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中世纪艺术

2021-11-26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哥特式中世纪时期

□张 萌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艺术被人们称为“黑暗时代”的艺术,这是由于那个时期欧洲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在苦难中,他们没有先进文化和正确思想的引导,人性的光辉也被掩盖了起来。人们只信仰上帝是他们的救世主,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因此,这个时期的艺术也形成了强大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同时也产生了拜占庭及哥特式等艺术风格。尽管如此,这个时期的艺术也有着独特而灿烂的一面,我们应客观、理性地去看待那个时期的艺术成就。“中世纪”这个词语被人们广泛熟知,每当提到中世纪,人们就会联想到那个战乱的时代,政治、经济及文化处于停滞状态,教会势力不断扩大,政权的分散及地主对人民的剥削导致民不聊生。最重要的是宗教的干预使人们的思想被控制,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均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中世纪时期的艺术也长期遭到人们的否定。

很久以前,宗教的观念就已经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早期的人类十分崇拜图腾,他们所进行的一些巫术活动也都体现了神怪观念,对人类具有不可制服的威力。除此之外,一部分思想家也认为教义才是慰藉他们苦闷心灵的良方妙药。中世纪艺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宗教对艺术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但更值得思考的在于宗教对艺术的利用,特别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宗教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我们从建筑艺术中可以看出,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各式各样的神庙、中世纪哥特式的教堂、佛教的庙宇、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能体现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在绘画领域,中世纪的绘画抛弃了古希腊时期的优美与和谐,反而主张压抑人性的思想。现代人对中世纪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内,中世纪的艺术之美却是罪恶的源泉。卢浮宫内的圣像画占据了中世纪绘画的很大一部分,然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在今天看来却是那样的生硬和呆板。例如,《圣母子圣西里亚克和圣乔治》这幅作品中,他们的身体是扁平的,皮肤也比较灰暗,面容十分冷俊,姿态也很生硬、呆板。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画面又赋予了大片金色的背景,作者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告诉人们,画面中所描绘的并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暗指某种神圣力量的存在,而这与古希腊艺术截然不同。在中世纪艺术里,原来古希腊典雅优美的元素已不复存在,中世纪的人们普遍认为,现实与美丽的艺术,实际上是诱惑人心的罪恶,形体越美好,色彩越逼真,就越偏离上帝指引的道路。因此,这一时期的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以失真的、没有立体感的形象来传达上帝永恒的真理,所以画面一旦彰显神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人性。

中世纪基督教最杰出的文化就是哥特式建筑,从外形上能够看到,它有着高耸的尖塔,尖塔直直地刺入青天,让人心生敬畏。不仅如此,哥特式教堂还有着阴冷的墙面,且瘦长的柱子向上直立,使人产生了一种接近天国的幻觉。这种造型的设计体现了中世纪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目的就是要把受苦受难的信徒的目光引入苍天,让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因此,哥特式建筑作为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背后的意义。而位于塞纳河中西岱岛东南端的巴黎圣母院,也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玫瑰花窗。这些玫瑰花窗全部采用几何图案拼接而成,除带给我们视觉冲击力外,在色彩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它主要由红色、蓝色、绿色三种颜色搭配而成。红色代表牺牲奉献的“圣血”、蓝色代表圣洁、绿色表示救恩与希望。因此,玫瑰花窗既表现了教堂的形式美,又暗含了基督教的信仰。

后来,直到文艺复兴兴起之后,人们的思想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时才真正开始赞颂人性的美好,以及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激发了人类的勇气和决心。在这场运动中,人的能力被肯定和认可,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找到了新的方向。纵观整个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我们应拿出合理、可观的态度来看待,虽然那一时期的艺术从总体上看的确是衰落了,但它在艺术上的成就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猜你喜欢

哥特式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布拉格:穿越中世纪的心灵之约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哥特式浪漫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