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研究

2021-11-24

活力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主体分析

温 慧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鄂尔多斯 017010)

引 言

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内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揭示公共政策分析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肯定了公共政策分析在公共管理事业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为二者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内涵与联系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应对公共现实问题而制定、颁布的行动方针。除了这一宽泛的定义,公共政策还有其他角度的概念解读。无论学者如何定义、诠释公共政策,其深层内核都是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联系密不可分。政府强制力是施行公共政策的基础,是实现公共管理的重要媒介。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是以政府机关为首的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者在政策上施加公共权威,引导政策所涉及的具体社会问题向着政府所确定的方向推进。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涵盖国防、教育、卫生和农业等诸多领域,这一需求便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者需深谙公众需求,以实现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可以有效服务社会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者需不断重新评估现有的公共政策,搭建与相关公共政策相配套的风险治理框架,以防止它们过于陈旧,跟不上社会更迭变化的步伐。

我国的公共政策分析内容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相关科学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如何站在科学的视角上规范化分配公众利益、解决公众需求的痛点问题、为公共部门提供可持续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服务,将会是这一学科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范畴较广。在研究客体方面,公共管理既包含以政府机关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对政治、经济、社会行政事务的管理,也涵盖科、教、文、卫、体等不同类型的公共事业;在研究主体方面,公共管理者是公共权力的“一把手”,集权于一体。

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两者在概念上常有重叠交叉的部分,而公共管理属于上位概念。在研究方法领域里,公共行政管理主要运用政治行政学等学科知识,重点分析以政府机关为首的公共机构的具体角色、主要功能等内容,而公共管理主要运用宏微观经济学、财政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着重强调政府和非营利管理。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就是一个问题:公共管理的主体如何执行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负责公共政策的起草和民众意见征集、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工作,但公共政策的管理者并不局限于政府领导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西方国家的公民有能力通过参与公民投票等方式,或针对特定的社会议题向政府部门请愿,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决定。如果出现了公共政策与公民意志相冲突的局面,公共管理主体应确定是否存在着接受度更高的替代政策选项。

除了制定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主体还负责监督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这种监督既包括从上而下的权力监督,又包括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执行程度最大化。公共政策的执行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管理的质量,否则再完美无缺的公共政策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痛点问题,无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且一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无法预见的问题可以在政策监督过程当中被及时发现和整改。与此同时,公共管理的主体还有解读公共政策的功能,各级地方政府应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各地公共政策的执行程度与自由裁量度可以在恪守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在公共政策的起草、制定、监督、落实的过程当中,公共管理的主体需要重点关注政策能否真正解决公共问题,并对民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基本的步骤有:确定一个社会现实问题,收集且证实该社会问题存在的资料;调查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确定当前公共政策对于该社会问题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解决方案,分析备选选项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评估实施该解决方案的成本收益是否合理。在采取了这些步骤之后,公共管理的主体在考虑了外部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后,着重推动公共政策的有效施行,扫清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以公共利益和民众福祉为主要目标,完成自己的终极使命。

二、价值及作用研究

(一)增强必要性

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涉及社会心理学分析、财政管理分析、科学模型设计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风格以科学合理、高效简洁为主,研究的目的是不断推动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共政策学为公共管理事业提供了极大的“前进推力”,二者的关系是由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公共管理事业蓬勃发展,巩固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二)增强科学性

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不是纸上谈兵,所运用到的工具性方法和模型都建立在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具体涵盖数学、统计学、社会心理学、财政管理学、互联网云平台技术、博弈论、工程科学等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公共政策的分析人员会根据相关事实证据及历史经验来确定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研究出一系列的替代方案,并推荐最佳方案。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公共政策的分析人员采用的政策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具体包括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而定量方法包括一系列统计技术,如描述性统计、预测方法、回归方差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这种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性,避免了在公共管理中决策过于主观随意的局面。

(三)终极目标一致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公共管理的终极目标趋于一致,均是以公共利益、民众福祉为根本出发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所以研究公共政策就是在为做好公共管理工作打基础。在分析公共政策、研究公共管理问题的时候,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会站在公共利益的高地、民众的角度上监督政策执行情况、政策目标和目的,评估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权衡各种公共政策的成本收益问题。

(四)推动目标实现

在公共政策的起草、制定、落实、监督等环节里,公共管理主体一直在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动态制衡公共利益,高效处理公共事务,协调公众群体的矛盾纠纷。没有良好的公共政策作为公共管理事业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供血,整个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与此同时,当公共管理事业面临较大的现实问题且已经触动原有政策的时候,对公共管理主体来说,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革除陈旧无用的公共政策、推出新的公共政策才是“治标又治本”的良策。

(五)保障主体地位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事业的第一层“外衣”,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最直观展现,更是公众感知到公共管理的直接媒介。在这一基础上,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起着保障主体地位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公共政策定性、定量分析展现出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知识型风貌;高效运转的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展现出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实干形象;进行有效监督的公共政策展现出了公共管理主体的服务型本质。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推行来巩固自身公共管理的主体地位。

(六)提供有效刺激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公共政策学科的创新发展就是在为公共管理事业“添砖加瓦”。20世纪后半期,各大高校公共政策学科的兴起为公共管理事业提供了极大的人才支持,为之后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进步。

(七)理论联系实践

公共管理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较难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而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就是在学校与政府、公众与政府、理论与实践之中搭建桥梁。公共管理学科的学习者或工作者都需要将理论联系实践,既要熟悉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和量化分析技术,也要牢牢掌握世界局势和本国实际国情。

三、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坚持追求实效

公共政策的起草、制定、执行与监督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并不是政治家手中的一张草稿纸。坚持追求实效才能促进公共政策学科的长久发展,才能改善公共管理水平。

(二)坚持科学方法

具体社会实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是公共政策学科的立身之本,是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之石,是整个社会能够正常、高效运转的基本保障。

(三)合理分配利益

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前提,是公共管理事业的第一法则,坚持社会利益的动态制衡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构建廉洁政府

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离不开良好的公共政策的支持,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中不断贯彻落实正确的社会政策、解决人民生活的痛点问题,提升公众的幸福感。

结 语

公共政策分析在公共管理事业当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巨大,拥有着雄厚的科学技术支持、优良的运行机制和突出的社会成效。相关学者和官员分析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及作用,思考公共管理主体的运转与管理模式,将会为现代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一个新的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主体分析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中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
公共政策社会心理逆效应原理
——基于心理控制逆效应理论视角
论碳审计主体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何谓“主体间性”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