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多彩扎染 传承民族工艺

2021-11-26赛钧靖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扎染民间美术

□赛钧靖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而异彩纷呈的中国民间美术也开始融入美术课堂。中国民间美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民间美术知识传递给每位学生,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文化。

一、为学当有疑

确定课题之前,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剪纸、陶瓷、泥塑、风筝等生活中常见的美术形式比较了解,而对扎染这种独特的民间美术知道得很少。这就是笔者选择“扎染”这一课题的初衷,即让学生了解扎染、喜欢扎染,并以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发扬扎染。

二、厚积而薄发

从学生不了解扎染这一学情出发,在课前,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扎染工艺品图片,但学生仍觉得扎染与自己有一定的距离,于是笔者又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扎染实物,有布匹、服装、披肩及其他类型的生活用品,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扎染的美。为了让学生了解扎染工艺品和扎染染料的制作过程,笔者还准备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在动手实践环节,笔者教给学生现代扎结工艺,其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使学生更有成就感,而且通过偶然的扎结产生的具有自然美的图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深入而浅出

课堂上,笔者创设了走进扎染布料展区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之后,笔者提供了制作扎染的视频和大量的扎染作品图片,拉近了学生与扎染工艺的距离。接下来,学生结合笔者提出的问题,逐步了解了扎染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在动手制作环节,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认识到“防”与“染”的关系,体验了“扎”的不同,以及滴入不同的颜色会出现不同的图案效果。这种创意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笔者建议学生用自己扎染出的布料做书包的装饰、做头饰、做抱枕,并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美术作品,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现象及作品的文化内涵。

四、研讨为生发

在一次又一次的试讲、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最终的教学呈现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总体来看,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通过课前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主动地、愉快地、积极地探究和解决问题,最后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变身成组织者、辅助者和鼓励者,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中,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引导获得知识,而且学生的想法更有见解和创意,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中不仅有视频和图片,更有大量的实物,让学生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动手环节,学生的操作流程规范、步骤正确,最后的作品呈现效果不错,作品不成功的学生也能够快速找到问题所在,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好评价。最后的课程拓展,把传统工艺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学生接受、了解和传承中国民间美术具有积极意义。

五、内省求升华

我们的进步,除了从学习中获得,还可以从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获得。虽然这节课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整体效果较好,但是在细节设置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课堂的辅助教学手段依然是利用简单的PPT 投屏,因此,需要研究运用其他软件,让课程呈现形式更加丰富、新颖,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授课过程中对扎染作品美感的分析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扎染作品的审美和领悟能力。最后,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笔者忽略了细节的点播,如围裙的使用,很多学生在打开和系围裙上浪费了很长时间,导致课堂节奏不够紧凑。

民间美术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自有其值得传承的价值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方式的多样化,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要,把民间美术的精华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崭新而多变的表现形式将民间美术尽可能全面而完美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主动传承,进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扎染民间美术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美术篇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