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高窟中唐代菩萨头冠的款式

2021-11-26宁夏大学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宝珠菩萨款式

□王 艳 宁夏大学

一、菩萨头冠形成的原因

菩萨的头冠作为一种身份符号的象征,它的佛教象征意义及世俗装饰意义都在随着生活文化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每一种头冠款式的变化都体现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进步,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一个从宗教化到世俗化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富贵的变化过程,更是一个从单一到融合的过程[1]。

唐代菩萨头冠的形成与进步,归根结底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唐朝国力繁盛。唐代经济繁荣,先进的铸造和塑像工艺丰富了菩萨的形象。其次是人们的审美追求发生变化。由于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佛教信仰的寄托变淡,越来越将美好的信仰和对现实的礼颂赋予菩萨,在造像中融入了生活的痕迹,所以使得菩萨越来越生活化[2]。最后是民族的融合。唐朝的多元发展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自信、开放以及对外族文化的兼并吸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唐代的菩萨头冠就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不断进步与发展的。

二、菩萨头冠的特点

(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发展时期,无论建筑工艺还是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突破。唐朝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将自身的文化与建筑绘画工艺发挥到极致,还融合了一定的外来文化,盛唐时期的唐代文化突破了往常文化的发展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唐代独特的恢宏与博大、灿烂而求备的文化特点。唐朝是修建石窟最多的朝代,也是历史上莫高窟修建的黄金盛世[3]。

唐朝画匠与能人辈出,在绘画的选材和方式上都有新的发展。由此可见,唐代壁画及配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世俗女性化

唐代的壁画雕塑中菩萨丰肌秀骨,体态温婉,菩萨宝冠上遍布罗翠、珠饰,颇有唐代宫廷贵妇的特点。与往常具有波斯萨珊王朝特点的菩萨不同,唐代的菩萨融合了中国女性化的特点,从装束上更加满足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及情感需求,具有了世俗的审美,具有了世俗女性化的美,也具有了超越宗教内容的情感[4]。

三、菩萨头冠的分类、款式

唐代是文化繁荣鼎盛的朝代,也是菩萨配饰得以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按照菩萨头冠中间部分的饰物款式将头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珠宝冠

菩萨头饰中在一条束发带子上方绘制三颗圆形摩尼珠,称为珠宝冠,摩尼珠又称如意宝珠,在佛经中代表圆满清净,能解除贫困和痛苦。将摩尼珠置于菩萨头冠上,象征菩萨能保佑众生,满足众生意愿。摩尼在佛经中有“离垢”的意思,佛经里称摩尼珠光净,不为垢秽所染[5]。

晋法显在《佛国记》中写道:“(师子国)多出珍宝珠玑,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苏轼在《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中写道:“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摩尼珠常被赋予圆满和光明的含义,也被广泛地运用在装饰及供养物中。在历代菩萨头冠的款式里,珠宝冠又根据款式不同而被分为莲花纹珠宝冠、火焰纹珠宝冠、叶纹珠宝冠、鸟头形珠宝冠和云纹珠宝冠等[6]。

1.莲花纹珠宝冠

莲花纹珠宝冠通常有五朵莲花,寓意为佛经中“五百宝花”,左右两边各有一串珠宝垂下,置于耳旁,在第57 窟中西壁龛内南侧所绘的思惟菩萨、南壁中央说法图菩萨及第323窟中说法图菩萨均绘制了莲花纹珠宝冠。

初唐时期的菩萨绘像比例匀称,刻画精美,菩萨的头冠也较为华丽富贵,类似古代宫廷的装饰,这样的塑像使得壁画更加生活化、人性化,更贴近与人们的生活,是理想化和现实化的一种结合,是生活与宗教信仰的一种结合[7]。

2.火焰纹珠宝冠

火焰纹是源于佛教的一种纹样,最初被运用于佛像背光,有着神圣、威严、不可侵犯的意义,是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连接而组成的纹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火焰纹逐步被作为一种单独的纹样使用,火焰纹中间镶宝珠,被称为火焰纹珠宝冠,被应用于壁画和洞窑花砖中。

3.叶纹珠宝冠

叶纹珠宝冠,顾名思义,即以叶纹中饰以宝珠作为菩萨宝冠装饰。

4.鸟头形珠宝冠

传说中,太阳的灵魂是太阳鸟,而在太阳鸟的图腾信仰中,凤是作为心灵世界中神圣的图腾标志。《佛说观无量寿经》中提道:“从如意珠玉中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鸟头形宝冠中鸟头形的装饰其实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诠释,也是将人们所期待的神圣的、不能被具体化的一种能力通过一种具体的形态展示在人们的视野范围里。

5.云纹珠宝冠

云纹冠在唐代出现的数量不多,在盛唐时期的洞窟中有所呈现。头冠的整体造型由舒卷流畅的云纹组成,中间用宝珠和莲花装饰,代表的意义是光明和祥瑞,体现的是大唐的庄严盛世。

这种头冠款式在波斯人物和印度佛教人物的装饰中都没有出现过,由此可以推断,这是菩萨冠式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佛文化在中国发展的一种进步。在佛教经典中常有关于“云”的叙述。

在佛教文化中,“云”是一种很高贵的象征,是一种成佛的象征,一般将其称为“祥云”“宝云”。所以,在壁画文化中,创作者都会将云作为一种神圣且高贵的象征,来代表和寓意光明、祥瑞与死后度化成佛的信念。

(二)日月宝冠

日月形的饰物作为一种装饰题材,源于萨珊波斯,通常在波斯王国的王冠上常见,北魏之后,大范围传入中原,被应用于各类石窟、壁画。日月冠在款式上分为两类:宝冠中用日月作为形态装饰,为日月冠;冠中只有仰月,则为仰月冠。

日月冠流行时期从北朝横跨至隋唐,日月冠反映的是对太阳的崇拜、对光明的追求。据考究,这种对太阳的崇拜是通过丝绸贸易和对外贸易的方式传播进来的,是一种外来文化。

唐朝前期菩萨宝冠用日月冠的装饰比较普遍,装饰款式上更加丰富和多样,较以往而言突破了一种固定的样式。在唐代的壁画文化中,工匠将印度佛教文化中代表佛文化的莲花、波斯萨珊王朝中代表文化的日月形装饰、拥有中国风格的云纹装饰及当时鼎盛的唐朝独特的妆发风格如高髻等融为一体,是当时文化融合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唐代文化的鼎盛和对外交流的进步,以及唐代和其他友好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日月冠款式较多,分为仰月冠、日月冠等,被引用在唐代如第317、372、220 等窟。

(三)化佛冠

化佛冠即在菩萨头冠中有佛像,所以用化佛冠命名,两旁宝珠镶在带茎的火焰纹中,两旁有垂下穗带,头部后方有飘带,这是一种款式;另一种款式为头冠的中央部分用佛像为主要装饰,两旁用有宝珠点缀的莲花纹样,头冠两旁有飘带放置在耳旁,头的后方也有垂下的飘带。

化佛冠常见的中央款式有一化佛和五佛冠两类,五佛冠又称为“五智冠”“五宝天冠”,五佛冠用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通常在头冠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日如来佛在中间,四周安置另外四个佛;另一种是横向排列五尊佛。

化佛冠的塑造多用于藏传佛教,唐代敦煌塑造的菩萨用化佛冠的数量较小,形式也较为单一,通常选择在化佛冠周围饰以莲花或日月形装饰。在盛唐时期筑的莫高窟第45 窟的南壁壁画中,观世音菩萨的宝冠中间用一个坐在莲花座上的化佛形象装饰,化佛的左右两边都是正在盛开的莲花纹样,莲花两侧用莲花宝珠或摩尼珠装饰;唐代217 窟所绘观音菩萨像是一个化佛冠与日月冠的结合,在头部化佛像上方绘有日月图案;而320 窟所绘菩萨像则与莲花冠相结合。

结 语

菩萨头冠不仅作为一种饰品,在一定范围内更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的历史时期,头冠反映的信息也不同。从唐代菩萨头冠出发可以看出,随着唐代的繁荣,菩萨头冠逐步由单纯的传承发展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头冠的进步也可以看出唐代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菩萨头冠见证着人类历史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进步下的审美观念与对佛教信仰的情感。

猜你喜欢

宝珠菩萨款式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Dream Bag
买椟还珠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最火的单品款式
风华绝代的大唐音乐剧:菩萨蛮与破阵子
佛像面前的菩萨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生气的狼
千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