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实施建议

2021-11-26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2期
关键词:施工图构件工程施工

1.BIM 技术的具体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学、工程学的新工具。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NBIMS-US)定义BIM 是对建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表示[1]。BIM是一种共享的信息资源,为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从最初的概念到最终的拆除)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BIM 模型精度方面,美国的BIMForum 于2013 年制定了Level of Development(LOD)标准,这是针对美国建筑师协会关于LOD定义的解释集合,描述了输入和信息需求,并提供了各种建筑元素类开发的不同级别的图形示例[2]。

BIM 和BIM 系统的子集以及类似技术的特点不仅仅是3D(长、宽、高),还可能包括更深入的维度,如4D(时间)、5D(成本),甚至6D(运营维护)。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现,75%采用BIM 的公司报告称,他们的投资获得了正回报,项目生命周期更短,文书和材料成本也节省了[3]。

2.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中的特点

2.1 传递性特点

BIM 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能够借此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关系,以此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并将建筑结构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修改,确保后期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借此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与传统的绘图方式相比较而言,BIM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大大减少建筑工程设计初期的问题,提高设计质量。电脑系统能用冲突检测的功能,用图形表达的方式知会查询人员关于各类的构件在空间中彼此冲突或干涉情形的详细信息。由于电脑和软件具有更强大的建筑信息处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设计流程,已给工程项目带来正面的影响和助益。减少错误对降低成本有很重要的影响。应用建筑信息模型著名成功案例有德国慕尼克的宝马世界、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以及位于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博物馆等。

2.2 协同性特点

BIM 允许在任何时候对项目设计或文档过程进行灵活更改,而不会给设计团队带来任何麻烦。这将减少协调时间和手动检查,从而使设计团队有更多时间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并行设计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误解。由于更高的文件质量和更好的施工规划,在流程和管理方面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将更少。借助BIM 技术能够创建一个系统平台,帮助各部门进行实时交流沟通,通过深入讨论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科学预测,结合预测结果,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不受影响。

2.3 集成性特点

当BIM 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集成性特点同样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实际应用时,相关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的应用,将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所涉及的信息进行集成分析、设计与应用,为后期建筑工程虚拟模型的建立提供便利,同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与使用寿命的提高。

3.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中的实施原则

3.1 BIM 在广义的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BIM 技术在图纸设计阶段中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 技术针对设计图纸,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模型的创建,通过使用碰撞检测技术,检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对设计图纸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完善相应的设计校核报告、碰撞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信息,确保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

(2)BIM 技术在深化设计阶段中的应用。在这一阶段,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利用BIM 技术创建三维立体模型,借此进行设计工作的科学深化,对二维的深化设计工作予以有效辅助,使得相关设计团队能够顺利完成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深化工作,进而搭建完善的深化设计模型,并在这一基础上,做好设计校核报告、净空分析等相关专项报告工作,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深化设计图纸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其能够与施工现场相符合。

(3)BIM 技术在设计变更中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设计变更文件,以此对BIM 模型进行及时更新,保证设计变更的内容不会使建筑工程施工出现新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对更新后的模型构件及相应的变更单编号进行一一对应,确保相关数据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4)BIM 技术在竣工阶段中的应用。施工单位要确保深化设计模型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并据此对竣工后的信息BIM模型进行科学整体,提高其完整性。在竣工BIM 模型中,要包括设计变更、建筑信息等,而且要将最终的能够存档的相关模型文件及其原始数据文件交给业主。

3.2 BIM 在广义的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需坚持五个贯穿

(1)将暴露设计问题贯穿于施工设计阶段。相关施工单位在借助BIM 技术指导施工之前,需要将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这就需要确保技术标准要求的统一性,否则就会影响到施工设计模型的规范性,导致施工设计出现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将BIM 项目管理平台贯穿于施工设计阶段。BIM 项目管理平台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各参建方的数据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同时也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各项BIM 设计报告的统一管理,这样便于随时存档,还能够在一时间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

(3)使分包方BIM 互提资料贯穿于施工设计阶段。对各分包方进行统一协调,使得他们能够及时互提BIM 模型及相应的成果,有利于BIM相关工作的准确完成。

(4)将BIM 沟通协调会与BIM 成果评审会贯穿于施工设计阶段。将BIM 技术有效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借助虚拟模型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并且各专业问题也会得以呈现出来,因此,各阶段的BIM协调会有所增加,在协调会中,常用BIM三维模型及可视化技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更加简单、直观。另外,为了保证BIM 模型及其成果的精确性,相关施工单位也会采用BIM 成果评审会这一制度,促使BIM 模型的指导作用能够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需要监理部门以及业主方对各个阶段的BIM 模型及成果予以认可。

(5)使严格把控贯穿于施工设计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将BIM 技术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对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管理,并对其应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同时针对各分包BIM 工作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4.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中的实施要点

4.1 科学构建BIM 协同平台

相关建筑企业要对BIM 协同平台的搭建予以重视,确保其能够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管理情况及项目管理需求相符合。其中BIM 协同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平台内置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及相应的业务流程;用户管理;项目设计信息的共享授权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模型生成与交付管等等。

4.2 建立完善的BIM 构件资源库

对于构件深度而言,其应该与模型深度等级相对应。在建立构件资源库时,需要对构件的内容、属性信息以及版本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其中分类与编码则需要使用面分法这一方式。另外,相关设计单位还需要建立统一的构件资源库管理制度标准,以此对构件的收集、储存等予以全面管理。

4.3 建立碰撞检查报告

明确碰撞检查范围和规则。确定碰撞重要程度和优先级。识别无效碰撞,如水管穿墙、穿板以及由于模型精度引起的碰撞。尽可能彻底解决重要碰撞,将其碰撞点数量降低为零,如结构与MEP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对于局部机电碰撞,如管径较小的管道之间的碰撞,可相对靠后处理,但需保持关注并最终解决。碰撞检查报告中对碰撞构件的描述应尽可能细致具体。局部碰撞或一个构件产生的多个碰撞的数量可单独列出,以清晰地反映碰撞的真实情况。

5.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有效保障了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而结构施工图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水平影响着后期施工的效率与质量。通过使用BIM 技术可以提高施工图设计图纸的质量,以此减少施工设计图纸中的问题,使得设计图纸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使其自身的辅助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保障施工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信息,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为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模型及相关数据库的有效建立,为建筑后续的运营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进而推动工程自身及建筑行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图构件工程施工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