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古法腐竹的倔夫妻:走最崎岖的路,看最美的风景

2021-11-24丹颜

妇女 2021年10期
关键词:腐竹阿妈

丹颜

8月的柳州,夏意正浓,天明欲曙。晨雾笼罩着寂静的小山村,一间亮灯的小屋里传来“咯吱咯吱”的石磨声。里间一对小夫妻正忙碌着,男的推磨,女的蹲在土灶前烧火。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白花花的豆浆翻滚,豆香四溢。小屋里热气蒸腾,两个人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打湿了。

他们是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正殿村盘龙屯的村民,这对85后小夫妻,曾先后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丈夫邓崇坚曾是公务员,前途无量;妻子韦珊曾是年薪近百万的女老板。但如今,他们双双回到大山,当起了作坊主。3年来,他们无数次失败,赔尽百万身家,只为传承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

我看好这个项目,也看好你

邓崇坚和韦珊从小一起长大,是青梅竹马的好玩伴。1986年出生的韦珊是个壮族姑娘,她12岁丧父,和阿妈相依为命,早年的经历造就了她独立、能吃苦的品格。2005年,韦珊考入西安一所高校,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

为了方便照顾阿妈,2010年,韦珊来到距离家乡170公里的旅游胜地桂林。聪明能干的她买来大巴车,自己搞起了旅游。接下来的3年里,她越战越勇,陆续开了一家旅行社、两家饭店,还在市区给阿妈买了一套房子,存下一笔不菲的养老金。

不到30岁就步入了中产阶层,一切顺遂而美好。然而,这种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2015年的一天,阿妈被查出患了乳腺癌。韦珊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寻医。住院治疗后,阿妈的病终于稳定下来。医生告诉韦珊,好心情和健康饮食有利于身体康复。韦珊便买来各种膳食书,查阅了大量资料,亲手做饭给阿妈吃。但韦珊越研究越发现,市场上的食材都不太好,不是添加剂太多就是不新鲜,原料不行又怎么做出营养健康的饭菜呢?这让她很无奈。

不久后的一天,韦珊回家乡办事,偶遇发小邓崇坚,许久不见,两人一起吃了顿饭。席间,他们回忆起童年,感慨良多。邓崇坚夹起一块腐竹,皱眉道:“现在,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前的味儿了。以前咱村家家户户都做腐竹,现在没人做了。你看这腐竹,根本没豆香味,吃起来像嚼塑料袋一样。”

童年的记忆像跑马一样被翻出来。小时候,每天夜半,阿爸起来磨豆,阿妈生火,韦珊每天伴着磨豆子的“咯吱”声入睡,山里的清泉水做出的腐竹,口感劲道,好吃极了。韦珊的眼圈红了,是呀,那是属于阿爸特有的味道。

那晚回家后,韦珊久久不能入眠,脑子里一直回味着童年的豆香味,如果讓妈妈尝尝这个味道,她一定非常开心。这铁锅古法制腐竹是家乡盘龙镇的特产,从清代传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可惜,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眼看就要绝迹了。

第二天,韦珊给邓崇坚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特别想学做腐竹,邓崇坚给了她很多建议,就这样两人又聊了很久。那段时间,两人有空就一起研究腐竹。韦珊觉得,安全食品是未来的主流,做健康腐竹,不仅能传承下老祖宗的技艺,还是一个创业的好方向。此时的邓崇坚在当地做公务员,工作虽稳定体面,可他觉得有些沉闷,在韦珊身上,他找回了久违的活力和激情。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邓崇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韦,你未嫁我未娶,要不,咱俩恋爱吧,一起做腐竹好不好?”韦珊愣了足足5秒钟,然后她听见自己的声音,“行啊!老邓。”

从此,两人经常在电话里一边谈恋爱一边谈创业。从小一起长大,邓崇坚十分了解韦珊。但还是忍不住问她:“老韦,万一咱俩赔了呢?”韦珊说:“我本来也是两手空空打天下,大不了从头再来,倒是你,为了这个,放弃了前途无量的铁饭碗,你想好了吗?”邓崇坚说:“我看好这个项目,也看好你!”

2015年9月,邓崇坚辞去了公职,韦珊也转手了桂林的公司,两人联手创业。经过多番考察,他们最终将厂址定在了家乡盘龙村,这里有纯净的山泉水,有两个人成长的足迹,更重要的是,有阿爸的味道。这想法温馨而浪漫,然而,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什么叫自讨苦吃。

创业有风险,爱你没商量

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显然,韦珊和邓崇坚选择了特别崎岖的一条。被现代社会淘汰的古老手工艺,必然有它消失的理由,可在这对恋人眼里,让它保存下来的理由只有一个:健康。

为了保证食材健康,韦珊和邓崇坚选用柳州当年产的本地非转基因黄豆,产量小、价格高。为了保证品质,白天,两人开着车到处收购,三五斤、十斤八斤,一点点收上来。后来,为了保障货源,两人干脆扛着锄头垦荒种豆。累了,就坐在田埂上,看看云、吹吹风,彼此贴着对方的背,感觉无比踏实。

夜里一两点,韦珊和邓崇坚的小作坊就开始忙碌起来。磨浆、洗浆、煮浆,凌晨5点开始上锅起皮,古法制腐竹最讲究手头上的功夫,铁锅里的豆浆温度需要保持在80℃左右,每隔12分钟拉起一张豆皮。为了保持手的灵活度,手套不能戴太厚。每天拉8小时的腐竹,手指头被烫肿了,一碰就流血。作坊里温度高达四五十度,韦珊中暑晕倒过好几次,但她硬是坚持下来了。邓崇坚心疼她,磨豆腐和拉腐竹的活每次都抢着做。

3个月后的一天,韦珊和邓崇坚把自己做的腐竹成品给乡亲们品尝,大家惊喜地发现,他们做出了儿时的味道。“十几年了都没吃过那么正宗的腐竹。”听着大家的夸赞,韦珊和邓崇坚相视一笑。

事业迈出第一步,爱情也瓜熟蒂落。2015年12月,韦珊和邓崇坚在家乡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婚后没几天,乡亲们发现,他们的磨房半夜又亮起了灯,吱吱呀呀的磨磨声,在深夜里显得那样清晰。

腐竹试验成功,投产却依然困难重重。首先是培训工人难度大,手工制作腐竹,每一道工序环环相扣,只要出一点差错,一锅腐竹就会全军覆没。其次是腐竹容易发霉,储存很难把握。连续好几个月,韦珊和邓崇坚每天都开车去扔腐竹喂猪,每个月十几万投进去,两人的积蓄很快所剩无几。那阵子,乡亲们一看到他俩,就招呼:“又喂猪去?”最开始,猪见了他们热情地往前拱,到了后期,猪都不理他们了。为了缓解气氛,邓崇坚不忘和韦珊开玩笑,“老韦,你看,猪一见你怕得直哼哼。”

2016年4月,邓崇坚的父亲因为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需要邓崇坚全天照顾。整整半年,韦珊独自挑起了大梁。腐竹技术不稳定,厂房要扩建,买原材料,工人开支,每一项都需要钱和精力,韦珊忙得焦头烂额。因为做腐竹太辛苦,工人流失得厉害,韦珊只得白天当老板,夜里当工人。工厂离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可她一连几天不进家门。

4月的柳城县,气温已高达30多度,工人们挥汗如雨。邓崇坚在热气蒸腾的作坊里找到了专心致志拉腐竹的韦珊。看着妻子忙碌憔悴的样子,这个大男人眼眶湿了,他二话不说,把韦珊拉到一旁,自己干了起来。韦珊说:“你去照顾爸,这个我来。”邓崇坚的鼻音有点重,“说好的一起创业,缺了老板怎么成?”

腐竹的品质总算稳定下来,乡亲们开始佩服起这对小夫妻,不少人把孩子送到坊里做工,跟他们学习。韦珊夫妇很快拉起了有20多个工人的稳定队伍。2016年6月,古法腐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那一天,韦珊特地去了一趟阿爸的坟前,边哭边笑,“爸,老祖宗的手艺保住了。”

但此时,两人已经赔进200万积蓄,还有100万的贷款。古法腐竹的销路却堪忧。韦珊和邓崇坚算了一笔账,转基因大豆只需要2块钱一斤,而广西本地非转基因黄豆要卖4块左右,原材料上就贵了一倍;人工方面,机器腐竹400斤黄豆只需3个人,而手工腐竹需要10个人才能完成,人工上多出了近3倍;在产量上,机器腐竹比手工腐竹多50%的产量;此外,因为没有添加剂,手工腐竹的保质期只有3个月。眼看成堆的腐竹摆满仓库,韦珊和邓崇坚伤透了脑筋。

最崎岖的路上,藏着最美的风景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的灯,一盏是勇气的灯。所幸,在夫妻俩创业的过程中,这两盏灯一直都在。经过思考,韦珊和邓崇坚决定主动出击,亲自跑销售。

2016年7月的一天,柳州一个腐竹展销会上出现了一对打扮朴素的小夫妻。他们的腐竹卖相太差了,颜色不鲜亮、色泽不均匀,整整一上午,展位前无人问津。直到下午,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不经意路过,忽然停下来,两眼放光道:“这才是真正的腐竹,几十年没见过有人做了。”韦珊觉得遇到了知音,忙说是自己做的。很多人围过来,诧异地看着夫妻俩,连连摇头,“不可能,看你们的样子也不像是做腐竹的人。”韦珊和邓崇坚哭笑不得,“难道我们就这么不像能吃苦的人?”

不管怎样,这次展会给了他们不少信心,至少人们对健康食品还是认可的。他们开始深入社区,凌晨5点,两人开着车进入县城小区,用电磁炉支起锅灶,熬上一锅豆浆,现场制作腐竹,请大家品尝。看见城管,两人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开着车就跑。有时候刚支上锅,天下起雨来,两人又狼狈淋了一身湿。

韦珊和邓崇坚去各大饭店推销,老板们对腐竹的味道十分认可,可一谈價格,又纷纷摇头。最后,俩人渐渐摸出了门道,他们专门去一些打着土家菜、私房菜等招牌的饭店,终于和几个饭店老板达成了长期购买协议。

除了线下,两人还在网上经营了腐竹的自营平台和淘宝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韦珊夫妇的腐竹。法国美食博主戴兴然听说了他们的故事,漂洋过海来到盘龙村,品尝过后,赞不绝口。2017年,夫妻俩终于盈利了50多万。

从恋爱到创业再到结婚,经过几年来的婚姻生活和共事的磨合,他们彼此之间更加了解对方,感情也越来越稳固了。当有意见相悖时,从最初的一争高下,学会了冷静下来,再慢慢沟通。

韦珊觉得,邓崇坚是个暖男,生活上家务全包,也会包容她的小情绪。两个人曾经因为经营理念吵起来,韦珊扯开大嗓门,说:“我要跟你决战!等我上网选一样武器先!”邓崇坚笑着连连投降,“不用选了,买个喇叭回来你就赢了。”

邓崇坚觉得,自己才是创业过程中最大的赢家,和韦珊在一起总有数不清的快乐和活力,这是以前的生活里体会不到的。从开荒种黄豆,到开三轮摩托车去拉柴、劈柴……农民干的最苦最累的活,她都干得有模有样,从不叫苦,不仅如此,她还总能给自己找出乐子来。有一次,韦珊的闺蜜过生日,韦珊和邓崇坚做完一天的腐竹,手都没洗干净,就跑去给闺蜜庆生。派对上,韦珊变身时尚辣妹,她身着性感的礼服,却偷偷伸出脏兮兮的手指……看着妻子可爱的样子,邓崇坚哈哈大笑。

韦珊说他们两个性格相似,比较犟,也比较执着。正因如此,他们才能把一份如此艰难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目前,已是二宝妈妈的韦珊依然元气满满,今年7月,她被柳州妇联评为“柳城巧娘”。

对未来,夫妻俩有着自己的计划。今年年初,他们跟柳城县政府正式签约,获批21亩地。他们打算做一个非遗研学基地,弘扬传承非遗文化,扩大60条铁锅腐竹生产线,还要建一个即食腐竹的标准生产车间。

据说最崎岖的路上,藏着最美的风景。他们两个就像他们所种植的小黄豆,顽强扎根在故乡的土地上,一路携手,与清风日月相伴,看着最美的风景,做着最爱的事。编辑/纤手暖

猜你喜欢

腐竹阿妈
好腐竹 表面光易折断
家常养生菜——海带拌腐竹
蜡梅一树绽放
赣州腐竹来自原乡的美味
姐姐牌小幸福:看腐竹七十二变
腐竹能燃烧 说明含了胶?
为了失去
为了失去
美味腐竹
阿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