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21-11-26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2期
关键词:墙板预制构件吊装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构件是在厂家直接加工完成,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的。因此厂家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对构件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厂家生产的构件并不符合合格的标准,将影响到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住宅的使用年限。构件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也成了工程质量的重大风险之一[1]。

1.2 施工人员素养参差不齐

在实际的施工中,建设单位招聘的施工人员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并不具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也缺乏该技术的规范化使用意识。整体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为项目施工提供力量支持,也会由于一些不规范操作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1.3 预制构件未得到充分保护

构件加工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在运输和现场储存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构件的特点做好保护工作。但是,由于现场十分复杂,保护措施难以覆盖到所有的预制构件中。一些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的预制构件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偏离了施工标准。将这些有质量问题的构件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可能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住宅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4 住宅验收标准不规范

装配式预制构件和普通建筑的构件标准不同,无论是生产、运输还是施工安装都有着精度上的高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储存堆放不合理,就会造成预制构件的变形。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验收标准,以检查施工安装的精确性。但是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晚,一些标准直接照搬国外的标准,并未进行本土化的变化,这就导致这一标准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的建筑,国内的验收人员处理时也缺乏详细的标准,同时现有的标准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影响了住宅验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 预制墙板安装施工要点

预制墙板安装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灌浆技术、PC 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技术。在灌浆施工中,首先拌和浆料,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配制,加入适量的水。多次搅拌,确保浆液达到均匀状态,然后静置排气。这一过程要尽量在15min 内完成,要确保拌和的过程不会受到阳光直射,从而保障浆液的拌和质量。

其次进行灌浆操作,控制好灌浆量,确保达到充实的状态,避免出现外溢的情况。在灌浆操作中,需要确保选择的钢筋符合施工标准,直径控制在12mm~40mm 之间。在灌浆之前,需要了解现场的温度情况,做好控温工作。如果在冬天进行灌浆施工,还需要做好保温措施。灌浆结束后将实际灌浆量和预期灌浆量进行对比,确定灌浆施工的具体状况。如果超过了30℃,应当使用冷水进行搅拌。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压浆法进行灌浆处理,从灌浆套管注入下排的灌浆孔,如果出现了冒浆的现象,可以拔掉灌浆管,然后封堵密实。完成灌浆后需要对构件做好养护工作,将温度控制在5℃~30℃,如果温度超出这一范围,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做好养护工作。完成灌浆后的24h 之内不能出现振动,并定期检查灌浆材料的强度,确定强度达到35MPa 之后,然后进行后续的各项施工。

在PC 板安装施工方面,首先固定好支撑架,将PC 板运输到指定的位置。其次需要施工人员掌握PC 板的安装技术,严格落实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利用顶面预留吊环吊装PC 版,确保PC版与预制墙板紧密贴合在一起。最后拼接施工完成后,校准PC 板的位置。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方面,首先需要浇筑厚度适中的水泥砂浆,随后开展混凝土浇筑的操作。两者的间隔时间需要小于或凝土的初凝时间,施工人员把握好这一时间,并控制好振捣的时间,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在浇筑振捣施工中,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与预埋件及钢筋的直接接触,浇筑结束后,还需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保障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2]。

2.2 构件的运输与堆放

预制构件在厂家生产制造后,由生产厂家直接运输到现场,在这一过程中对构件的运输与堆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需要针对构件的特点规划运输的线路,明确存放场地的要求,并做好一系列保护措施。寻找专业安全的大型运输车辆运送构件,在施工现场选择合适的场地以及堆放方式,并做好不同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底层和层间需要设置垫块,确保上下对齐平整,保障预制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的具体标准。

2.3 预制窗体及楼梯施工

在窗体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窗台的方向,然后利用螺栓将窗体提前预留的螺母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调整工作,保障窗体的安装施工质量。在楼梯施工中,需要根据楼梯的大小形状准备吊具,在每个构件上标注好序号,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吊装。为了确保吊装的合理性,在施工前可以设置控制线,便于施工人员校对轴线和标高,确保楼梯的平衡稳定。

2.4 节点防水措施

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建设,需要合理的规划排水路径,遵循导水为主的原则。选用防水材料并设置排水构造,将外墙内的部分水导出到室外,防止进入室内威胁到整体的构造。防水材料的应用也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天气对墙面的影响,通过防排结合这一方式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住宅的使用寿命。

2.5 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要点

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中,首先需要检查好各部分的质量问题是否完整。为了确保安装的平稳性,还需要采用模数化的吊装梁放置叠合板。为了防止叠合板出现破损,无论是起吊还是停顿,都需要保持平稳性,保障叠合板的质量问题。其次在阳台吊装过程中,控制好阳台的停顿位置,确保阳台吊装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速度,保障阳台的水平。安装结束后再次进行校对,确定位置,保障施工质量[3]。

2.6 墙板吊装技术要点

在墙板吊装施工中,根据预制墙板的吊环位置选择恰当的起吊点,利用卸扣连接预留吊环和钢丝绳,然后起吊,确定具体的吊装位置,并检查构件的质量以及吊环是否连接恰当。在起吊前,将多层板放置于预制墙板的下侧,然后缓慢匀速的吊起预制墙板。将预制墙板平稳运行至楼面的50m 处停止降落,然后由操作人员进行引导,降落墙板时需要有操作人员进行引导,避免预制墙板被损坏。缓慢降落到垫片后检查钢筋是否对孔完毕,然后检查墙体的水平线和垂直度,构件轴线应当控制在8mm 内,垂直度控制在5mm 内。

3.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策略

3.1 做好构件的质量控制工作

构件的质量决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在前期阶段需要做好对构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4]。选择生产厂家时需要严格审查他们的生产资质,并对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构件加工结束后需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根据构件的特点制定运输和堆放计划,在正式施工前再次进行构件的抽样检查工作,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到工程施工中,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3.2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建设单位还应当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正式施工前开展施工技术的强化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严格遵守各项章程,落实好每一项操作。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装配式住宅施工质量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优化各道工序,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和安全管理,消除施工中的各类影响因素,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经验,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力量支持。

4.结语

总之,在未来发展中,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建筑工程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和监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生产厂家,做好预制构件的质量监管工作,规划运输路线,做好规范保护措施。在正式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和质量监管人员掌握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各项章程,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施工图纸的有效落实,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确保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墙板预制构件吊装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石材反打外挂墙板应用技术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再谈液压吊装
铁路客车侧墙墙板切割直线度控制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BIM技术在PC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
争分夺秒的吊装
空调器室内机弹性张开功能的挂墙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