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乡村振兴的时代步伐
——以广西桂林为例

2021-11-24周秋文

活力 2021年18期
关键词:桂林市桂林攻坚

周秋文

(临桂区委党校,桂林 541199)

一、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的概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概念,是针对我国的农业、农民、农村三方面实现全面振兴与发展的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该战略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三是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四是完善农村农业的基本制度。

(二)脱贫攻坚与可持续脱贫

脱贫攻坚同样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特有的概念,主要是指2015—2020年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内,针对国内的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庄、贫困县区,利用精准扶贫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的一项重点工作。可持续脱贫是与脱贫攻坚“共生”的概念,指的是现有的贫困户经过政府补贴、提高就业、提高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内生动力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之后,达到稳定的“两不愁、三保障”状态,在今后的相应扶持政策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下,实现稳定、巩固、持久发展,帮助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固提升的一种状态。

二、开展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

(一)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人群广、差异大

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期间,其工作主要涉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主要面对的是贫困县、乡、村,主要针对的是贫困人口,并精确到户。从空间区域来看,国家层面的脱贫攻坚战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22个省市区,并且脱贫攻坚的重点是“三区三州”,以及中西部地区的169个深度贫困县区。然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扩展涉及全国所有的省份、乡村、农村人口和农村产业,因此它所要求的目标人群是全局性、整体性的。

(二)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任务更多样、更繁重

从总体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所涵盖的工作任务更多样,包括文化、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脱贫攻坚战略的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今后所要保持并继续向好发展的一环,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振兴要面对的工作更加全面,任务层次及繁重度更高,可以说它将会伴随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三)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少、局限大”

目前相比于城镇,农业、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这使得农业、农村在发展中一定程度地淡化了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真实需求,导致农村区域的生产性服务机构与相应组织、人员较为缺乏。农村产业的发展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桂林为例,目前桂林的农村地区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其他各乡镇主要还是靠种植金橘、柚子、砂糖橘等种植业来发展乡村经济。尤其是以生态文明享誉全国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更是以种植柿子、柑子、柚子为主,碰上果树癌症“黄龙病”,整片果园都得砍掉。上述产业的投入周期一般较长,并且效益获取较慢,同时为了达到更高的产量及品质,需要更加先进的产业技术支持,多种因素造成产业发展本身存在局限与困难。

(四)乡村公共服务机制不健全

在医疗方面,桂林地区部分村级卫生服务站的设施基本达标,但相关的软件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乡村医生缺乏,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育质量方面,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在城镇的教学系统中,课堂中投影仪、多媒体教具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在95 %以上,然而在乡村中小学中,此比例仅为51 %;市区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基本覆盖,比例为98 %,然而在乡村中小学中,代课老师数量为22 %,聘任制教师仅有40 %。

在文化娱乐方面,许多村民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较为复杂并且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同时会出现乡村群众需要的文化娱乐内容与时代不同步的现象。

三、实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急需优化升级

桂林市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虽然有发展相关产业项目,将振兴资金投入农村地区企业,经营主体能够自主获得对应项目,政府获取的固定收入,每年进行差异化分配给农村居民及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但是在上述发展过程之中,却忽视了农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没有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使得群众自身在乡村产业发展中难以实现持续性发展,影响乡村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

乡村农业还是“靠天吃饭”。桂林市的地质条件复杂且脆弱,汛期时山体在雨水及山洪的冲刷下极易造成地质灾害,因此生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较为困难。在调整地区农作物后,生产技术及应用需要时间适应,使得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较难。同时,市场中的种子、化肥等价格一路上涨,调控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业发展成本。

(二)乡村公共服务缺少重要供给

在医疗方面,目前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少较大,医疗保障及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村社区多为乡村医生服务站,医疗水平与城镇具有明显差距。乡村医生除了负责看病村民,还需要负责公共卫生事务,其日常工作量较大,无法有效发挥医疗保障方面的作用。

在教育方面,虽然市县经常为乡村地区组织教师培训,但是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地市教师的差距较为普遍,即便当前网络信息环境较为发达,但乡村地区的教学技术及设备条件仍极大地遏制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文化娱乐方面,可以看出文化对农村的输出力度不足。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多流于形式,甚至在部分乡村地区,其文化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失调,许多地区的乡村没有将文化传播作为乡村振兴的工作之一,导致乡村文化无法发展。因此,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不仅不利于乡村振兴,还会间接阻碍其有效推进。

四、解决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以桂林市为例

(一)加强、提高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日益凸显的问题背景下所提出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工作进程之中,务必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发展导向,推进产业化、科技化、绿色化、品牌化、精致化发展模式。桂林市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所差距,工业发展较为乏力。但桂林市自然生态极具优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同时桂林是“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其资源环境有较大的可利用潜力,产业发展空间大。因此,在今后的乡村振兴进程中,首先要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出发点,做好乡村基本产业布局;其次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产业间的融合;最后,应将农业与本地旅游业充分结合,开展农业体验、农业风光、农家乐等形式的活动,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能力。

(二)强化乡村治理,促进有效治理

以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来看,乡村振兴与基层党组织是密不可分的。桂林市利用驻村工作队的形式充实了乡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提高了乡村基层的凝聚力、执行力。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桂林市应更加注重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统筹各类型资源与优势,精准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同时,采用“强带弱、快带慢、抱团协同”等模式,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开展农业示范村与其他普通村党组织的“结对”活动,走出一条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新道路、新途径,最终构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村法制组织多位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治理体系。

(三)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桂林市被设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桂林旅游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也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桂林要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要求相一致。桂林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0.91 %,并且处于西江支流的桂江流域,乡村水资源丰富,山光、水色与田园、城郭巧妙融汇,空间格局与结构形态独具特色。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形成了桂林“山—水—城”和谐的形态。这种巨大的地理优势,使得桂林有着无法比拟的绿化优势、气候优势。因此,桂林应持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以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增加对乡村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结 语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之中,国家长期坚定地重视“三农”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之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现阶段,应具体从乡村产业、乡村基层党组、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的发展三个方面,明确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所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本文以广西桂林为例,找寻解决乡村振兴瓶颈问题的答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推动桂林市乃至广西其他各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些许建议,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国内其他相关地区乡村振兴领域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猜你喜欢

桂林市桂林攻坚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我的空调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