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创业中效果逻辑对绩效的影响:资源拼凑与创业机会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1-11-26薇,刘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机会逻辑效果

李 薇,刘 智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0 引言

国际创业由国际商务和创业两个知识领域交叉融合而成[1],是指对跨国界商业机会的认识、形成、评估和开发[2]。传统渐进理论认为,国际化是一个有序学习和积累递增的过程[3],而国际创业强调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快速化和加速化,具有一定理论吸引力。小米、海尔以及浙江一些中小企业从初创期就快速国际化并大获成功的国际创业行为,更是提高了实践研究价值,吸引众多学者参与其中。

当前国际创业的实施主体大多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在物力、财力和无形资源等方面相对缺乏,促使学者转换视角[4],日益强调效果逻辑的重要性。如Muller[5]发现,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效果逻辑能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识别机会、改善创业绩效;Foster&York[6]、Garonne等[7]也从不同视角证实效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效果逻辑与企业行为间关系还会受到需求不确定性、竞争强度和资源稀缺性的影响[8]。然而,在资源基础观框架下,企业如何在效果逻辑(作为一种决策逻辑)指导下降低资源稀缺程度[9],弥补企业资源缺口,进而提高企业创业绩效?现有研究缺乏相应回答。同时,机会作为创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0],效果逻辑如何影响企业对国际创业机会的评价以及机会在塑造国际创业绩效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有文献也缺乏应有关注。基于此,本文强调资源拼凑的重要性,并认为其可以对现有资源要素进行重构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使用规则或用途组合,最终有效缓解企业资源约束,并提出效果逻辑和资源拼凑同时影响企业对国际创业机会的评价,进而存在一种链式中介的可能性。

本文以缺乏国际化经验(首次国际化)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效果逻辑理念通过资源拼凑行为改进创业机会并最终提高创业绩效的国际创业路径。同时,描述企业如何对既有资源进行创造性利用、将同质性资源甚至冗余资源进行重组和再利用,以转化为创业中的异质性资源,进而提高对国际创业行动可行性的积极评价和战略机会利用程度,并最终作用于企业国际化绩效水平。本文进一步探究在效果逻辑指导下,企业如何突破资源约束以及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期完善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丰富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印证资源动态性重组、整合和管理的重要性,为国际创业领域的资源动态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效果逻辑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

传统有限理性[11]认为,决策者受认知能力限制,无法及时有效获取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进而只求满意而非最优结果。在此基础上,Sarasvathy[9]结合机会创造观,提出效果逻辑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情境中应更多考虑序贯分析的决策方式,从既有手段中创造机会[12]。效果逻辑主要包含4项原则[13],即手段导向、风险可控、强调合作和拥抱意外,其可以有效加强效果逻辑对缺乏国际化经验但依然选择快速国际化的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创业的理论支撑。如Lichtenthaler[14]从效果逻辑的手段导向原则出发,肯定并强调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根据已有知识手段迅速生成新知识的重要性;Read等[15]从效果逻辑的强调合作原则出发,实证证实良好的合作伙伴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这都使得效果逻辑在国际创业领域备受青睐和重视[2]。

效果理论指出,效果逻辑是在决策者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基于现有资源基础,以手段导向为辅助并在不断实验、试错和迭代过程中实现企业目标[9]。面对自身资源约束,效果逻辑使中小企业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加重视和强调对已有手段的丰富运用,以及在既有资源基础上对未来的塑造与控制,选择在可承受风险内践行国际创业,促进绩效提高[13]。同时,效果逻辑原则中对合作的重视,赋予企业自身资源基础以外的更多拼凑来源,如整个企业网络中包含的利益相关者[16],有利于经营活动顺利进行[17]。效果逻辑使现有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从而有效规避不可控风险,促进合作伙伴和谐相处,为国际创业绩效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效果逻辑对国际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2 资源拼凑与国际创业机会的链式中介作用

资源拼凑旨在对现有资源要素进行重构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使用规则或用途组合,由Weick于1993年引入组织领域后,对管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源拼凑是指受资源约束的企业为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机会,对现有资源重组和重构从而创造性利用资源的行为,是一种即兴而非有计划的手段[12],主要由现有资源、资源将就和资源重组3个要素组成[18]。资源拼凑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可能发挥中介作用。首先,效果逻辑作为创业者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决策逻辑,属于个人层面的行为因素,而在本研究中,资源拼凑是高阶理论下的一种创业行为[19]。根据王秀峰[20]的创业者行为研究框架,创业者行为是衔接创业者个人因素与创业结果的必要中间环节,在催化个人因素转化成创业产出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资源拼凑能够促进国际创业过程中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效果逻辑向国际创业绩效转换。其次,依据资源基础观,企业成长和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推动。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决策者决策逻辑的实现需要资源支撑,而资源拼凑的灵活性、即刻性和突破性不仅可以使决策者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作出及时反应,抓住机会并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对相似资源作出创造性利用与重组,以构建异质性资源,增强组织竞争力和竞争优势[21],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国际创业过程中,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通过拼凑将现有资源转化为异质性资源,保障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才是企业在资源匮乏环境中发现机会并实现成长的有效策略[2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资源拼凑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国际创业的定义经历了从最初只针对新创企业到包含已建立的成熟企业,从强调创造行为静态性到注重创业过程动态性的演变和转换。在此过程中,机会这一概念越然成为国际创业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要素,并随着基本理论发展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23]。从机会发现角度看,机会客观存在于外部世界而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变化而变化,需要人们积极调动自身资源,发现存在的机会并加以利用;从机会创造角度看,机会是不用刻意寻找和搜索而内生于企业日常实践的,其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即供给和需求都不存在的一个未来不可知状态[23-24]。两个看似不可调和、难以兼容的对立观点,不仅在实证研究中证明是互相交织、难以厘清的[25],而且都包含一系列关键要素,即不论机会来源如何,创业机会都需要经历识别、评价和利用的过程。换言之,机会的识别、评价和利用潜藏在机会本身之中。

机会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0]。在国际创业过程中,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首先,基于认知视角,高层管理者对于机会的识别与利用以及组织战略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6],而效果逻辑作为一种决策逻辑,在规避风险时潜藏对外部环境的警觉性不仅构成了创业活动的基础[27],促进机会向绩效转化,同时合作中给予的自信会影响决策者对竞争战略的追逐[28],提高创造卓越绩效的可能性。其次,从资源依赖角度看,决策者的先验知识可以促进新价值的识别与挖掘[29]。效果逻辑对现有手段的重视以及创造性地重组和整合资源,为创业机会识别和利用提供架构[29],催化机会转换成良好的绩效,提高价值发现与利用概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作为企业资源管理与利用活动,资源拼凑兼具利用和探索双重属性[30]。一方面,资源拼凑作为企业对现有知识、技术和物资等资源的创造性再造[31],能够有效克服高度结构化组织的资源刚性,唤醒和启发组织创新动力,进而创造出大量具有独特性和难以模仿的新资源,增强企业竞争优势[32]。另一方面,资源间的融合、碰撞和交叉带来不可预期的创新性资源,不仅可以更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商业化模式创新,而且有助于形成新的创新优势和组织能力,推动资源联结向创新发展[33]。在此基础上,原本用途单一、低价值的冗余资源便可以在效果逻辑指导下,通过资源拼凑转换成企业独有的异质性资源,然后在创业机会的中介作用下,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和动力来源[34],从而促进创业绩效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双重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在数据采集方面,本文依据规范流程进行量表设计:在系统、规范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引用国外成熟且被广泛采用的量表初步确定问卷,再结合本研究重点调研对象的典型特点和特征,对量表进行修正,进一步改善措辞和语义的可理解性和准确性,进而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研方式,在小样本基础上检测量表的信效度,再次修改后确定最终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5表示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非量表变量如控制变量采用单选形式,并对不同选项进行赋值(如在行业中,1表示制造业,2表示信息技术业,3表示批发零售业,4表示其它行业)。本文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数据调查平台以及个人社会关系完成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共发放问卷691份,回收问卷512份,回收率为74.10%。本研究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剔除非首次国际化(对焦点产品实施国际化经营时已经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问卷,剔除回答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问卷,经过上述处理后,最终得到18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35.35%。有效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N=181)

2.2 变量测量

(1)资源拼凑(RB)。资源拼凑是指通过组合手头资源,将就着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机会[1]。资源拼凑是基于资源理论,试图回答和解决个人或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12]。参考Senyard[35]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自变量资源拼凑采用同一维度的4个题项进行测量。量表的因子载荷和信度分析如表2所示。

(2)效果逻辑(EL)。因果逻辑着重未来导向,基于对未来的预测,按照事先计划有序完成既定目标。与其不同的是,效果逻辑更注重从现有资源与手段出发,创造更多可能性,包含更多现实性考虑和对不确定性的规避。参考Chandler等[36]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4个题项对自变量效果逻辑进行测量。

(3)国际创业机会(IEO)。国际创业机会是本研究的中介变量,在参考Keh等[37]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已有研究结论和知识积累,将目标国市场制度环境、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3个方面的5个题项作为国际市场中国际创业机会的基准进行测量。

(4)国际创业绩效(IEP)。由于企业通常不会将国际创业绩效作为独立统计单位,因此难以将其从企业整体财务绩效中剥离出来,导致无法获取和使用客观财务数据直接衡量国际创业绩效。基于此,借鉴Knight & Cavusgil[38]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财务绩效的4个题项,对因变量国际创业绩效进行测量。

(5)控制变量。为检验资源拼凑和效果逻辑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具体作用,以及国际创业机会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本文控制部分可能对国际创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的企业层面相关变量。企业所属行业之间在运作模式、技术难度、发展程度和国际地位等之间的差异,可能使行业本身影响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为此,本研究控制了以制造业、信息技术业、批发零售业及其它领域为代表的行业。企业规模不同可能造成企业间组织惯性和刚性差异,从而对国际创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39],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数值代表不同范围的员工人数,以表征企业规模。所有制不同可能影响企业运作逻辑、管理模式和治理关系,进而左右国际创业绩效,因此本文用不同数值代表不同所有制模式。

2.3 信效度检验

为检验量表的有效性和内部一致性,本文采用多种方法验证量表的信效度。如表2所示,测量量表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超过0.6,在可接受范围内,即通过了Cronbach's α的信度检验;所有变量具体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超过0.4,显示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40];所有变量的可解释方差均超过50%,显示出较好的收敛程度和量表有效性。

表2 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3 实证分析及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由表3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分析可知,本文重点涉及7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7的临界值,表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下一步假设检验。同时,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r=0.348,p<0.01),效果逻辑与资源拼凑显著正相关(r=0.393,p<0.01),资源拼凑与国际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r=0.442,p<0.01),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机会显著正相关(r=0.195,p<0.01),国际创业机会与国际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r=0.334,p<0.01)。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

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3.2 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Amos 24 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分别构建基础模型(模型A)、嵌套模型(模型B)和替代模型(模型C)进行相互对比研究。模型A中,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不存在直接作用,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的链式中介作用仍然存在,即基础模型;模型B在模型A基础上增加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即模型A嵌套于模型B中;模型C不存在任何中介效应,即效果逻辑、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直接影响国际创业绩效,为替代模型。

首先,模型A与模型B属于嵌套关系,应通过拟合指标对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模型A(χ2=196.287,df=116,χ2/df=1.692,IFI=0.902,TLI=0.900,RMSEA=0.057)与模型B(χ2=183.072,df=115,χ2/df=1.592,IFI=0.903,TLI=0.902,RMSEA=0.054)的拟合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模型B的拟合效果优于模型A。根据方差与自由度变化的显著性分析,当△χ2差异不显著时,选择路径简洁的模型,当△χ2差异显著时,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复杂模型。本文模型A与模型B的△χ2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215,△df=1,p<0.001),因而结合拟合指标与显著性原则,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B。

表4 中介模型拟合结果

其次,鉴于模型B与模型C的非嵌套关系,本研究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BIC)进行择优判断。基于模型C(χ2=234.131,df=131,χ2/df=1.787,IFI=0.901,TLI=0.905,RMSEA=0.066)的拟合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根据BIC的择优准则,当△BIC>10时,BIC值较小的模型具有更优的拟合度。结果显示,模型B和模型C的BIC值分别为378.662、442.070,△BIC=63.408>10,且模型B的BIC小于模型C。因此,本研究选择拟合效果更优的模型B,使用嵌套模型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

Bootstrap法是检验中介效应的有效方法,如果Bootstrap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区间中不包含0,则中介效应成立。本研究采用Process检验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在验证之前,对涉及的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样本企业的所有制、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进行控制,结果如表5、6所示。结果显示,当国际创业绩效作为结果变量时,效果逻辑对国际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81,p<0.01),H1得到验证;效果逻辑与资源拼凑(β=0.370,p<0.001)、资源拼凑与国际创业绩效(β=0.291,p<0.01)均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且资源拼凑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显著(Bootstrap置信区间[0.056,0.183],不包含0),H2得到验证;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机会(β=0.140,p<0.01)、国际创业机会与国际创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关系(β=0.179,p<0.001),且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显著(Bootstrap置信区间[0.001,0.064],不包含0),H3得到验证;资源拼凑与国际创业机会具有显著正向关系(β=0.290,p<0.01),且两者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间的双重中介作用显著(Bootstrap置信区间[0.008,0.042],不包含0),H4得到验证。

表5 回归分析结果

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4 结论

在挖掘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针对首次实施国际化的企业,构建效果逻辑—资源拼凑—国际创业机会—国际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提出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以及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其间发挥中介效用的可能性,并基于181家国内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一致[5-6、7];资源拼凑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显著双重中介作用。

本研究对于资源基础理论框架下的国际创业研究具有一定理论补充。资源基础理论强调,充分利用具有价值、稀缺性和难以替代的战略性资源,促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夯实和巩固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基础。因此,资源基础理论极具现实指导意义,也是创业研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成为诸多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41-42]。但是,资源基础观对资源重要性的强调不仅忽略了中小企业资源受限的现实,降低了对许多中小企业成立之初就进入国际市场的解释力度,而且仅显示了资源的静态性而忽略了资源利用和组合的复杂性,对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创新缺乏深入研究[42]。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从强调既有手段、合作和风险承受的效果逻辑出发,探讨其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同时,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其间的作用机制。在国际创业研究领域,资源拼凑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对既有资源基础进行创新式利用,对相同甚至冗余资源进行重组和再利用从而进阶成为异质性资源,变成企业特有优势。机会识别与评价对于企业试图进入国际市场,甚至尝试跳过传统渐进国际化模式直接在国际市场中创业、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往研究虽然对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验证,但是忽略了在效果逻辑的决策逻辑下的具体行动以及两者间作用机制。资源拼凑作为弥合和减缓资源约束的行为举措以及国际创业机会作为判断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起始点,正好弥补了既有文献对行动和联动机制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关系间的作用机制,证实资源拼凑和国际创业机会在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该结论进一步探究了决策者在效果逻辑下的行动与作为,明晰了效果逻辑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印证了资源动态性重组、整合和管理的重要性,为后续国际创业领域中资源动态管理过程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对试图进行国际创业的中国企业也有一定启示。为克服国际创业过程中,因目的国家与本土市场在制度、文化和律法等方面差异造成的产品进入障碍、市场需求不足和顾客满意度不尽如人意进而影响国际创业绩效的问题,没有国际化经验的初次国际创业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拥有或能获取的资源基础,充分利用企业所能调动资源,积极主动调整资源属性、改进资源整合与管理方法,以构建良好的资源环境,突破资源约束[43];另一方面要跟随市场发展方向,突破企业在本土市场中由历史经验促进形成的思维惯性和逻辑刚性,积极适应并调整自身决策行为,利用既有手段创造商机,巩固并推动国际创业绩效稳定增长。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待在未来研究中不断完善。本研究定位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创业中的一类特定主体,即没有国际化经验的首次国际创业企业,而未能涵盖所有国际创业企业类型,因此研究成果的参考与应用具有特定范围。未来可以丰富创业企业类型,以弥补本研究的不足,系统对比研究不同类型国际创业企业之间国际创业机会机制的异同,进一步丰富国际创业理论。

猜你喜欢

机会逻辑效果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创新的逻辑
给进步一个机会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抓住“瞬间性”效果
没机会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