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研究

2021-11-24田光辉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乡村振兴

摘要:“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推进怀化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怀化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当前,怀化区域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有利于解决好这些问题。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是新时代怀化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激励结构与内生能力的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怀化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和内生动力的现状,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怀化乡村振兴需要依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的完善和内生能力的提升。加快怀化乡村振兴步伐,要把支持政策理解透、落实好,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集聚优势,落实好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持续激发怀化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内生动力

怀化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有“全楚咽喉”、“黔滇门户”之称。怀化目前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體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怀化生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是怀化的名片。“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有利于推进怀化乡村振兴,找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握建设现代化新怀化的路径选择;有利于怀化立足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促进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一、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的现状分析

怀化多属山地地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富集,但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率、财政自给能力等数据的横向比较来看,怀化经济发展相对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仍明显滞后。一方面,在经济层面上,怀化经济与民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没有打破。由于怀化农村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和信息相对滞后,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占总经济比重较大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停留在粗放的模式、科技水平不高,工业集中在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经济与民生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怀化总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另一方面,在文化层面上,怀化教育水平低,人才资源匮乏。尽管国家对怀化投入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怀化的教育仍然投入不足,办学经费和资金的持续流入存在问题,由于教育观念落后,许多学生生活困难,读不起书。据调查,当前有以下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比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逆向流动现象严重,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留守儿童亟需关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等等。

二、“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条件有待改善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怀化农村大多是偏远山区,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高寒气候、灌溉困难、坡陡谷深、土薄石多等多种原因使粮食产量较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较高,传统农业比较落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也不利于机械化规模经营。从地理区位条件来看,怀化远离省市经济文化中心,处于现代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除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之外,很多支持政策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够较好地产生效益。但怀化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生产力落后,自然环境恶劣,通讯落后且居住分散,支持政策效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

(二)市场机制有待培育

由于地理区位的封闭性边缘性、人们思想观念的保守性、发展商品经济的基础薄弱性等原因,怀化市场化程度较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仍在当地占有一定的比重。市场化程度低是怀化乡村振兴的根本制约因素,其难点重点在农村。长期以来,怀化经济扶持政策大多采用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划拨、补贴及无偿援助等实物援助扶持方式。这种直接的“输血式”扶持方式,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取得政策效果,但也极易使当地产生对扶持政策的严重依赖,导致干部群众走向市场意愿不强、市场经济发育迟缓。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制约,要素资源的流动和集聚难以形成,现代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特色产品也难以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空白地带,未能充分体现怀化各县市的自身特点。比如,作为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怀化因自身条件、国家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纳入国家、省规划的重大项目偏少,份额偏小,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缺少资金投入,使怀化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现阶段怀化乡村振兴缺乏政策实施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也没有专门负责政策监督的特定执法力量,加上现行的政策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进一步影响了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本身的质量及其执行的实际效果。

(四)自我管理有待强化

提升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激发内生动力,主要靠怀化自身努力。由于怀化人民群众文化程度整体较低,怀化科技教育力量薄弱,人力资源开发、人才资源配置机制、人才流通的政策环境等亟待完善,怀化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都还不适应怀化发展要求。因此,上级政府部门在推进市场培育和本地经济发展中依然起着主导作用,怀化的群众参与能力普遍较低,基层自治组织、扶贫开发组织、特色产业发展组织等没有建立起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影响了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人力资源匮乏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怀化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广大农村,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农村空心化现象在怀化较为突出。其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影响,人才聚集在党政机关,优秀企业家非常稀缺。其三,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来源严重不足,缺乏待遇优势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难以吸引外来人才,而且会使现存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持续大量流失。其四,优质教育资源奇缺。人力资源主要源于本地基础教育,怀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在办学质量上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一些乡村学校多年招聘不到合格的年轻教师,师资队伍严重老化。

三、“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的对策

(一)积极探索怀化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从长远来看,要特别注意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注意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统筹兼顾。比如,有些地区的山地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必盲目建设水利灌溉设施;有的城镇建筑发展很快也很乱,乱建了后再规划成本就增大了,而呆板简单的整齐划一其实与自然环境并不和谐。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把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区域发展。要合理开发农业、特产、矿产、旅游等各种资源和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抓好主导产业。鼓励地方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培育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培育特色品牌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具有怀化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四是培育特色城镇。立足怀化山水资源,打造城水相依,城山相融的生态宜居城镇。一方面,重点建设特色旅游平台、特色产业、特色市场和特色通道,促进怀化投资增长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培育产业特色鲜明、环境和谐宜居、文化传承鲜活、设施便捷完善、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通过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促进怀化乡村振兴。

(二)强化怀化民生保障

一是推进怀化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怀化农村水利建设,巩固扩大旱涝保收的灌溉网,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解决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改善怀化公共服务。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解决农村看病難、农民子女上学难、切实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等问题,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紧扣扶贫成果巩固,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抓牢生产脱贫、劳务输出脱贫及异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实行项目化、台账化和动态管理,按质按量完成扶贫成果巩固任务。

(三)大力推进怀化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保持怀化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怀化自身农业特色和现实基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粮食、生猪、蔬菜、特色种养四大产业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合作社加快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支持农业自主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二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信息化浪潮,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牢固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打造低碳产业链,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高端服务业等三大重点服务业,培育怀化经济发展新引擎。

(四)大力发展教育、积极培训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这是对人才问题非常深刻、非常高远、非常真诚的认识。大力发展教育,怀化的基础教育应巩固提升、合理布局、全面改善。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充分利用省内外教育资源培养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库建设,注重发挥新乡贤在怀化乡村振兴中的特殊作用。

(五)完善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激发内生动力

当前,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正在实施,怀化要协调落实这些有利于怀化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怀化乡村振兴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过低的局面。完善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与激发内生动力要多管齐下,协调推进,保障有力。注意建立长效机制,有的政策举措应先试点后改进推广。要协调怀化与省级、中央的行动,积极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搞好对接,坚持不懈地推动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建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实施监督和追责机制。

四、结语

怀化乡村振兴要进一步推动怀化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站在怀化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和怀化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怀化自我发展能力,破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这个难题,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实现自我发展,形成加快怀化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发内生动力,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实施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补充、替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家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4).

[2]张晓琼.人口较少民族实施分类发展指导政策研究:以云南布朗族为例[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1.

[3]田茂海.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综合绩效评估及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作者简介:田光辉(1972—),男,湖南沅陵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历史文化、公共政策学。

基金项目:本文属2021年度怀化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怀化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完善与内生动力激发研究”(HSP2021ZDC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地址:湖南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号:418000,电话:15874591768,E-mail:103711501@qq.com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提升我国县域城镇化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