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艺术团舞蹈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1-11-26郭彦汝桂林理工大学校团委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艺术团中华舞蹈

□郭彦汝 桂林理工大学校团委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高度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底蕴、思想内涵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艺术团舞蹈课程中,不仅能丰富舞蹈教学内容,促进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够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思想要求,通过创新舞蹈教学模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的关系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和精神理念,涉及政治、经济、艺术、思想等领域,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成果的结晶。古诗词、民族音乐、中国画、书法等艺术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而积累下来的文化产物,如道德品质、民族气韵、探索能力与创新精神等[1]。

(二)传统文化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形式,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与体验。传统文化与中国舞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2]。一方面,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舞蹈文化产物,如舞蹈《飞天》、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需要通过舞蹈这种艺术载体向大众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中国舞蹈依赖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依据历史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中国舞蹈进一步形成舞学思想。传统文化影响中国舞蹈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舞蹈内容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地域文化与生活习俗;依据特殊的传统民族节日创作符合节日气息的民族特色舞蹈,彰显了节日文化的特殊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舞蹈的思想认识

中国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大的时代影响力。将传统文化融入舞蹈教学与训练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语汇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水平。比如,学习民族民间舞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关于民族舞蹈的发展历史和风格特点,主动教授学生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也可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相关服饰道具的来源、服饰道具的寓意等,以深化学生对舞蹈的认识[3]。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担当者,是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当前,国家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观念,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艺术教育十分关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其实现自身价值[4]。

(三)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经过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产物,涵盖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直至今时今日依然散发着光彩,影响着每个人。基于文化体制改革现状,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助推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四)增强舞蹈文化的魅力

舞蹈是一种流动的艺术,通过动作语汇表达情感、传递精神。在舞蹈课程中融入文化精神,会使舞蹈艺术更具魅力。舞蹈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表演者经过多次舞蹈技能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舞蹈水平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现舞蹈作品中的文化精神与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能点燃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与激情,还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艺术团舞蹈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将文化元素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相比专业的舞者,普通院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的学生在技术、技巧方面是比较欠缺的。结合这一特点,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基本功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舞蹈训练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5]。

比如,教授中国古典舞时,教师可以普及戏曲与武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体会古典舞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一平台把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本土民族文化。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在观看表演时深入欣赏与体验,感受舞蹈作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指导教师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平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还能够优化舞蹈教学设计与编排,使舞蹈艺术的美得以充分体现。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很多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片面地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的文化,导致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事实上,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和成果,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在艺术团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传统优秀舞蹈作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舞蹈作品的肢体语言与情感,使学生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当然,审美能力的提升包括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这便需要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动作表现,又要注重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让舞蹈由内而外地散发出魅力。

(三)依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

当地文化对艺术团舞蹈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以广西地区为例,广西本土居民喜欢载歌载舞,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如壮族的巫舞、京族的花棍舞、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鼓舞等。这些民族舞蹈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满足特殊节日和重要晚会的表演需求,引起本地人的情感共鸣。比如,舞蹈团在筹备三月三民族晚会时会考虑当地的民族文化,编排一些壮族、苗族的剧目。此外,舞蹈教师还可以依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与文化,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这种精髓运用到舞蹈创作和表演中。

(四)感受传统文化精神

在艺术团舞蹈训练课上,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教授新疆舞时,教师可以播放具有新疆特色的音乐,可以穿着新疆地域风格的服装,增强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使学生在舞蹈训练和表演中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又如,教学《红船》这一舞蹈作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红船故事与红船精神,组织学生观看《红船》的表演,使学生体会道具丝绸的用意与剧名的寓意,并引导学生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务。

(五)在活动中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论学习,还要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精神的真谛。艺术团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舞蹈的形式传递某种精神与内涵。首先,开设传统舞蹈精品课程,丰富舞蹈理论。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广西地区传统民歌作为排练曲目,呈现出壮乡儿女打油茶、挑扁担、对山歌、抛绣球的场景。其次,开展文化之邦系列活动,传承舞学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礼仪文化,观看中国传统舞蹈视频,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最后,创作特色舞蹈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指导舞蹈团的学生集体创编手语舞蹈作品,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传递爱与温暖,以此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白衣战士的崇敬之情。

结 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普通高校艺术团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够推动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够顺应时代要求,通过创新舞蹈教学方式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艺术团中华舞蹈
艺术为媒“侨之缘”云端献礼贺“双节”——兴化“侨之缘艺术团”精心编排中秋国庆在美云端演出节目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舞台上的意外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