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百年党史 化育时代新人
——从西柏坡赶考的历史谈起

2021-11-24

活力 2021年18期
关键词:西柏坡共产党人党史

唐 娜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大场合以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激励全党同志始终以“赶考”姿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革命圣地西柏坡时告诫全党:“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前,全党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西柏坡“赶考”的历史尽管只是中共百年党史的一个横截面,但能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足以表明这段历史在中共党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直至今天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这段历史对于如何运用好百年党史教学资源,上好高校思政课,进而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富有启发性。

1949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三大战役中兵败如山倒,党中央于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不要在这种攻击面前打败仗。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今北京)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同志曾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从此,中国共产党加快了争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和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步伐。

西柏坡“进京赶考”的历史之所成为一段佳话,之所以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之所以到今天仍为人津津乐道并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引用,是因为西柏坡是立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一总规矩的地方,为我们党永葆青春、永远前进、永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每一次关于“赶考”的讲话,都是对西柏坡精神的赓续和传承,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的青年一代,特别是高校的青年学生,绝不能躺在前人的历史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姿态,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前的高校青年一代,物质生活优渥,没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心理承压能力差。不少青年学生对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抱持理所当然的态度,要么在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中自我麻醉、迷失自我,要么在挫折和困顿中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丧失了不断奋斗进取的信念和动力。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当代高校青年学子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解决精神匮乏问题的关键课程,而中国革命历史则是最好的营养剂。前文所提到的“赶考”历史,以及由这段历史凝结而成的西柏坡精神,就是激励青年学生保持艰苦奋斗和乐观进取精神的极其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教材。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历程,又何尝不是一部始终走在“赶考”路上的历史,每一段“赶考”的历史又都会凝结成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彩篇章,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1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去几年,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并且还在继续研究和梳理之中。的确,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都展现了党永不自满、接力奋斗的伟大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宝贵教材库,有必要也必须运用好。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就是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当前的国情、世情,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史教育,加大党史学习在思政课中的比重和分量,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的深重苦难,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救人民和民族做出的不懈奋斗和伟大牺牲,从而让广大青年学生从思想根源和灵魂深处受到触动,进而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通过对百年党史的系统梳理和精彩呈现,让高校青年学生不断汲取精神滋养,并在以下三个方面达到思想上的成熟和升华。

一是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封建王朝统治者、与农民起义领袖、与近代资产阶级政党最大的区别在于共产党人心中始终装着一个崇高理想,这个崇高理想就是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自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百年党史中的每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每一种伟大的精神,都是朝着这个崇高理想前进的。这不是终点,而是开启新征程、迎接又一个“大考”的起点。也正是在每一段历史、每一种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接续奋斗、奔跑不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带领中国这艘巨轮开启了新时代的航行,并且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幸福为“国之大者”,以民族复兴为己任。青年学生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珍惜自己身处的伟大时代,要始终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沿着正确的道路努力前行,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二是要树立永不懈怠的艰苦奋斗精神。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铁与血交织的历史,是无数共产党人用艰苦奋斗和无私牺牲换来的。无论是革命时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十四年抗战,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抗击非典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历史延续,敢于革命、敢于斗争已经融入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和血脉,这也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会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蒙蔽双眼,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革命、为谁革命,永远不会忘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道理,从而始终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韧性。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后备军,青年学子要继承这种永不懈怠的精神,去掉身上的骄、娇二气,不做贪图享受、纸醉金迷之徒,敢于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绽放绚烂的青春光芒。三是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共产党人善于不断克服危机、化危为“机”的历史。党史上很多重大的危机事件都将我们党逼到了绝路,都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但都被党一一化解了,为党的不断壮大注入了新的能量。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意识,绝不骄傲自满、麻痹大意。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征程之际,还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提出“两个务必”和“赶考”说的原因。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作为青年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的国力空前鼎盛,人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加,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表现高下立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彰显。同时,中国面临的内外挑战也空前增多: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种种原因,在各个方面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平发展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作为青年一代学生,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家国情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过硬的本领为赶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时代“大考”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西柏坡共产党人党史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第一次学党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西柏坡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共产党人的感情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