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多元文化对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1-11-24潘伟锋

活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党校政治

潘伟锋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委党校,韶关 511100)

一、多元文化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的定义

“多元文化”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末,在美国某大学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引领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潮。随后,随着多元文化的演变,其又逐步涵盖了历史观念、思想教育、政治态度等多种理论。多元文化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共存的多种文化形态,具体表现为各群体之间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进步,不同国家和地域之间的联系也在逐步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因不同国籍、不同地域所产生的思想文化差异。可见,人类文化愈加文明,信息沟通就愈加顺畅,致使新文化不断产生并层层叠加,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整体框架。

(二)多元文化的作用

多元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作用分别体现为以下几点:①多元文化的综合性,有利于辨别并清除文化的中心主义、霸权主义;②多元文化的演变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由文化隔绝性逐步转变为文化敞开性;③多元文化充实了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党校学员的思想,明确了党校学员的政治立场;④多元文化为党校学员清楚认识自身的价值取向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思想政治教育同文化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目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定义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个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该定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内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遵循的规律、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二是“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该定义的侧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人类文明产生并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相关文化诞生、发展的过程,因此,诸多学者提出“人的社会即人类文化的社会”这一观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且在一定形式下沉淀并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当今各种新媒介提供的便捷通道,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一言一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印记,丰厚的文化基础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文化左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方面,多元文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带来了利与弊。在其良性发展下,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多方面拓展的同时,还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增添多元化的发展;反之,相对不良或复杂的文化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率和影响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三、多元文化对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的多元延伸和外来文化二者同时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国人民的意识形态,影响了我国的人文精神。而党校作为弘扬我们党的思想、培养党员干部的主要部门,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出优秀党员及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

目前,多元文化对党校的思想教育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的影响。

(1)多种意识形态的碰撞、融合,显现出繁杂性,党校在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塔尖”位置,是思想和理念协作的第一线,也是多元文化互动的前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腾飞,新的技术为国外的政治文化传播搭建了便利路径。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党校意识形态角逐从对抗、冷战等传统形式转变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使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呈现出繁杂性。

(2)在外来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出现了“校正”马克思主义的消极现象,使部分学员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模糊认知,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的思想派系之一,不应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心思想,这实际上是在扰乱党校思想教育秩序、混淆党员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无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致使党校学员陷入文化认同危机。同时,也直接导致我国的文化安全受到影响。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集体主义这一价值观念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大力提倡,其倡导个人利益需服从集体利益,作为个人应维护集体利益不受侵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多种文化借助网络途径传播至我国,其中不乏一些庸俗娱乐和庸俗网络文化,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思想教育事业,也影响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较弱的社会责任感、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攀比风气严重、理想信念模糊、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淡薄等诸多方面。多种文化及价值观的融合、冲击,使个别人对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心理,更有部分外来文化的宣传者对我们的人民展开思想侵蚀,试图动摇我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冷却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党员队伍作为先锋队伍,应更加坚定其爱国、爱党的信念,摒弃散漫、崇洋思想。因此,党校作为培养、教育优秀党员的教育部门,在多元文化大环境下,应第一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确保党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序地进行。

四、探索多元文化下开展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主流意识

多元文化浪潮下,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强化其主体性入手,创新党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在整合多元文化的过程中,达到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与优化的目的。党校是弘扬党的基本思想和培育优秀党员干部的主要一环。因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范畴的主导位置,引导学员用科学的、理性的态度面对他国文化浪潮,是党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党校需组织学员重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学员通过有效学习,增强自身自觉性和理性思维,从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二)重视外来文化的选择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党校应顺应时代脚步,以民主、开放的态度,接纳外来文化,发挥我们自主选择文化的能力,针对外来文化运用“去糟粕、留精华”的方式,汲取适用于当今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来文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单一、传统的文化向多元文化进行变迁,从文化拓展层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构建优良的文化选择模式,引导学员迈向正确的文化发展大道。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建设

党校应加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因物质文化蕴含着育人的能力,可从生活层面去调动并去强化学员的思想意识。例如,党校内的实际环境的建设、校内景观的建造,校内所需设备的安置,不仅可以侧面展示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可进一步辅助学员更好地开展学习与生活。与此同时,党校还应加强精神文化载体建设,要求教职人员在思想政治授课过程中,大力加强理论与实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以达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全面发展的目的,并在科学的教育工作载体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四)创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

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学员的学习中来,再到学员的工作生活中去,最大程度地落实全面参与、全员关注、共同协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在多元文化框架上,从学员自身的多方面入手,激发其探究、互动精神,并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党校可建立校长、教师和学员三者之间联动的工作体制,将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全面培养学员政治素养,使学员成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佼佼者。

(五)创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党校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持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因此,新媒体就成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兴载体,党校还可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宣传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及最新成果提供便利条件。

结 语

综上所述,党校应注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认清多元文化对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同时,党校应保证思想政治的主流意识,在各种外来文化选择上采取扬长避短的办法,以及探索创新工作体制、教育方法等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到推陈出新,将学员打造成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人才。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党校政治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党校人的忠诚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