重要思维工具,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2.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增加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所以,逻辑思维能力是实现学生高效率数学学习的基础。其次,思维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讲解圆周率相关的知识时,以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研究为引导,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学生也容易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自信心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有效建立。首先,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解决数学难题,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其次,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和代数学习中,理解难点问题,减少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度,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后,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较为简单,所在心理上没有胆怯感,因此能够更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

二、通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面临的困境

1.教学模式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但是多年形成的数学教学习惯和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一些落后的数学教学模式会成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阻碍。首先,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挤压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依然采用过去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因此,该教学模式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阻碍。其次,以书本知识的讲解为主,减少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可能性。在初中数学教材上,主要内容为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而要熟练应用知识,就要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深挖,这种深挖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数学教学中缺少这种对知识的拓展。最后,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较少,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及时的引导,减弱了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

2.知识归纳不足,学生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

数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重点,掌握规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对数学知识缺乏规划的现象。首先,初中数学教学对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讲解,导致学生很难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够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相关教学的缺乏导致学生的思维深度受到了限制。最后,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是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过程。以上三方面的好处,都得益于知识的归纳总结,而当前教学中缺少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3.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不足

教育改革一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清楚的意识。首先,当前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是讲解知识点,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以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缺少明确的规划和安排。其次,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难度较大,教师缺少相关专业的培训,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最后,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考核。

三、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立足传统文化,巧用设问,引导学生的逻辑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学会立足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巧用设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课堂上的设问,讲解传统文化,让学生有了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能。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之时,可以结合古人對三角形的认识,向学生提问“中国古代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与现代三角形理论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完成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过程。其次,设问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逻辑的关系。比如在角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平面图形的旋转与角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以旋转形为中心,思考角的形成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传统文化中与平面几何图形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的数学文化。最后,设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模式的重要方法。数学教师以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

2.立足传统文化,妙用归纳,鼓励学生寻找数学规律

归纳与总结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重点,养成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传统数学知识的归纳,也可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利用单元归纳,引导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的重点。通过归纳发现教材中的单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单元中,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就会知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其次,以重要知识点为中心,进行传统文化数学知识的辐射。比如,在方程式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在没有方程式概念的基础上,是如何解决未知数问题的。最后,利用具体的数学题目,进行知识点的应用归纳。比如,在平面几何中,利用具体的几何题目,总结,角,面,线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立足传统文化,活用实践,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数学学习最终要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古代的数学知识通常是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探索和创新。首先,以教学实践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联系现实中的“房梁,衣架”等具体事物,也可以联系传统文化中,古代建筑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例子,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思考和应用。其次,以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数学问题很多都是实际问题规律的总结。通过实践,就能建立具体的数学思考模式,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宽度。最后,以数学实践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实现对知识的探索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之,数学教师应立足教材,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重視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许多优点。目前,教师应克服数学教学中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通过提问、归纳、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许婷婷《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思考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年第18期。

[2] 巩慧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课程》2021年第25期。

[3] 王翔宇《初三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