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意义

2021-11-24刘建钦

活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持续性就业指导毕业生

刘建钦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结合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教育实践来看,我国高校仍然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技能培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足。高校学生缺乏稳定、科学的就业指导,在未来进入社会生活时就难以适应,无法很快融入自身工作岗位,熟悉规则和纪律。所以近些年来,大学生跳槽现象频繁发生,还有的学生甚至抵触和排斥工作,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出来工作。就现在的社会舆论情况来看,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也不是特别理想。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激增,然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显然有待完善,大学生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理论强、实操差的学生仍然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单位岗位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建设需要,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增大,优势渐无,不管是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这更加证明了持续性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就是针对就业开展一系列培训、教育和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使大学生对就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理性选择就业方向及岗位。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技能,使大学生可以实现顺利就业和正确择业。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仅是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成功地获得一份工作,更要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有正确的观念和全面的认识,使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明确不断努力奋斗的方向,投身实践,最终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持续性就业指导就是指高校长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包括从大学生入学之日起到毕业后仍未找到工作的一段时间,还包括一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学生的指导工作。相比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持续性就业指导覆盖面更广,时间更长,能够全方位、持续性地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持续性就业指导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结合对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不够全面而深入,师生普遍不具备较强的就业指导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的就业依然取决于其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对专业技能的把握,并且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同实践技能强化之间相互独立。有些想要创业的学生难以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也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合适的创业条件。整体来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意识不强,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队伍专业性不足,进而导致学生就业指导无法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相匹配。

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应届毕业生,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持续性较差,就业指导工作不全面、不连贯。教师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也是单纯地给学生做一些就业指导,并没有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为其进行科学长远的规划,不能够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和市场需求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并提前帮助学生储备必要知识,增强心理素质,以至于很多学生临近毕业时依然比较迷茫,盲目地“随大流”,老师说什么、家长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错失了最佳的就业时机,也错过了很多宝贵的机会。真正有效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开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来为其安排持续性强的、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可以早早树立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和择业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实践中游刃有余,有条不紊。

三、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意义

(一)充分体现了高校育人职责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毕业生乃是社会优质的人力资源,高素质、技能强的劳动力是未来推动社会建设与进步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关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高校毕业生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每年,多数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依然能顺利就业和择业,但是总会存在一些毕业生就业难、择业难的问题,这并不单是学生个人因素造成的,更有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不够到位。高校必然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这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矛盾,提升整个社会就业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充分履行高校育人职责的体现,彰显了高校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水平,反映出了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二)利于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持续性就业指导工作要从学生入校之日开始,持续到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予以纠正与完善。我国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并没有主动参与大量社会实践,熟悉社会就业环境,所以不乏一些存在好高骛远、自尊心强、自负等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毕业之后选择工作时,难以放下自身架子,无法主动放低自身姿态,先顺利就业,再进行择业,这会影响学生的发展。高校对学生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可以让学生建立对自身的客观认识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客观认识,明白就业到择业过渡的必要性,先参加工作,在岗位上磨炼自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解决,然后再摸索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内容,再确定合适的工作方向与岗位,努力之后满足岗位的需求。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锻炼自身心性的过程,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不自负、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就业方向与道路。

现阶段,整个社会的风气日益浮躁,很多人把薪资待遇看作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也影响到了高校毕业生,导致其根本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选择就业岗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高校毕业生才刚刚开始工作,对于自身未来的规划也要具备长远的目光,要将自己的优势全部展现,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使自身的奋斗与努力有意义。

(三)提升就业率,保证就业质量

对比一些仍坚持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改为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的高校的实例,可以发现,后者比前者更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率,开展了持续性就业指导的高校毕业生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也要比其他学生高,离职和跳槽现象明显减少。显而易见,高校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提升整个社会的就业质量。

无论是传统的就业指导还是持续性就业指导,对象不变,主体不变,但是要在意识形态、方式手段、指导内容上做出改变,为的就是让高校学生能够同社会实践接轨,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生活有更为理智的认知,提高其综合能力,这样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就可以“跳脱出来”,学校和教师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够真正体现价值。

四、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的措施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想真正保证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和教师都必然要做好长期部署和战略规划,结合以往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践的分析,对当前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的问题和原因,或者在就业之后无法满足自身身心发展需求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度分析,以此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有效指导和培训的依据,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一切工作必然要服务于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做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匹配,要穷尽一切措施来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动所有离校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

高校持续性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自开学之日起,学校就要结合对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所出台的各项政策与规定的分析,结合对目前社会就业形势及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的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更加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高校不仅要开设独立的就业指导课程,更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就业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把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完善综合性就业指导体系。对于一毕业就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更要对其开展一些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活动,加强同各企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开设岗前实训课程,根据企业单位的实际需要来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校企合作。

结 语

国家和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愈加重视,各大高校需要明确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就业环境的客观认识,强化学生的就业观,优化学生的职业观,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每一个优秀的学生输送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彰显高校教育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持续性就业指导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什么是HPV持续性感染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哲理漫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