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ic Johnson S.R.V音乐分析

2021-11-26泰山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乐段乐句和弦

□锂 洋 泰山科技学院

自20 世纪后半叶以来,以电吉他等为代表的现代电声乐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奏形式。其中,电吉他独奏音乐以其形式新颖、表现力丰富而别具一格,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吉他演奏家和电吉他独奏音乐作品。本文分析的Eric JohnsonS.R.V就是其中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Eric Johnson 在现代流行音乐领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电吉他演奏技巧精湛,音色富于变化且十分动听。同时,Eric Johnson 也是一位优秀的器乐音乐作曲家,他创作并演奏的Manhattan、S.R.V、Cliffs of Dover等作品早已为全世界的乐迷所熟知并喜爱,翻弹者也是层出不穷。本文分析的S.R.V旋律优美,气质轻盈洒脱,且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因此,这首作品也就成了被翻弹较多的作品之一。

Eric Johnson 早年曾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这在这首作品中能得到一些证明和体现。S.R.V整个乐曲结构比较工整,乐句划分也非常清晰明了,欣赏者甚至第一次聆听就能对其音乐结构有一个大致印象。该乐曲采用了非常传统的曲式结构——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1]。首部从第1 小节到第42小节,第41 小节和第42 小节将滑棒演奏的失真音色产生的音响效果作为即将进入乐曲中部的明显提示,实际上,这种音响效果没有具体音高,且完全不像是传统器乐发出来的声音,在20 世纪开始的学院派电子音乐中使用得比较多。Eric Johnson 在这里运用滑棒和传统布鲁斯吉他手运用滑棒制造连贯变形的声音的目的略有不同。首部的次级结构为A(1~8)A'(9~16)B(17~24)A"(25~32)B'(33~42),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采用了两种对比材料的二部曲式及其变化的重复。需要注意的是,B 乐段虽然采用了和A 乐段不同性格的对比材料,但在乐段的最后一小节,运用了与A 乐段几乎完全一样的音乐材料(E 大调五声音阶级进下行G# F# E C# B G# F# E)和同样的八分音符节奏,这种“合尾”的写作手法在古典音乐及民间音乐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使得首部两个乐段既有明显的对比因素,也有非常强烈的融合统一感。进一步研究,我们会发现,A 乐段是由两个工整对称的4 小节乐句组成的上下二分型平行乐段,而B乐段虽然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但第二个部分无论在结构稳定性还是在音乐的织体形态上都与第一部分明显不同,但和第一部分句读划分并不明显,而且带有连接段落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A 乐段气质的回归,这也证明首部的曲式结构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带变化再现的二部曲式且变化重复[2]。

S.R.V乐曲中部包含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C(43~48)和D(49~56)。C 部分的调性从首部的E 大调转换为平行小调c#小调,色彩和情感上都能听出明显的对比和不同。第45~48 小节使用右手拇指弹奏的电吉他失真音色柱式和弦很有味道,既有明显的旋律走向,又和一般的电吉他旋律表达截然不同,丰满中带有立体感,似乎是被点燃了发着光芒和带有热量的带状或者块状的烟花。D 部分调性继续变化,调式主音采用和首部相同的e,但是音阶构成为e f# g a b c# d e,明显是升高了六级的小调七声音阶,因此可以判定这里是采用了以e 为主音的e 多利亚调式。由于多利亚调式具有小调特征,这部分音乐仍然和主部的大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中部的结束音符e 也为E 大调五声音阶的再现做好了铺垫[3]。

乐曲再现部(57~96)的规模几乎和首部(1~42)相同,这样的曲式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方便欣赏者聆听和理解音乐结构,但自20 世纪以来,音乐家和作曲家越来越追求在一些音乐结构上、音响上制造不同于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紧张度与不均衡感,很少会有人这么做,这更加说明Eric Johnson 的音乐风格确实受到了古典音乐的影响,音响效果和谐悦耳,结构均衡。由于是变化再现,整个再现部的次级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素材,A''' E A''''的结构体现了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结构特征。A'''为了区别首部的相应主题,进行了旋律的变化——五声音阶级进上行后再级进下行,“拉出”一个上拱形的线条,正好和A 的下拱形旋律线条形成类似于倒影的关系,并且A'''的旋律还叠加了一个上方四度(或五度)的对位副旋律,使得音色上更加饱满悦耳。而中段E 部分则努力在音型、节奏、音区、音色上寻求对比因素。第67 小节的16 分音符律动和第73 小节、第74 小节三连音因素的引入,都是作曲家希望打破乐曲基础节奏律动的证明。而第71 小节、第72 小节及第74~77 小节连续出现的人工泛音奏法,也是Eric Johnson 自己特别擅长的演奏技巧,就像交响乐中的超吹乐器,突破了电吉他音品及音域的限制,演奏的旋律在超高音区轻盈曼妙呈现,在音色上也似乎模仿了吹管乐器。值得注意的是,在乐曲中部的结尾,Eric Johnson 又一次采用了A 段的尾部材料,为首部主题的再现做好了铺垫,也和乐曲的中部结尾做出了区分(在全曲次一级结构当中,乐曲中部是唯一没有采用这个材料的部分,这也是笔者认为这首作品属于复三部结构而不是回旋曲式结构的重要理由之一)。作为一个单三部结构的再现部,其再现部分也是比较工整的,主题回归到首部的A 和A',有着全曲再现和肯定的意味。A''''(80~87)的再现是建立在A 的基础之上,第二乐句虽然在头部和尾部忠实再现,但乐句中间的切分节奏与柱式和弦的引入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并成为暗示乐曲即将结束的信息。A'''''(88~96)如法炮制,是建立在A'基础上的再现,第一乐句完全再现,第二乐句则做了较大改变,引入柱式和弦并在节奏上做了非常明显的调整(休止符和切分节奏及速度变慢),最后结束在全曲的主和弦E 的延音上。整个乐句如同人们驾驶汽车,先干净利落地点几下刹车踏板,接着轻轻地踩着刹车不放,直到汽车慢慢停稳的感觉。

S.R.V全曲规模不大,正常的完整演奏大概三分钟左右,因此,近年来,在国内专业音乐学院电吉他专业艺术招生考试中,很多考生都曾选用此曲作为考试曲目之一,由此可见Eric Johnson 音乐创作和电吉他演奏技巧的影响。作为一个在古典、爵士、蓝调和摇滚音乐等领域都十分擅长的音乐家,Eric Johnson 在fusion 风格的电吉他演奏方面成为一面旗帜[4]。S.R.V从曲式结构和音乐材料来看,都受到古典音乐创作技法的影响。但是,作为20 世纪末的一部流行音乐作品,其不可避免地会融入现代的创作方法和理念。比如,乐曲中多利亚音阶的使用,在主流的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作曲家们普遍采用传统七声音阶的大小调来创作音乐,中古调式则鲜有音乐家使用。而自20 世纪以来,以爵士乐为代表的音乐类型不断吸取更多的音乐材料和养分,无论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还是旋律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复合节奏、变节拍的频繁使用,使我们的耳朵逐渐感觉大三小七和弦变得比以前更悦耳;旋律创作从以前以和声为基础发展到以调式为基础。为寻求新的音乐效果,音乐家们普遍采用各种不同的调式音阶来创作音乐,中古调式及一些变化音阶成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音乐素材。从终止式来看,S.R.V无论全终止还是半终止,都采用了变格的方式,即终止在四级和弦上与四级到一级和弦上。众所周知,变格终止的和声力度较正格终止而言是比较弱的,本曲采用这样的方式也跟现代流行音乐的和声创作趋势相符合,即弱化和声进行力度,偏重和声色彩变化听觉体验。

结 语

古往今来,音乐家们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能流传下来的作品少之又少,能“活下来”的都成了经典。笔者认为,好的音乐,无论是哪个时代创作的,都应该承载着创作者自己的艺术见解和美学思想,从古典到现代,从原声乐器到电声乐器,音乐作品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创作人群和受众群体,都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猜你喜欢

乐段乐句和弦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