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健康宣教

2021-11-26周秀群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二科

保健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摄入量热量蛋白质

文 周秀群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二科)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和内容

血液透析患者在饮食方面最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保持饮食结构的平衡,这也是饮食疗法当中最基本的要点,基本上会从以下五点出发,做到这一饮食要求。首先,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保证每日三餐的进食次数,也可以适当增加餐次,养成规律的进食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节食。严格规避偏食挑食的行为,每日最好摄入三十余种食物种类,注意主餐与副食之间的合理搭配。食品健康及食品卫生是烹饪及进食之前需要关注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从食物当中获取的蛋白质含量是否满足身体所需。把握住饮食中的四大平衡,分别是热能营养素平衡、氨基酸平衡、各种微量营养素的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最好在饮食中偏向选择优质蛋白质摄入

血液透析对于蛋白质异化过程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达到毒素的消除效果时,还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丢失。据相关数据统计,每次透析操作都会给患者体内的营养成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譬如氨基酸及肽类在透过透析膜的过程中会损失10-15g左右,水溶性的物质比如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丢失情况更加严重。可见透析过程患者体内蛋白质的损失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整个透析期间,为了补足这一部分的蛋白质丧失,蛋白质的摄在入量一般为每天1-1.5g/kg左右,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比如:鸡蛋清、牛奶、鱼、牛肉、瘦肉等,随患者透析频率的递增,蛋白质摄入量也应该随之提升。

补足机体所需的脂肪和热量

充足热量的摄入,其好处在于能够使体内蛋白质利用率提升,关键在于促进了组织蛋白分解。尤其是对于那些日常活动量较少、久坐及状态不稳定的消瘦人群而言,建议他们每天的热量摄入应该按照自身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摄入35千卡。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之间的摄入比例应保持3:1,脂肪的每天摄入量在40~60g左右即可。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那么,若患者没有糖尿病,也可以考虑适当提升饮食当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譬如:蔗糖、麦芽糖及葡萄糖等均较为合适。如果过度肥胖患者对脂肪的摄入量就应该适量控制。

保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

水的摄入量需要考虑到患者血液透析而表现出的相应反应,譬如:腹泻、出汗及呕吐属于额外丧失水分,应予以补充。患者每日摄入的水应包含饮用水、固体食物当中的含水量以及药物当中含有的水分。在整个治疗期间,需要每个小时测定一次自身血压,以便于观察患者血压的波动及反应,从而做出相对应的处理。当机体有出汗现象或者是出汗量较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出汗程度适当增加饮水量,根据患者体重增加程度来判断饮水量是否合理,以两次透析之间每日体重增加0.5~1kg为适宜范围。从原则上来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要避免使用那些含有较多钠元素的食物,譬如:咸菜、烟熏食品等。高钠饮食是不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患者体内钠过多会导致机体出现水肿症状,所以应该要严格限制饮食当中盐的摄入,每天进食钠盐在4.5g左右,如果患者存在严重高血压或水肿情况,盐的摄入应该控制在每天3g。食欲不振会影响到进食情况,由此,总体饮食量下降的情况下蛋白质的摄入和热量的摄入也有可能会不足,不利于改善患者低蛋白血症。所以,也有不少临床医师强调在饮食过程中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加强对于热量补充及蛋白质摄入的重视,相较而言,限盐可以作为第二饮食原则。钾摄入过量会引起高钾血症,这一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可能会发生急性死亡事件,所以食物当中的钾的摄入应该重视,钾的摄入量应该要考虑患者尿量以及血液透析前血清当中的钾浓度。从普遍情况来看,每周需进行两次透析的患者,钾的摄入量每天应该要控制在1300mg以内,如若患者需每周进行三次透析,那么钾的摄入量可适当提升至每天1500mg。钾离子普遍存在于食物中,因此要严格控制含钾食物的摄入量,如:柑橘类、香蕉、葡萄、大枣、花生等。

积极接受合理的健康饮食宣传教育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除了没有得到正规的饮食指导之外,自身过多的负面情绪、消化能力的减退以及代谢性酸中毒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问题出现,所以,开展合理的健康饮食宣传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于自身营养不良问题的重视,要以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譬如:举办专业营养师讲授的营养知识讲座、细化日常食谱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均可以被作为可尝试的宣传教育。患者在针对自身营养不良问题有更多了解之后,焦虑和不安情绪也会相应减轻,进而让患者树立起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患者治疗观念。

总而言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针对自身可能出现的营养不良问题,制定切实合理且切合自身的优质饮食方案,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并延缓病情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积极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也能够使自身正确看待营养不良问题,从而在获得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对于其他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方面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摄入量热量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用皮肤热量发电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季铵型变湿再生材料CO2吸附热量迁移研究
“只吃菜不吃饭”,糖尿病易“找上门”
当包装Logo被热量值取代,“吃货”三思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