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套中人》的深层意蕴解读

2021-11-24刘家利

今古文创 2021年45期
关键词:叙事学伊万

【摘要】《套中人》的解读多侧重于别里科夫的隐喻义,但通过叙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整个文本叙事结构呈现为一个“套子”,别里科夫、布尔金、伊万……所有人都是套中人。其中伊万更加特别,只有伊万意识到了自己也是套中人这一生存困境并且发出了改变现状的呐喊,这声呐喊也是《套中人》的深层意蕴所在。

【关键词】套中人;叙事学;别里科夫;布尔金;伊万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5-0017-02

《套中人》作为外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选入语文教材,而由于选入时编者进行了删改,所以在阅读时跟着布尔金的叙述很容易产生和布尔金一样的看法,即别里科夫是应该否定的异类,而“我”和他不同。但是通过阅读原文,以叙事学和新批评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套中人”指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所有人,文本不是为了嘲讽个例而存在,而是为了揭示一种生存的困境。

一、装在套子里的《套中人》

《套中人》呈现出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框架,它的叙事有两个层面:文本的开头部分是故事外的叙述者在叙述中学教师布尔金和兽医伊万的一番对话,这是最外层的故事。接着是作为故事内的叙述者——布尔金,给伊万讲别里科夫的故事,这是“故事中的故事”。最后又通过伊万对“套中人”的评论回到最外层的故事,于是文本结构形成了一个“套子”,把别里科夫的故事装在里面。由于敘述的分层,使小说产生了不同层面上的人物,他们各具形象特点,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丰富了小说主题的题旨意蕴。

二、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整个文本的主体是布尔金叙述的别里科夫的故事,而他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向伊万说明像村长的妻子玛芙拉这样性格孤僻、像蜗牛一样想竭力把自己缩进封闭环境里的人并不少见,也就是说,在布尔金眼里别里科夫也是一个封闭自己、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

布尔金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在一开始就告诉受述者别里科夫在两个月前去世了,这就制造了悬念,让人产生疑惑: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死?他的死和他的性格有关吗?布尔金在讲别里科夫的故事时用的叙述语态主要为自由引语,这是因为自由引语是叙述者在临摹叙述对象进行讲述,与叙述对象更接近,能够让受述者更直观地认识叙述对象,以自由引语的方式模拟别里科夫与人们的对话,就像给受述者再现别里科夫生前的画面一样,可以使受述者更好地了解并相信叙述者对别里科夫的叙述。

另外,在布尔金的叙述过程中,多次出现了干预性叙述,这些叙述带着布尔金强烈的主观情感。他说别里科夫压得自己透不出气,这个“压”字把别里科夫形容得非常强势蛮横,而把别里科夫的去世说成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①则更为明显地指向了对别里科夫的否定。并且,布尔金在介绍别里科夫时,不仅从套鞋、棉大衣、给所有东西装上套子、支车篷等外貌和行为上嘲讽别里科夫,还提到别里科夫胆怯迂腐、躲避现实生活,给受述者呈现出一个多疑、孤僻、被套子套起来的别里科夫形象。

三、装在套子里的众人

布尔金作为故事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同事,他的叙述从整体上看是外聚焦于别里科夫的。一方面,从布尔金的叙述来看,他只是与别里科夫关系一般的同事,只不过恰巧住在别里科夫对面,所以对别里科夫的事情更了解,但是作为一个外人,他无法进入别里科夫的内心世界,以别里科夫孤僻的性格也不会告诉布尔金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布尔金只能外聚焦于别里科夫进行叙述,那么,偶尔出现的对别里科夫心理活动的叙述,其真实性就值得商榷,比如“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他生怕会出什么事……”极度封闭自己的别里科夫不可能允许别人在自己睡觉时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自己,更不会在醒后告诉别人自己睡觉时的状态,布尔金如何知道在被子底下的别里科夫在想什么、梦见了什么?这说明布尔金在叙述时不自觉地加入了自己的推测和想象,所以布尔金对别里科夫的叙述极有可能是片面的。

从另一方面说,布尔金并不愿意去真正了解别里科夫的内心,因为他瞧不起别里科夫,他说:“那种性情孤僻、像寄生蟹或者蜗牛那样极力缩进自己的硬壳里去的人,这世界上有不少呢。” ②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那些人懦弱胆怯,不合群,我和他们不一样”,即布尔金认为别里科夫是个很糟糕的人,而自己与别里科夫是不一样的。

布尔金对别里科夫进行了否定,但是他没有思考别里科夫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思考为什么别里科夫死后生活依然和先前一样,而是仅仅把别里科夫当作了异类进行嘲讽,或者说,他把自己摆到了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有意地与别里科夫拉开了距离,但是隐含作者并不认可这样的态度。”

在外层故事中,伊凡与布尔金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差别,他认为别里科夫确实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套中人”,但同时“我们住在城里,空气污浊……这一切不就是套子吗?” ③很明显,隐含作者这是借助伊万的话对布尔金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并发表了“我们”都住在套子里的观点。因此,布尔金的价值判断与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并不一致,他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在他的叙述中只有别里科夫是“套中人”,而自己和城里的其他人则是有思想的、极正派的人,可事实是不光别里科夫,包括布尔金、城里的其他人、伊万都被装在了套子里,唯一的区别在于别里科夫表现得更强烈,连外表和行动都有了套子的阴影,其他人则表现在思想上,不容易被人发现。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套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物品,也不仅仅针对别里科夫,它在文本中有着多重隐喻。文本所说的“套子”表面上看是别里科夫的套鞋、雨伞、大衣、等外在的实物,其实它隐喻别里科夫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就像“套子”一样束缚着他,也束缚着他身边的人,这是第一重隐喻。那么为什么他身边的人甘愿被别里科夫束缚呢?“全城都受他辖制呢!” ④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怎么会有如此威力呢?他们表面上看是害怕别里科夫这个人,实际上是害怕别里科夫所遵循的那一套规则,可以说全城人的思想也是被这些规则“套”起来了的, “套子”指的就是当时严格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这是第二重隐喻。由此可见,文本题目《套中人》并不仅仅指别里科夫,也指生活在那个社会环境下的众人,他们都被无形的“套子”套住了思想。

四、对改变现状的呐喊

布尔金是别里科夫故事的叙述者,按理说应该对这个故事有准确深入的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把别里科夫视作异类,认为是别里科夫慎重、多疑、纯粹套子式的论调在压迫他们,布尔金和学校的其他教师都认为自己比别里科夫正派、聪明,可是他们和别里科夫有多大分别呢?布尔金说由于闲得無聊,人们什么事都做过,并且认为那些事都是不必要的蠢事。这话听起来很正直,可是他明知别里科夫不适合结婚,转眼间不是也和太太们一起撮合别里科夫的婚事吗?他们标榜正派、厌恶虚伪,殊不知自己也是虚伪之人。

相反地,当布尔金叙述别里科夫故事时,故事的受述者伊万看出了故事的实质,并有意向布尔金讲述,希望得到他的认可和回应,但是并没有成功。伊万在布尔金的叙述过程中曾说过三次“问题就在这儿了”,可是布尔金并没有予以回应,那么问题究竟在哪儿?通过伊万在结尾部分的议论,隐含读者可以推断出,“问题”就在于大众自身的懦弱、逆来顺受、是非不分和浑浑噩噩,就在于身在套中而不自知,这是人的生存困境。

布尔金和伊万面对着相同的故事内容,谈论的却是不同的话题,虽然他们所处的现实生活早已通过叙事的隐喻关系与故事主人公的现实浑然一体了,但一个觉悟了并决意改变,一个却茫然无知并又拒绝启迪,这就产生了反讽的效果,故事的叙述者嘲笑套中人却不知自己也是套中人,对自己所讲的故事没有深刻的认识,反而是受述者看得透彻。

如果说文本通过次级叙事揭示了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主题,那么,当叙事回到初级叙事框架时,隐含作者借助伊万揭示了关于所有人的主题。伊万最后的议论其实是隐含作者想要通过故事的接受者受到故事的启示,来使现实生活中的读者觉悟并投身于改变现状的行动之中。

五、结语

对于《套中人》,能很明显地读出文本中对别里科夫的讽刺意味,可以说它是在批评像别里科夫的一类人,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别里科夫并不属于某类人,而是代表着所有人,隐含作者不仅嘲讽了别里科夫,同时也嘲讽了不可靠叙述者布尔金和他的同伴们,甚至把自己也纳入其中,这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沉思考。大家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明知道应该如何做,却任由自己向相反面发展,明知应该正直,却戴上虚伪的面具,更可怕的是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生活在“套子”中而不自知。伊万最后的议论,是觉醒者发出的呼吁,只可惜布尔金的回答是“睡吧”,大众并没有兴趣去改变,而是选择继续沉睡,只剩下觉醒者的叹息和更深远的思索。

注释:

①②③④(俄)契诃夫著,汝龙译:《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第158页,第170页,第160页。

参考文献:

[1] (俄)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M].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邓颖玲.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媒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钱理群.《套中人》结构上的“套子”[J].语文学习,1994,(10).

[6]祖国颂.《套中人》的叙事特点及其主题意义新探[J].俄罗斯文艺,2007,(3).

[7]姚腾.外国小说的叙事视角分析及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刘家利,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叙事学伊万
书评:《独一无二的伊万》
跳雪堆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伊万卡斥责主持人提问粗鲁
On the using of flashback approach at the beginning of Nettles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伊万的爷爷真麻烦
语法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