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应用探讨

2021-11-24

活力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红船建党初心

冯 娟

(焉耆县委党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411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伟大建党精神成就了中国革命百年以来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具备了愈发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极具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基因。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有利于我党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党初期就开始形成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筚路蓝缕,但不曾忘记初心与使命,这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信仰追求、精神风范的体现。直到今日,伟大建党精神仍然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焕发光芒。

一、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的内涵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直接体现,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牢记初心与使命,为革命建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抗争史,是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奋斗史,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探索史,更是革命建设的斗争史。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证明了共产党。因此,建党精神就是体现红色文化基因和“四个自信”从理论到实践发展的历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就是要把握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的内涵,要深化对其的认识,要加强革命工程建设。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

(一)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民血液里流淌的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理念与中国革命有机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具备共产主义精神,开拓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建党立业的初始阶段,在本质上与建党精神互相依存。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都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大局意识、人民情怀等。建党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生物遗传学中基因的概念来总结红色文化,无论从哪方面看,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就是红色基因,精神命脉就是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都凝结着阶级属性、文化品质、政治信仰等内涵,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是同一内涵的不同表达。探究建党精神离不开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解密红色基因,为丰富革命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助力。

(二)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密不可分

建党精神源自革命初期,其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貌让中国革命精神具备了基本的原理和原则,这是历史的必然,必将长期普遍存在。红船精神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表现。建党精神同红船精神密不可分,二者是源流关系。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到未来的风貌,红船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努力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建党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科学界定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确保革命精神探究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根基与信仰根基都极为浓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融合转化,是在革命斗争中生根、发芽、结果的。建党精神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谐共生”“民为邦本”“修齐治平”等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需求。建党精神是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不畏艰难、敢为人先、胸怀天下、开拓创新、英勇奋斗的结果,也是一些国际共产主义者联络、牵线、推动、协作的产物。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必须了解其本质和内涵,牢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论与实践并行,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基因。

二、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的价值

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极具价值,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

(一)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是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伟大传承

红色文化早已根植于人民之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在革命的实践历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传承。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革命初心和使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自建党以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不畏牺牲、勇于承担等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共产党员传承初心使命的范本。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可以引导人民群众、共产党人践行革命精神、凝聚社会共识,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

(二)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是百年大党发展建设的理论表现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共同造就了中国革命精神,这不仅表明了建党精神的主旨,更表现了极具理论意蕴的革命精神内涵。与此同时,建党精神在本质上与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一脉相承,这些精神共同推进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变化,占据时代发展坐标,手持百年大党生机盎然的秘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带领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得到了真正的传承,而这样的精神恰恰是社会主义事业发达兴旺的根基,是共产党人能够安身立命的保证,更是共产党能够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表现和政治理念的直接诠释。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难历程中,伟大的共产党人致力于弘扬非凡的建党精神,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涌现出大量烈士,出现了无数英雄人物,树立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模范,他们视死如归、顽强奋斗、忘我奉献的精神形成了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兵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强大的精神动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回首仍然历久弥新。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定信念、优良作风。

(三)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是国家治理的具体表述

建党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中蕴藏着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密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蕴藏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改革开放等理念的红色基因,这是中国人民能够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密码和武器。建党精神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领导一切工作,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表述。

三、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的应用

(一)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引起广泛关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溯源、寻根、追魂。因此,首先要着力于红色文化物质构成。从宏观角度整合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从微观角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闻媒体,传承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在学校教育里引导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到以史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从多方位、多层面、多渠道把握信仰、思想、精神的联系。

(二)“四史”故事的多维度表述

“四史”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多维度表达“四史”故事能够传承发扬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将其融入思想理论政治课。把握“四史”脉络,提升理论水平,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融合抗疫救灾故事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线,真正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

(三)打造思想政治课程品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的关键课程,能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新时代,应当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想政治课程品牌。第一,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以主体课堂为根本,突出鲜明特征,构建课堂特色教学。第二,引入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在课堂上采用讲、诵、唱、演、练等形式,打造实践教学经典特色,实现“五位一体”的教学形式。第三,充分表现校园育人特征,以环境课堂为基本载体,凸显文化功能,落实环境育人特征。在课堂上讲述红色故事,利用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长,着眼于学生成长需求,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效应。在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时,要以多种形式进行,避免单一化、层次浅、融入不足等问题的产生,应创新融入路径,使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真正发挥品牌效应。

(四)网络传播红色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利用网络传播红色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路径,也是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的必要手段,能够从客观上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共产党人的互联网意识,是新时代党建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关系着党的领导地位,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现在是信息时代,是互联网渗透生活的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其也是正向宣传革命精神的平台。因此,正确看待互联网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与各种问题,必然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全面构建网络马克思主义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教育,把握舆论正确导向,收集民意,建立规范的互联网监管制度,从而真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结 语

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的应用,绝不仅仅是知道其中概念就行,更应深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了解近代中国探索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真正由心而发地感受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为中国革命精神输入新的血液,始终不变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直在传承和发扬,我们从未忘记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依然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猜你喜欢

红船建党初心
建党百年礼赞
红船
雕红船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