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随州市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路径

2021-11-24黄明江

民族大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随州民族团结流动

文/黄明江

(作者系湖北省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委主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鲜明主线。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着力抓好城市民族工作,探索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路径,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

着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引领”路径

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民族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一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采取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培训班、深入基层宣讲等方式,扎实开展系列“政治引领”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各地各部门对民族工作特殊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市民族工作干部和各民族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民族工作的“政治引领”,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宗协调、部门参与、条块结合”的民族工作格局。

随州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以开展“三个一”(开展一次新疆籍员工汉语演讲比赛,开展一次流动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一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为抓手,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喜迎建党100周年。

着力探索民族团结“六聚六促”社区品牌路径

近年来,随州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统战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内容,曾都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区统战工作创新示范内容,倾力打造民族团结社区品牌,积极开展“六聚六促”活动。

聚党员、促引领。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动员少数民族党员参加社区全体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促其发挥好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

聚居民、促和谐。积极宣传并邀请少数民族居民家庭参加“五星级道德家庭”评比活动和“兴家风、正家教”构建和美幸福家庭活动,调动各族居民参与社区共驻共建、与本地居民交流融合的积极性,形成“户户争创好家风、人人争当文明人”的和谐氛围。

聚能人、促两创。寻找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少数民族居民及自主创业者,发挥能人“带头创业创新,带领创业创新”作用。

聚贤达、促服务。广泛邀请各类贤达参与成立由律师、会计师、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组成的“心连心”专业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各族居民提供服务和援助。

聚合力,促交融。民宗部门协调工商、城管、人社、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形成帮扶合力,积极帮助社区内居住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解决经商、就业、居住、入学、就医等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居民同辖区居民交流融合、和睦共处,积极推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市民化”进程。

着力探索和谐交融“四倾四增”企业创建路径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属国有参股大型股份制企业。2019年3月因业务发展需要,先后引进新疆籍员工120余名。齐星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凝聚力;坚持倾智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增强各族员工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坚持倾情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增强各族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坚持倾力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民族团结创建的工作水平。2020年,齐星公司被湖北省民宗委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着力探索基层基础“五化六进”统战工作路径

2018年以来,随州市委充分发挥统战、组织、政法等职能部门作用和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深入开展统战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探索“基层组织网络化、基础管理信息化、阵地建设一体化、联系服务常态化、运行机制规范化”路径,推动统战工作进乡镇(街道)、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社区)、进园区、进网格,破解统战工作在基层有效覆盖不全、工作力量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等问题。随州市“五化六进”模式荣获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统战工作“五化六进”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给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网格化管理,以及基层民族工作信息管理提供了平台。

随州市民宗委依托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系统,完善少数民族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基础信息纳入网格员信息采集内容,有效掌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子女入学情况,企业经营情况,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矛盾纠纷调处情况等基础信息,实现对民族工作对象的自动统计、分类查询、实时掌握和在线服务。

建立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社会关系清、变化动态清、思想状况清、困难诉求清的“六清”台账,安排民族工作联络员与民族工作对象建立结对联系,实现对象全覆盖、信息全掌握、夯实民族工作进基层的信息基础。

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创新“互联网+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族工作信息应用。

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坚持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搭建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社会治理四级网络建设,巩固基层民族工作阵地。依托基层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建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社会治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网络,实现政策落实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处理在基层。

着力探索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交融”服务管理路径

用热心服务促进融合。在各社区专门设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窗口,落实来时有人询、住时有人引、政策有人讲、就业有人帮、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违法有人管的“八有”服务。市、区两级民宗部门、社区及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站积极帮助在随州的新疆籍经商人员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一系列的关怀关爱行动,使在随州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更切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增强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用机制建设保障融合。新疆籍员工集体来随务工,第一时间制定《随州市进一步做好新疆劳动力服务管理机制(试行)》,完善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的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用工程序,确保了各项服务保障及管理工作安全、有序,让新疆籍员工来得了、留得住、收入有保障。

用政策激励推动融合。从2019年开始,随州市民宗委、市城管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评比命名在随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明确命名标准,实行动态管理,使在随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自觉性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体现。全市182家经营户踊跃参加,示范经营户奖牌成了经营的“金字招牌”。

下一步,随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而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随州民族团结流动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流动的画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随州市兰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品营销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