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路上

2021-11-26韩小暖GinniJasperX李濛惘然然Cherie刘茂林Roxanne荷花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1年11期
关键词:凯鲁亚克

韩小暖 Ginni JasperX 李濛 惘然然 Cherie 刘茂林 Roxanne 荷花

再见,杰克!路一直都在

去年,市面上大概出现了五种以上版本的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因为去年是凯鲁亚克的作品在中国进入公版期的第一年——凯鲁亚克于1969年去世,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作家去世50年后,其作品即进入公共版权领域。《在路上》漂洋过海,历久不衰,影响深远。它已经不是一本单纯的小说,而是吸引我们上路的指南,是一种精神的指引。就像凯鲁亚克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条没完没了的路,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

《在路上》是一本带有浓厚自传性质的小说,凯鲁亚克本人就是书中的萨尔,他跟随主人公迪安· 莫里亚蒂一直在路上,进行搭便车的旅行,横穿全国。凯鲁亚克借着萨尔之口说:“一直走下去,我知道我会遇到姑娘、启示和一切;一直走下去,珍珠会交到我的手上。”

凯鲁亚克写作《在路上》的过程现在看来也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他将12英尺长的描摹纸粘在一起,裁成能放进打字机的尺寸,成了一个长达30米的卷筒纸。凯鲁亚克不间断地在上面打字。凯鲁亚克后来接受采访时称,他消磨在路上的时间有7年,用于写作小说的时间只有3个星期。

但就是这本一气呵成的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书中所展现出的寻求自由、向往自在旅途生活的氛围,影响了嬉皮士,影响了摇滚乐,影响了朋克,影响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诞生……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无数作家、音乐人、艺术家、诗人、导演、演员……

作家邱华栋非常喜欢凯鲁亚克,他说:“为什么我们也需要《在路上》?答案很简单,当我们日益追求物质和被物质社会所挤压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心灵和行动的自由。可能人人都有一个潜在的欲望,那就是逃出城市,向着那些蛮荒之地而去。”

波拉尼奥

有人这样形容智利诗人、小说家罗贝托·波拉尼奥:“一个浪迹天涯、一贫如洗的拉美版凯鲁亚克。”他在1977年远走欧洲,在之后的20多年里,他在欧洲游荡,永远在路上。

有评论者认为波拉尼奥40岁才开始写小说,他的《荒野侦探》是向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致敬。波拉尼奥说,《荒野侦探》是献给他这一代人的情书。

鲍勃·迪伦

2016年诺贝爾文学奖颁给美国音乐传奇人物鲍勃·迪伦。他的《像一块滚石》是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有媒体把它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相提并论。

《在路上》影响了流行文化,关于沉迷于爵士乐的描述影响了流行音乐,被摇滚音乐人奉为圣典。鲍勃·迪伦说:“它像火车一样飞驰而过……你抓住火车,想要上去并随它一起前行,继续这美好的生活。”

鲍勃·迪伦曾言“大约在1959年我读了《 在路上》。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就像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那样。对我来说,《在路上》就像圣经。”

史蒂夫·乔布斯

凯鲁亚克和“垮掉的一代”对于年轻时代的史蒂夫·乔布斯影响很大,乔布斯当初只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甚至有段时间专门去印度修行禅宗。

直到他从印度回来,人们还怀疑他会追随灵魂导师凯鲁亚克的足迹,继续浪迹天涯。显然,在那时的乔布斯看来,比起日复一日重复着生活的人,凯鲁亚克的反叛和无休止的探寻才是创造新时代真正的力量。

约翰尼·德普

演员德普曾花重金买下凯鲁亚克的旧雨衣,因为“凯鲁亚克,颠覆了我的生活”。凯鲁亚克用过的最后一台打字机也在德普那里。在拍完《 亚利桑那之梦》后,德普绕道去了位于波士顿以北的罗威尔市,那是凯鲁亚克的家乡。“我认识凯鲁亚克的小舅子,他带我参观了凯鲁亚克的房间。”德普回忆道,“我在他的床底下发现了《梦幻书》,它是手写的,里面还有很多水彩画。我一页一页地翻,一点儿也不想错过,那种感觉,就像是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

德普最喜欢的小说就是《在路上》和《变形记》。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书与物展

时间:2021年7月3日—8月8日

地点:日本兵库县神户市BB PLAZA 美术馆

展览围绕凯鲁亚克以及相关艺术家展开,探讨了凯鲁亚克的文学创新、在当代文学界的地位以及文学价值。

在展览之中便能看到与凯鲁亚克同代的诗人艾伦·金斯堡创作的作品,他把自己的诗集《嚎叫及其他》献给他们这一代的文人朋友们,当然其中也包括永远在路上的凯鲁亚克。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书与物展”展览,展示了凯鲁亚克在1951年4月用21天时间写成的《在路上》原稿复制品。参观者甚至可以看到老式打字机、珍贵的照片,以及300多件伟大的艺术作品。

丹吉尔

地点:摩洛哥北部

正当艾伦·金斯堡在旧金山举行“六画廊诗歌朗诵会”时,著名作家威廉·巴勒斯来到了北非城市丹吉尔,结束了“流浪”的生活,感受这个城市的自由与惬意。在这个自在城市里,巴勒斯开始创作他的代表作《赤裸的午餐》。后来,凯鲁亚克和金斯堡也来到丹吉尔看望巴勒斯……最终,丹吉尔成为“垮掉派”分道扬镳之地。

坐落在北非尽头的丹吉尔是摩洛哥王国离欧洲最近的城市,文化氛围与欧洲接近,又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四季如春,地貌丰富,古老与新奇的结合,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伍德斯托克

地點:美国纽约州伍德斯托克镇

伍德斯托克小镇自然因为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而广为人知。如今的伍德斯托克随处可见当年音乐节的痕迹。1996年,一位叫盖里的商人买下了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场地,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户外表演中心。1998年,这里举行了3天的花园音乐节。1999年这里又举行了为期一周的“30周年伍德斯托克纪念活动”。

如今,小镇有伍德斯托克博物馆,这里常年展出关于音乐节与20世纪60年代的一切。2008年向公众开放的贝塞尔·伍兹艺术中心拥有一座同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博物馆和数个表演场地。其中博物馆在2019年举办了音乐节50周年特展,名为“我们是黄金:伍德斯托克音乐节50周年感言与水瓶时代的未来”。

杰克·凯鲁亚克巷

地点: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当年,文人都生活在旧金山,经常聚集在城市之光书店,艾伦·金斯堡创作《嚎叫》一诗时,就住在蒙哥马利街1010 号的一套公寓里,距离书店只有几个街区之遥。那场著名的“六画廊诗歌朗诵会”地址也在附近……

当然,如今这里还有“在路上”博物馆(The BeatMuseum)。你只需要买一张 8 美元的门票,就可以看到凯鲁亚克的粗花呢夹克和金斯堡的打字机。

博物馆附近就是杰克·凯鲁亚克巷。1988年,城市之光书店的创办人劳伦斯·费林盖蒂向旧金山监事会请愿,将这条小巷更名为“杰克·凯鲁亚克巷”,以此纪念凯鲁亚克。因为凯鲁亚克当年很喜欢光顾城市之光书店和街对面著名的咖啡馆 Vesuvio Cafe。小巷的地面上到处可见用石头与金属制成的铭牌,上面刻有凯鲁亚克、费林盖蒂等人的诗句。

在路上是身体的漫游与心的自由

我们悉心珍视每段旅途,不仅是因为它在令身体漫游的同时,也让心获得自由,而是我们在旅途中不断学会如何平衡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更懂自己。因此,旅行者们在一次次启程的过程中,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旅行指南。挑选适宜的交通方式,规划日程与路线,做好行前攻略与准备,收拾好行李,带着期待与些微忐忑,然后,才能在每一次落脚于陌生的土壤时,一边暂别固有的生活轨迹与安全感,一边胸有成竹地开启一路的探索。毕竟,所有的旅行都不仅是为了抵达,而是用观看世界、缩小自我的姿态找到与世界并肩而行的方式。

随心而动,步履不停

徒步大概是最原始的旅行方式之一。古往今来,一条条风景迥异的徒步路线,也为如今的徒步者提供了万千选择,令他们得以亲自走进沙漠、山野、雪域、丛林,将足迹绵延至一段又一段行途。

当五彩经幡在山口为雪山与浓雾增添一抹色彩时,当你突破心理和生理的极限,穿越沟壑纵横的草原与沧桑群山时,当银蕨反射星月的光辉,指引你穿越森林的方向时,世界在徒步者的眼里,有了更切身、更深刻的映照。

在徒步的路程中,你只需肩负必需的精简物品,割舍都市生活里的物质欲望,脑海里装下的是线路计划、天气应急预案,风声伴随着呼吸声,专注于迈出的每一步,在肌肉酸痛与困倦的交替中,徒步旅行所带来最大的兴奋并非抵达,而是一步步丈量土地后创造的经历,以及让充满能量的自己在自然里舒展与释放。

攻略TIPS :

① 精简物欲:在徒步的旅程中,所有行李都需背负在肩上,因此,必要与精简,成为行李的两大关键词。将帐篷、睡袋、速干衣裤、防晒用品、照明设备、基础药包、水壶、压缩食物等,放入分区合理、受力均衡从而不伤腰椎的专用登山包,已能应对基本需求。

② 注意膝盖损伤:出发前,选择有较强支撑性的徒步鞋,它可以缓解长时间登山及步行对膝盖的冲击;同时,可搭配护膝、登山杖等,減少对膝盖的损伤。

③ 提前做好规划:徒步旅行并非观光打卡,路线的设置、日程的合理性、休息与停顿时间的规划都能确保旅程顺畅进行,也能提高行进效率。

④ 做好应急预案:许多徒步地点的天气都有很大变化,地形也状况百出,因此,做好应急预案,根据突发状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及伙伴的安全。

向野而生,住在天地间

有别于一路下榻于酒店或民宿,露营旅行,是不断支起帐篷又拆掉、继续前行的周而往复,也是望着繁星而眠、被鸟叫声唤醒的别致野趣。

在露营地不断萌生于城市边缘区域的当下,绿水青山间,帐篷与篝火搭建起另一片天地,露营场地也有着愈加完善的功能和设施,并与周围的旅游资源慢慢相容,逐渐形成一种被更多人爱上的旅行方式。

在早已有着更完善的露营体系的西方国家及大洋洲,不少景区附近都设立房车停靠处及露营地,并配备公共洗手间及淋浴室、公用厨房等,供不同旅行方式的旅行者便捷地停歇,享受就近风光。走走停停、随心所欲,是自由的灵魂所向往的旅行,而白噪声App里的海浪、雨声、篝火、虫鸣在露营时,也化作睡眠的天然伴奏曲,在用帐篷和睡袋搭建的私密空间里醒来睡去,实现那个四海为家的梦。

路线推荐

01云南雨崩:梅里雪山-雨崩-冰湖-神瀑-尼龙

雨崩作为当红的高原徒步路线站点之一,不仅因为一路上冰湖、神山、星空的加持,更因为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徒步是除骑马之外进村的唯一方式,因此,你想一窥神秘而绝美的原始森林、高山牧场,便要身体付出劳苦,才能为眼睛换一场视觉盛宴。

02四川党岭:成都-泸定-丹巴藏寨-党岭村-葫芦海-丹巴县

在金秋的党岭,色彩铺天盖地弥漫开来,这里保留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远处的雪山圣洁,原始森林绽放出秋日的璀璨,而脚下是绵延的草甸,湖泊星罗棋布。当你穿行而过时,中国山水的大气与秀美,会让你一眼难忘。

03新疆乌孙古道:库车-博孜日格-阿克布拉克达坂-天堂湖-阔克苏河营地-库诺萨依-琼达坂-琼库什台-特克斯-伊宁

新疆广袤且壮美,对于热爱徒步的人而言,这里始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目的地。沿着哈萨克族先民的足迹,穿过贯通南疆与伊犁的乌孙古道,大片天山雪岭云杉林、高山、河流,流传着遥远的传说与故事。从此刻起,你会将亲身走过一遍的旅程故事铭记于心。

04新西兰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在新西兰众多徒步线路中,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像一个传奇。活火山作为《魔戒》中末日火山的原型,当穿过全长43千米的步道时,你也能近距离一览火山口、火山弹坑、熔岩流等难得的自然奇观。沿途可能偶遇新西兰最小的鸟类刺鹩,或是聆听土著毛利人的部落故事,丰富的景观与惊奇的风光令全世界的徒步爱好者奔赴至此,实现对自然的一切向往。

露营幸福指南

露营中的“氛围组”总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幸福小物件,在备齐露营的基本必需品后,带上它们,一定会让露营时光增添一些闪闪发光的温馨时刻。

① Nomad Kitchen车载厨房

在露营途中,能吃到现煮的新鲜食材必定是幸福感的升华。这款与大部分掀背车和SUV适配的车载厨房囊括了一个迷你厨房的常用设备,比如两个独立的瓦斯炉、砧板、洗手台、餐具架,以及50余升容量的储水罐,基本满足基础烹饪的全部需求,令你在露营过程中得以轻松施展厨艺,吃得更舒心。

② Wacaco手动意式咖啡机

对于“无咖啡不起床”的人来说,在露营旅途中也不能割舍香浓的咖啡。Wacaco的Nanopresso咖啡机,小巧便携,使用简单,只要准备浓缩咖啡粉及热水,即可通过按压,获得一杯新鲜萃取的意式咖啡,令现煮的意式咖啡相伴于每个露营的清晨,提升满满的幸福感,也为新一天的旅程助力。

骑行路线

01杭州·万松岭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江城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

由环城西路启程,一路上,经过白墙黑瓦、绿树环荫,身畔是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眼前是阳光穿过梧桐树洒下的细碎光影。这里有别于人山人海的热门景区,显得清幽许多,却因时快时慢的速度,更令人沉醉于杭州的诗情画意里。

02西藏(摩旅):109青藏线(西宁-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拉萨)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柏油公路,109青藏线是许多摩托车骑行者的心之所向。从西宁出发,经格尔木抵达拉萨,一路上,穿行于开阔的地势及平缓的山势上,遍布青藏高原的震撼美景,在克服高原反应后,感官和身心都在浩瀚风光与藏族文化里经历了一次洗礼,在这个令人心神摇曳的地方,实现梦想的骑行旅途。

03台湾垦丁:屏鹅观光公路-垦丁公园-船帆石沙滩-鹅銮鼻公园

在《海角七号》里那个有着碧海蓝天的垦丁,骑行时更能将一路台湾海峡的澄澈色彩尽收眼底。在屏鹅观光公路上,享受太平洋的海风轻拂,鹅銮鼻公园里的白色灯塔,也成为湛蓝的天空里“美好”一词的代言人,让人仿佛闯进了清新浪漫的台湾电影。

04日本濑户内海“岛波海道”:

在日本西部,爱媛县和广岛县之间,岛波海道是日本唯一可以骑行、步行跨越濑户内海的桥梁道路,从这里骑行而过,美不胜收的海景与完善的骑行路线,令骑行者在横跨六条跨海大桥时,沉醉在璀璨夕阳与和煦海风里。

在车轮上移步换景

骑行作为环保、健康、有益身心的运动形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清风拂面的骑行过程中,你不仅能感受季节的变化,领略一路上的风景变迁,也能在运动的过程中呼吸新鲜空气,调节生活中的压力与紧张情绪,尽情穿梭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在车轮上移步换景,一路走走停停,放松身心。

如今,不少城市里都开辟了专门的绿道线路,供骑行者轻骑于小径之上,一览自然风光。同时,沿海或环湖公路、林荫道、河畔、山道等各类骑行路线也令车手享受不同的自然景观,在不同难度系数的骑行道路上实现对自我的挑战,实现一场畅快的骑行之旅。

长途火车里的慢时光

当旅行有越来越多高效、快速的抵达方式时,“慢旅行”也重新变成一种奢望,随着慢悠悠的火车,从容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变幻,忘却生活里的焦躁,随着铁轨,一站站地经过城市与田野。

车窗外的风景从舷窗外千篇一律的云团,变作绵延的麦田、浩瀚的山谷、寂寥的旷野,火车里的时间不需要过度计量,随着车厢的摇摆和车轮碾过铁轨时发出的声响,移动着自己的坐标,前往每一站的精彩,才是我们热爱旅行的理由,用不急不慢的心情,去远方。

慢火车之旅

斯里兰卡加勒至科伦坡

《千与千寻》里漂浮在海面上的海上列车让你在从加勒前往科伦坡时,也能感受同样的景象。当红色的列车沿着印度洋海滨行驶而过时,一侧是离海岸最近只有3米的距离,另一侧是青翠的稻田与森林,让人感觉就像走进动画世界,如梦似幻。

云南昆明至丽江

躺在床上看苍山洱海、玉龙雪山,如今在火车上就能实现了。这趟由昆明前往丽江的火车被形容为“风花雪月列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是浓密的云层与绝美的风光,车内还有一个复古酒吧,你可以在微醺时移动着感受滇南之美。

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

延续着“东方快车”传奇故事的VSOE列车,每一节古董车厢都承载着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独特历史。1883年,第一列东方快车驶离车站,令穿越欧洲的火车旅行成为可能。如今,火车沿途经过的众多欧洲城市也串联起湖光山色与壮美山地风光。

美国“加州和风号”

从芝加哥前往旧金山的“加州和风号”,跨越3,924千米的距离,在52小时的火车旅途中,将穿越大平原、落基山脉、科罗拉多河谷、内华达山脉,让你在欣赏窗外日出、星辰的变幻时,也将美国的各种地貌尽收眼底。

中国—俄罗斯线路

从北京前往莫斯科的K3列车像一趟奇幻之旅,从中国途经蒙古国再到俄罗斯,窗外是层层山峦、草原、白桦林、湖泊、森林,其中一个路段更是沿着贝加尔湖驶过,用梦幻的蓝色将你包围。车里的5天时间丰富而迷人,在横跨欧亚大陆时,也塑造了一段在路上的惬意时光。

旅途不受限,只要出发在路上

如果得以俯瞰地球,那么在重叠的自然风光之间,一条条盘桓交错的公路,将遥远的地名连接成一个个可以抵达的目的地,也串联起我们关于旅途的渴望。

在许多的公路电影里,嬉皮士出发寻找自由,年轻人渴望流浪,开着一辆车远离故乡,穿过晨昏与夜幕,前往不知名的远方。如今,我们带着重重渴望与对旅途的幻想,也握紧方向盘,踩下油门,远离城市的拥挤,出发在路上。

路线推荐

01新疆S101省道:有着“天山地理风光走廊”之称的S101省道可谓新疆最美网红公路,东起乌鲁木齐,西至乌苏巴音沟,在全长301.6千米的路线上,不只囊括了亚心地标、七彩丹霞、牧游天山、花海草原四个景观段,更能让你沿途欣赏雅丹、峡谷、草甸、戈壁的自然风光,视觉饕餮盛宴站站不停歇。

02214国道:青海-西藏-云南青海、西藏、云南,光是说出这三个省区的名字,便没有自驾者不为之心动。一路驰骋在长2,961千米的“西澜线”214国道上,从北国的浩渺雪山风光,到西藏的圣洁光辉,再到云南的秀雅,驱车而过,穿越高山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少数民族特色令这趟旅程丰富而独特,大饱眼福。

03曼昆国际公路:昆明-玉溪-普洱-景洪-磨憨-会晒-清孔-清莱-清迈-大城-曼谷追求比飞往东南亚几国游更自在的旅行?不如办好签证及国际自驾手续,从昆明出发,经过曼昆国际公路,完成这趟老挝、泰国的自驾旅行吧。到热带雨林地貌里遍览旖旎风光,感受老挝及泰国的异域风情,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旅行。

04澳大利亞东海岸悉尼-猎人谷-史蒂芬斯港-考夫斯港-格拉芙顿小镇-黄金海岸沿着澳大利亚东侧的海岸线,沿途想要停靠的目的地实在太多了。猎人谷笼罩着金色的光晕,葡萄正熟,美酒正醇,史蒂芬斯港海天一色,考夫斯港独特的香蕉乐园在阳光下闪闪发亮,11月的格拉芙顿小镇的蓝花楹为街道染上浪漫的紫色,抵达黄金海岸后,在洁白的沙滩上尽享海滨风光,这些都是对惬意度假的最佳纪念。

05土耳其D400海岸线自驾安塔利亚-KAS-费特希耶-博德鲁姆-棉花堡-塞尔丘克-切什梅跨越地中海、爱琴海、死海的D400公路是世界十大沿海公路之一,也令自驾者得以穿行于多个颇具特色的土耳其小镇,尽情感受土耳其的异域风情。从“彩色之城”安塔利亚启程,在费特希耶完成滑翔伞、热气球的冒险,经过纯洁的棉花堡,在这里完成的旅程中,眼睛会被碧海蓝天宠坏,而每一分每一秒你都与美景相伴而行,形影不离。

06挪威大西洋公路挪威这个神奇的国家,一定是受到了地球的偏爱,层叠的峡湾、寂寥的山脉,在变幻莫测的北极光及大西洋海浪的翻涌下,成为自驾旅途的最佳选择之一。由桥梁与堤道串联起一众岛屿的大西洋之路魅力與危险并存,车驶过崎岖的道路,心底皆是跨越山海的极致快乐。

心已动 身亦远

每当宋依凡用吉他弹奏的《旅途的时光》在耳边响起,许多人都想要一场在路上的旅行。Time on safari,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没有什么能困住一颗想在路上的心;无论是湖边还是沙漠,只需要一辆车陪你远行。

在户外支起帐篷,看星光点点,听虫鸣鸟叫;在山顶研磨着阿尔比卡咖啡豆,看山下炊烟升起,身旁人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路上奔波劳累,也放松享受,不需要任何节奏,在路上的旅途本就是生活中暗藏的惊喜。

或徜徉于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中,或畅游于阡陌纵横的无垠旷野中,当你能挥洒自如的时候,格高韵远的旅途时光一点儿也不遥远。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是一群小众而又独特的浪漫者,而天生自带生活方式影子的旅行车成了他们在路上的不二之选。与其说旅行车很有情怀,倒不如说它才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最好演绎。它是烟火的时候,秉持“实用主义”“持家有道”;它是清欢的时候,优雅精致随之而来。

我们离熟悉的当下越来越远时,才会向自己的内心越走越近。每一场身体的远行都是一场内心的归途。所以有的人选择行至天边,用一台越野车探寻自然的辽阔天地,享受自在的多彩生活。征服险峻不仅需要坚定不移的内心,更需要拥有攻无不克的利器。差速锁、智能四驱、全地形驾驶模式,科技的加持让我们以硬核之力应对在路上的多种路况和潜在的突发情况,从容穿越。

踏上一段旅途,车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与陪伴者。人们赋予每辆车不一样的灵魂与生命,而车也在赋予人们千姿百态的生活。

欧式优雅的神秘

欧式美学中的风情万种远不止是古典主义人文风情的标配外衣,它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会在庄严气派的氛围中去追求奢华优雅,而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后,它又变得更贴近实用性,以此透露出欧洲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行车就是欧式设计哲学的完美演绎,追求深沉里显露尊贵、典雅中浸透豪华的设计表现,并期望这种表现,完整地体现出人们对品质、典雅生活的追求和视生活为艺术的人生态度。

即便旅行车在欧洲起源很早,但真正将旅行车的概念在近几十年引领到一个全新时代的品牌还是要数奥迪。2005年,基于C6打造的奥迪A6 Avant以其成功的外形设计,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漂亮的旅行车。当时的第三代奥迪A6(C6)正是出自著名汽车设计师德席尔瓦的设计,这让奥迪A6 Avant带来了令人着迷的旅行车美学经典,正是它奠定了奥迪A6Avant能受用至今的调性,同时也在这段时光里埋下了很多人对旅行车的独有情怀。

尽管中国的旅行车文化不同于欧洲,但也正是由于并非遍地都是,它才拥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生活的追求与不同。在欧洲,如果你开的不是一辆旅行车,而是轿车,人们会觉得你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在中国驾驶一辆旅行车,人们大概会认为你不仅有生活,还比一般人更懂生活,它除了装载着诗与远方,也接纳了家庭与日常。

当骑士文化融入精神世界时

我们都想在一个舒适宜人的季节去感受风吹草动,去履行自己搁置已久的旅行计划,它可以是只到某个湖边静坐大半个下午,也可以是跋山涉水只为记录一霎的风景。对于这样的自由旅行,摩托车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罗马假日》这部影片把早期的机车文化风潮吹向了全世界。影片中高利· 派克载着奥黛丽· 赫本漫游罗马,让我们对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国家印象深刻;英国绅士会时常身着正装,骑着经典的CaféRacer,在街头的Ace Café喝一杯咖啡,偶尔举行一次友谊赛;美式的哈雷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浓烈的自由和勇敢,机车代表着生命的意义,是潮流、文化的象征。在某种程度上,骑士文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如今,摩托车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穿越的车队里。有人说“四轮承载肉体,两轮承载灵魂”,承载肉体可能是一台汽车的本分,一辆有着超强通过能力的越野摩托车,可以承载着你的灵魂去寻找诗和远方。摩托车通常和越野车组合在一起出现在公路上,它们的主人用越野车逃离城市,沿着略显枯燥但沿途景色不凡的公路驶向郊野。而到了山脚下,摩托车粉丝的胃口被完全调动,他们渴望翻山越岭、穿越荆棘,享受磨砺自我从而有所收获的过程,也热爱用机械征服自然的快感。

美式风情的狂野

想抵达山巅,想越过河流,想在一切不平凡的路上留下自己走过的痕迹,这不是一个人的梦想,是许多在路上的人的执念。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你的不平凡是对自己最好的献礼。越野车从来不只是一辆车,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它怀抱着“自由、探索、真实和激情”,追寻不一样的世界和生活的千万种可能。

Jeep可能是许多男孩心中越野车的经典。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和风雨的洗礼。风靡80年的七孔格栅、圆形前大灯等经典元素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极具辨识度的造型以其独特的存在让时光定格,让记忆隽永,让热爱历久弥新。与天地共生,也与这不凡之路较劲,自由就是Jeep与世界的一首情歌。

追风逐云,览遍苍茫,在无数人向往的绝美川藏短暂停留又与之告别,于藏在加拿大森林深处的Solo小屋内远离尘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岸山脉俯瞰壮丽的山谷。好景不会常伴我们左右,但车能与我们朝夕相伴。有了一台越野车,我们就不必过于留恋一片绝美之地,因为当我们想去的时候,它随时能让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能在城市灯火与风沙荆棘之间闯出一生的波澜壮阔总会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信仰,而带领人们冲破束缚的,正是那辆越野车。在频繁的上下坡和零星散落的土坑中,越野车仿佛一匹真正的骏马。由心而发的无畏亦是同行的车让你无所顾虑,只管向前。

猜你喜欢

凯鲁亚克
凯鲁亚克的俄狄浦斯情结
杰克·凯鲁亚克的佛教情结初探
“垮掉的一代”的参禅之路
反英雄视角下凯鲁亚克小说中“垮掉一代”与王朔小说中“顽主”之对比
彼岸在路的那一端
把沙发往前挪一挪
把沙发往前挪一挪
《在路上》中美国精神解读
自由之路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生态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