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1-11-26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混合式声乐教师应

□孙 颖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要想把握好“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就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以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更好地融合,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取和利用教学资源,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梳理和把握,从而实现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一、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分析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课程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并设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根据教学反馈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备课。

例如,声乐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声乐知识,到了中职学习学前教育时才开始学习,对音阶的辨别、音域的使用都很生疏,对各种唱法掌握程度也不高,导致在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无法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教师通过分析得出这一学情后,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就能更有针对性。总之,教学前的分析是混合式教学的第一步,可以促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升后续“混合式”教学效率。

二、制作网络教学课件

线上教学课件制作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线上视频课程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制作线上视频课程时应该整合网络资源,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形成“一站式”网络教学建设、管理、应用平台。

例如,教师可以将音阶辨识、音域使用和区分、唱法及技巧等教学内容制成线上教学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线上视频,深入了解声乐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的声乐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力。而网络教学课件可以通过生动形象且细致化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乐理和声乐技巧有相对深刻的认识,可以极大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三、创建线上交流平台

搭建好线上学习和交流平台是“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摆脱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和教师、同学展开交流。线上学习平台通常包含四项内容,即个人信息设置功能、社交功能、教学管理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在线上平台,教师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线上课程,师生通过学习平台的社交功能进行线上互动交流,打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线上交流平台设置成相对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交流。

教师在发布声乐相关教学视频后,可以在线上交流评论区和学生交流音乐学习心得,如对演唱作品的欣赏,分享自己在聆听音乐作品后对作品中描述的故事、画面及表演者情感的理解等。在线上平台活泼的交流氛围中,学生更喜欢在交流区发表意见,分享想法。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能够及时解决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音乐学习能力。

四、面对面课堂教学

面对面课堂教学主要是解决线上学习的问题,以学生的学为本位,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反应有最直观的观察,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面对面课堂教学比线上交流沟通更直接有效,可以使学生更快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演唱表演中个别的音准、节奏问题进行纠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应将线下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培养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能力对保证课堂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可在线上学习平台中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补充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及时请教教师,直接、高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以此不断提升音乐课程教育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应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以“混合式”教学观念、思想、模式推进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变革,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教师应关注“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教学前的分析、线上视频制作与发布、线上学习交流、线下面对面教学各环节,同时加强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适应性,真正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混合式声乐教师应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