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

2021-11-25郑逸罗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9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施工人员建筑工程

郑逸 罗琛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面提高其施工质量和效率,能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合理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质量,提升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中存在一定不足,企业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分析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并提出科学、创新的发展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发生很大变化,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每个环节的管理,通过提升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达到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目的。这些环节包括: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气候条件以及技术人员能力等。建筑工程与其他类型的产品不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以及企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只能选择维修或者拆除,除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外,还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1]。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对工程施工质量、效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声誉等都会产生影响,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升管理水平[2]。根据目前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分析,其现状可以从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技术更新不及时、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及需要加强细节方面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受到工作强度以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建筑企业以及管理人员在更新管理理念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及时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加上随着工程的进行以及各因素的变化,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完善,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具体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从实际出发,争取及时更新、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3.1 更新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以管理理念的更新为基础,在顺应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人需要看到行业发展的前景,重视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创新,能够及时且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并且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改变当前管理模式的不足,在加强重视度的同时,增加投入的资金;同时,选择合适的专业人才负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3]。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注意制定的管理制度要考虑建筑企业本身的发展需求、经济实力、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通过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此促进建筑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

3.2 创新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的管理不是单一指某一个方面的管理,而是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管理,包括材料采购、项目设计、施工方案制定、质量管理、进度控制等。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管理人员掌握多方面的知识,随着建筑行业的变化、管理理念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同时,从工程初期的识别图纸、材料采购,一直到工程竣工交付,形成一套完整且科学的管理制度。此外,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应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内容不断加以完善,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解决管理中的不足,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理念等及时更新并展示在自己的网站上,方便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学习,降低施工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形成无死角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可见,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中,创新管理技术具有显著价值。

3.3 优化管理队伍

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以及经济效益能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建筑企业不仅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技术,还需要重视管理队伍的优化,全面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形成高强度的管理队伍,保证管理队伍的能力能符合施工现场以及建筑企业的需求。一线施工人员对专业知识了解得相对较少,需要管理人员向其普及专业知识,定期组织考核,制定科学的奖励措施,减少人员流动,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4]。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筑企业针对管理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使管理人员有机会和时间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进而将其应用在工作中;同时,聘请管理人员要以优质的人才为首选。

3.4 健全管理内容

3.4.1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价格和用量。简单来说,建筑企业想要保证质量和效益,需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1)加强对材料使用数量的控制。每个建筑环节以及工艺在具体的材料使用数量方面都有相应的参考依据,按照这个依据进行施工,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对此,可以在施工中制定材料领取管理制度,对领取的数量进行限制,按实际需要领取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材料过度浪费的现象。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市场上建筑材料的种类也更丰富,需要采购人员按照工程要求进行采购,并对比不同厂家的材料,选择综合实力优秀的供货商,尽量压低材料价格,这样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控制成本[5]。(2)加强材料价格控制。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条件,降低建筑工程投入的成本。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在对比材料价格的基础上,考虑供货商与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考虑运输费用,同时考虑材料的存储费用等,以此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合理控制材料价格,进而控制成本,严格遵循专款专用、就近取材等原则,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4.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创新发展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质量管理措施的优化,既能合理控制质量,也便于控制成本。质量管理需要做好三点:(1)组织施工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培训能够从专业技术、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为保证质量提供保障。(2)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做好质量检查等工作,尤其是针对工程的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等,需要加强质量检查[6]。(3)质量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随时关注市场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变化,保证能够及时为技术人员提供信息,使用新材料等,保证做好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4.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需要在创新发展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人员,保证每一位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及其相关人员的安全性:(1)在施工之前与负责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保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意识到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利用真实的案例宣传安全管理,以此提升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3)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将生活区域和施工区域进行分离,设置醒目的标牌或者警示语,降低安全隐患。

4.总结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模式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经过全面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解决措施,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不仅能实现管理方法的优化,还能改善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建筑工程。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施工人员建筑工程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