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2021-11-24胡克谦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心理问题就业指导

胡克谦

摘要: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中职生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冲击,中职生中较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和矛盾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转变教育观念,健全管理系统,扩展教育空间,加强就业指导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观念;就业指导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职业高中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地冲击。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中职生心理问题有更为特殊的现象及根源:一是自卑心理。由于受“普高”和一些世俗观念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升学无望,低人一等的感觉,造成专业思想不稳定,对前途缺乏信心;二是厌学心理。由于中职生升学压力较小,学习基础差,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存在得过且过,“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困惑和无所适从的感觉;三是矛盾心理。由于所学专业与自己兴趣的冲突,学业与社会工作的冲突,受当前就业形式的影响,使中职生产生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就业观念上的思想上障碍。

上述这些心理上的问题,虽只是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缩影,但已经成为中职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抓紧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在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今天,如何防止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帮助中职生解决已产生的心理问题,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试图从观念、体制、教学、就业四个方面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让中职生心灵阳光更明媚。

一、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导。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动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来进行,营造适应学生的创造力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其次要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教师更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的心理科学,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对学生成绩和操行评价知识及职业道德知识。它是教师成功地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适用教与学的规律,挖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知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评价学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健康教师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中树立可望有可及的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形象而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并感染学生。

二、健全管理系统,营造校园文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有学校领导牵头,政教处专管,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社立心理聊天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卫生课,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人——机信息管理系统,科学构成学校、社会、家庭观测学生行为模式,研究对策。学校还应该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突出环境育人。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举行演讲会、歌舞会、职业技能赛、优秀职校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多种文化活动,突出教育性。在校容校貌的建设上,要体现鲜明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树立一种以敬业意识、吃苦意识、协作意识、公平意识等为主流的校园文化精神,使学生始终在高雅积极健康的环境中熏陶。

三、扩展课堂空间,重视心理卫生保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各门学科不仅是传授知识,而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政、史、地等教学可以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良好品质;数理化等课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科学思维的训练;体育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具有竟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美术、音乐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专业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课兴趣,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因此有意识的挖掘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扩展课堂教育的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在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的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展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進行剖析,开导、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二是利用心理咨询门诊,通过聊天形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认识自我。三是利用班务会、团代会和专业课的见习、实习等渠道,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耐挫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自我适应,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必要途径。

针对中职生“职业忧虑”的心理,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一是开设职业道德课,发挥职业道德课主渠道作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挖掘专业课的职业道德内容,把专业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信心,坚定职业信念。二是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式,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科学技术对人才的要求,正确估价自己,科学定位,避免希望值过高,出现实际与理想脱节而形成心理不平衡和失落感。三要广泛开辟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组织一些有利于特长、技能发展的活动小组,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走进工厂、机关、饭店、茶园等上岗顶班,身临其境,立足实际,切身感受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工作需要的差距,切身感受美好理想就是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来实现的,从而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神圣感,树立正确地职业观。四是职校要设立就业指导组织。对学生进行一些就业指导教育,解决学生就业疑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搜集就业信息,疏通就业渠道,进行就业咨询,帮助学生解脱择业的心理压力。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心理问题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