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2021-11-26韦天真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科核心

韦天真

(贵州省纳雍县第四中学,贵州 纳雍 553300)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正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和能力已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存在诸多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策略,立足课程设计,培养高素质的前沿人才。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由于教师在能力和知识理解上的差异,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掌握了更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即综合能力较强,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较快。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们不太重视它。在高中,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入高中后,许多学生开始把高考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信息技术不是一门高考课程,这将导致学生不愿意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有完成任务的心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关知识点,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然而,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训练之前,往往先讲解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此外,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讲课时,他们把课堂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很少给学生留出自由学习的时间。这样的课堂也会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思维的转变,是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师应正确、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比较,找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律。20 世纪70年代末,个人电脑的兴起和普及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个人电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方式。为了抓住信息社会发展的机遇,各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程序设计。部分学者提出,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本质上与人们编排设计自己的工作流程是相似的,因此提出“程序设计文化”这一概念。程序设计文化这一概念指出信息时代的人们除了具备基础的读、写以及运算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教学都是基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本学科内容展开的。

随着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电子表处理部分数据的应用、文字工作的处理、信息的收集、远程通信等在计算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在此期间,教育模式开始从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例如,专注于打字培训和软件使用教学的私人培训机构开始在中国出现。学生学习从基础学科知识向有效使用工具的转变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延伸。然而,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仍处于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基础阶段,未能真正挖掘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了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环境“百花齐放”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公众摆脱了传统信息技术的单向、线性连接控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开放、互联的网络结构。原始信息的受众抓住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飞跃,从根本上影响着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发展经历了从学科知识为核心到学科工具为核心最终到学科思维为核心的多重转变,这三种方向并非是对立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学认知深浅变化产生的。

三、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

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以及批判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维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这三种思维对应着信息技术领域教育的三大成果即语言信息获取、智力技能掌握以及认知水平提升。信息技术领域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基础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工具应用层面,还体现在认知水平提升以及发散思维等多个层面。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外层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算法是计算机用来产生精确结果的一种方法,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之前,算法往往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指令,这些指令大多用于数学领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算法逐渐成为计算机问题求解过程的同义词。人们经常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使得算法思想成为信息时代公民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算法是指学生计算思维的表现形式。一些学生习惯于使用穷举法,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法和策略。有些学生习惯于使用递归方法,即根据问题情境中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不同的算法代表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差异,教师应该在学生差异之间找到“共同点”。基于学生的共同点,进行课程设计,确保每个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

设计是人为的计划活动。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技术创新。算法是支持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设计是实现学生飞行梦想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设计思维,才能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某一活动进行创造性转化。如果说计算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那么设计就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再创造。从具体表现形式的分析来看,设计思维要求学生以视觉和结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模糊属性,这是学生与学生的本质区别。

在信息技术层面,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工作,必须能够实现一定的功能。计算思维帮助学生构建作品的基本框架,而设计思维帮助学生填补框架中的空白。学生可以匹配不同的元素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但核心算法的功能是相同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批判性思维,不仅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批判性思维。在成长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接受批评和批评,通过批评实现自己的真正成长。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学生不必因为未来而感到困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顺利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还要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专用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人思想的成长。学会用信息技术的学科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获得成长。

四、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的课程设计是知识技能与应用场景的结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专业交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实时搜索功能来改进自己的课程设计。每个教师的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每个教师的课程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些学校采用教学小组课程设计模式,将完整的课程设计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个教师负责设计其中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以整个年级的学生为蓝本,参考辅助设计。教师在获得课程设计任务后,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参考其他教师的优秀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

课程设计完成后,提交教学部,由教学部评审组决定是否投入使用。评审组成员应在通过评审和表决确定课程设计有效后进行排版和打印。如果有人提出异议,并根据实际内容提出整改建议,应将课程设计交回负责该部分的教师,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虽然这一过程趋于完善,并考虑到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等实际教学问题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始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需求。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然而,根据实际情况的分析,每个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蓝图仍然偏向于他所教的班级,而不是整个年级。因此,教师在参与课程设计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在构建整体课程设计框架之前,他们需要咨询优秀教师的课程设计。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纸上谈兵”不是合格教师的表现。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要确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元基本框架。部分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往往以简单基础的学科内容作为基础,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作为框架开展教学。的确,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强的目的性,但是目的并非单一的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而是通过学习了解学科知识技能完成与社会的连接。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设计到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但是更要强烈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并非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传统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例如要求学生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精确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支付宝,外卖,直播等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减轻了人们的压力负担。这些互联网新型产业的崛起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运用,但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而这些产品创意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碰撞产生的。上文中,笔者揭示了信息技术教学经历了以学科内容为核心到以学科工具为核心到以学科思维为核心的三个阶段。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以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看待世界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不能再延续以往的“傻瓜化”和“日常化”。教师应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恰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教学环节的难度和广度,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思想和创造力。

例如,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老师们指出智力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实现。要求学生发展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力,描述信息技术改变这一现象的具体过程。根据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科思维,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发散性思维,保证严谨可靠的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