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服务儿童成长空间友好的新标准体系

2021-11-25付冬楠

中华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儿化友好城市导则

付冬楠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标准化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标准化进程,并提出“完善城市更新改造标准……推进城市设计、老旧小区改造等标准化建设”等要求。同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也进一步提出要制定城市各类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标准。为落实相关文件对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新要求,本文提出构建服务儿童成长空间友好的新标准体系,以更好的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满足美好人居环境建设需求。

一、认识成长空间友好

1.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历程

1990年8月2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2006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从2006年开始实施“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探索创建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2010年,国务院妇工委办公室起草了《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目标与策略措施》,鼓励地方政府制定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公共政策。202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提出中国建设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的发展要求。

近期发布的《指导意见》在上述文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成长空间友好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成长空间友好认知

如何理解儿童友好城市和成长空间友好,个人理解“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城市市民愿意遵循儿童优先的发展原则,儿童成长需求和权利能得到保障;城市能有完善的儿童政策体系,可以提供公平、便利、安全的儿童公共服务。而成长空间友好意味着儿童能够身心愉快、方便地使用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可以安全和独立地在自己居住的街坊和社区自由活动,城市街区有适合儿童活动的健康富有趣味的公共空间,城市郊野有具有吸引力并可提供素质拓展、满足儿童需求的各类自然教育基地。儿童有意愿在自己的街坊和社区营造中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儿童的成长需求在适儿化的成长空间中得到满足,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推进成长空间友好建设的意义

1.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31日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贺词中写道,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儿童成长空间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要为儿童“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提供适儿化的空间和场所,推进城市建设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满足儿童服务和活动需求。有专家指出,空间场所的尺度、空间形态、材质、日照、通风环境将影响儿童的行为和感知能力;空间场所的品质会影响儿童价值观、情感、创造力、归属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成长空间是否友好将影响儿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2.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新契机

到2019年底,我国有18岁以下儿童2.77亿,占总人口的19.8%,儿童成长空间是否友好直接关系到上亿家庭的幸福感。以北京为例,2019年北京人口统计数据显示12%以上的城市居民为未成年人。其中超过60%年龄低于12岁出行仍需家长陪伴。按儿童日均出行2~3次计算,全市亲子出行频率在日均800万次以上。儿童出行环境是否友好直接影响着270万名儿童和超500万位陪行家长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推近成长空间友好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的落脚点”的重要体现,是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新契机。

三、从标准化视角认识成长空间友好

目前儿童友好城市对很多城市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切实需要先行者集结经验,以标准为指引,引导更多的城市加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制定城市各类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建设标准“的新要求,但现阶段有哪些标准可以服务儿童成长空间建设,哪些标准急需补充制定,哪些标准急需修订提升,都需要从战略层面,以标准化视角重新梳理和思考。

1.认识国家标准化发展的新要求

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保障工具。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城乡建设的新征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建设已经从速度型城市建设转变成质量型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这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明确提出,中国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可以说,新发展阶段的标准将不仅要能发挥其底线保障作用,同时要能引领中国城市的高品质发展和高质量建设。

刚刚发布的《标准化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标准化进程,健全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与质量评价标准,要完善城市更新改造等标准,推进城市设计、老旧小区改造等标准化建设,健全完整居住社区、街区和公共设施配建标准等,并要求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

从国家标准化发展的新要求来看,需要我们以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从标准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成长空间友好”相关标准实施情况,从服务“成长空间友好”,引导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引领城乡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角度构建新标准体系。

2.成长空间友好相关标准梳理

在成长空间友好方面,现有的工程建设标准中有系列国家标准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陆续出台了导则指南类专项建设指导文件,部分城市也编制出台了相关领域的专项导则对空间适儿化建设进行指导。

(1)既有国家和行业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标准》GB/T51439-2021、《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GB50442(征求意见稿)等在国家标准层面为儿童成长空间建设提供了三方面技术保障:

第一,保障“儿童服务设施配置友好”。

——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儿童福利院等各类儿童服务设施明确用地标准和设置要求,让城市层级的设施设置有章可循;

——延续了中小学服务范围的设置标准,坚持步行5分钟内可以到达幼儿园,10分钟内可以到达小学,为城市居住社区建设“社区学径”提供布局保障;

——针对中小学活动场地普遍严重不足等问题,增加“操场规模”指标为运动场地设置提供空间保障;

——提高幼儿园和小学的生均标准,鼓励幼儿园与养老服务设施联合建设,空间共享,服务代际融合;

——明确了青少年社区服务中心(站)、儿童之家的设置标准,为孩子们在社区内就近提供第二课堂空间;对于儿童来说,越常用、方便度要求越高的生活服务设施,越靠近家门口。

第二,保障“儿童活动空间配置友好”。

——明确了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的分级控制指标和设置要求;确定了儿童专项公园的设置原则和要求;明确了十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建设多层级的绿地体系的建设要求,居民步行15分钟内能到达的公园绿地比重,从人均1平米提升到4平米;孩子们可以通过各个居住区绿地串接到“学径”,让上学的路上绿树成荫;

——明确了十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四个层级体育活动场地的设置要求;可以让孩子们在十五分钟范围内找到尽情游戏的活动场地。

第三,保障十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儿童出行环境友好”

——明确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通行及停驻空间、环境品质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四方面的规划要点和控制要求;

——明确步行和自行车通行以及停驻空间的面积、宽度、隔离设施等一系列指标;

——明确缩小居住区支路间距,降低支路红线,让过马路不再是孩子们步行的拦路虎,让孩子们可以步行更短的距离,更便利地达到各类活动场地和儿童服务设施;

——从绿化、铺装、街道家具、照明等诸方面入手,明确营造安全、便捷、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环境的要求。

(2)指南导则类标准

现阶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除国家和行业标准外,还有很多技术导则和建设指南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为服务社区足球场的建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社区足球场地专项建设指南》,引导社区足球场地补短板行动。该指南包括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引导,是新发展阶段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塑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创新性的新标准形式。

从地方标准实践看,深圳、长沙等城市编制了《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导则》《儿童友好出行环境建设导则》等。这些专项导则的编制细化了儿童成长空间的建设要求,提升了空间建设品质,明确了实施路径,较好地指导了地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

未来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各个领域,包括儿童服务场所、儿童活动空间、儿童出行环境等都应当编制精细化的技术导则和实践指南来指导,以期共同引导和推进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

3.成长空间友好的标准化问题

从城市儿童成长空间的建设情况看,存在如下四方面标准化问题。

(1)缺乏指导空间优化建设的顶层标准

从标准架构看,围绕儿童服务设施、儿童活动空间、儿童出行环境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都有条块清晰、分项设置的相关标准内容,但是目前缺乏指导空间建设的统筹类顶层标准。例如,英国在城市复兴的目标下,2019年10月政府和非官方机构共同制定了服务改造存量空间,提升建成环境品质的顶层标准——《国家设计指南:美丽包容成功场所的规划实践指南》,该指南标准明确提出了良好设计场所的十个特征,形成一系列高品质建成空间指南体系,成为推动英国改造存量空间,提升场所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工具。

(2)缺乏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的评价标准

从标准效能看,评价标准是明确发展目标,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践行标准化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迫切需要评价标准的支撑。目前工程建设标准中评价标准较少,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的评价标准可以更加明确“成长空间友好”的内涵和目标,明确实践方向,有力推进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的建设。

(3)缺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导则指南类标准

从标准类型看,城乡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急需高水平的标准作为支撑。目前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儿童友好空间的相关标准多强调设施配置的底线保障、以及建设规模和指标体系管控,但是服务高品质空间建设需要的是综合品质管控,建设目标全面提升,空间使用复合共享等等,这些内容传统的“标准”文件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急需更为灵活、目标性、引导性更强的导则、指南类标准作为补充。

(4)缺乏服务场所空间适儿化建设的设计标准

从标准内容看,“有场地无设计”是儿童活动场所和空间常常面临的尴尬问题。儿童服务设施和空间的适儿化建设是“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重点内容,如何对适儿化空间场所建设和改造提出引导,也是这一阶段推进成长空间友好的重要难点之一。

四、构建服务成长空间友好的新标准体系

1.标准、指南、导则互为支撑

以原有的工程建设标准为基础,增类别,换语境。结合儿童成长空间友好建设新需求,优化完善现有工程建设标准。“增类别”是指增加目标引领性的儿童成长空间友好导则类标准和指导实施行动的工作指南,即由标准、导则和指南共同组成服务儿童成长空间友好新标准体系框架内容。“换语境”是指在现有技术标准的编制语境基础上,增加技术导则和工作指南的新语境表达方式。其中技术导则多针对综合性的成长空间编制,例如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街道等,编制内容可能涉及多项技术要素标准,可以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指南编制强调通俗易懂,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同时可增加一些借鉴案例,使用者可以包括技术人员、管理者和普通城市居民。通过多类型标准化文件的编制,让标准切实成为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力工具。

2.评价标准为标尺

着手开展《儿童友好型成长空间评价标准》研究,逐步明确儿童友好型成长空间的目标、内涵、实施路径,作为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的建设标尺,推动各地实践活动。

3.建设指南为统领

目前全国妇儿工委、中国儿童中心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编制《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南》,《儿童友好型成长空间建设指南》可作为其中的章节或单独编制成册,作为推动《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落地的统领性文件。

4.完善儿童成长空间标准

通过适时梳理现有的工程建设标准,对照儿童成长空间建设需求,逐步补充完善儿童成长空间标准。例如结合儿童成长的新需求,补充部分儿童专项服务设施的标准,包括儿童图书馆、儿童美术馆、儿童音乐厅的建设标准等;还可针对现有标准的空白领域,结合需求增加服务专项活动空间的标准,例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标准等。

5.补充适儿化设计导则

围绕儿童成长空间的适儿化建设需求,应尽快开展《儿童成长空间适儿化设计导则》的研编工作。尤其针对儿童服务设施的适儿化改造、儿童社区学径建设、儿童游戏场地适儿化设计等内容可分别制定分项设计导则,形成对儿童成长空间友好的系列支撑。

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还是社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尽心培育。建立服务儿童成长空间友好的新标准体系有助于更好的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标准化进程,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建立服务儿童成长空间友好的新标准体系,一方面应结合实际需求,尽快开展既有儿童成长空间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也要鼓励发展地方和团体标准,增加儿童成长空间的标准供给,为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儿化友好城市导则
战后国际友好城市的发端与发展(1945—1969):基于法国视角的研究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北京话(36)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主题:“幸福城市,绿色生活”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