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4

活力 2021年2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河南省武术

赵 银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新乡 453007)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特色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对落实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河南省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一)少林武术、太极拳等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享誉国内外

河南省是中国的武术大省,是少林拳、太极拳、心意六合拳三大拳种的发源地,武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与“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赛事逐渐由国内走向国际,参与人数逐年增多,赛事规模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第十二届“中国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上,共有240支队伍参赛,其中有129支队伍来自国内,有111支队伍来自国外,参与人数超过2 000人。少林武术逐渐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河南武术已知名海内外。

(二)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占据了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4个,除了上述4个城市外,河南省还有商丘、南阳、浚县、濮阳等共计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座城市分布在河南省的各个方位,布局较为合理。目前,河南省境内有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世界文化遗产3处,有云台山、嵩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处,有鸡公山、洛阳龙门、尧山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有云台山、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1处。河南省已形成了由古都名城、自然景观等组成的丰富旅游资源,为河南省特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具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产业特色

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省市要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工作,切实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特色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已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河南省获批了陈式太极拳、文狮子、高跷等9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批了打铁花、石锁、八极拳等26项省级非物质物化遗产。河南省及各地级市源源不断地审批了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与居民健身需求供需矛盾突出

(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各地级市并没有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当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少林寺在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体育旅游资源的结合上做得最好,少林武术和少林寺旅游区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登封市以少林武术为契机,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位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景区内上演了“岳飞挑战小梁王”等观众喜爱的节目,有利于马术、射箭等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除了上述两个景区,河南省大部分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居民的体育旅游健身需求。

(二)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多样化需求

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上相对滞后,而现有的休闲体育产业分布极不均衡。河南省西南部山区依托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滑雪、漂流等项目。例如,尧山充分利用其山地资源优势建立了尧山滑雪乐园、尧山大峡谷滑雪场、尧山漂流等项目,此外河南省较为有名的滑雪场也多位于该地区。漂流项目的开展需要依托充足的水资源,相比于滑雪其局限性更大,目前河南省开展较好的漂流项目也均集中在河南省西南部。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现有的休闲体育产业分布极不平衡,其发展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河南省居民日渐增多的健身需求。

(三)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赛事观赏需求

目前,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联赛的队伍主要有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河南天冠男排等,但近些年,河南省的职业球队在全国职业联赛中取得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在职业球队的数量与竞技水平上均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目前河南省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赛事观赏需求。

(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日渐完善,但仍难满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求

截止2020年底,河南省已建成21.3万个体育场地,逐步实现乡镇体育设施的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1.82 m2,河南省体育场地设施日渐完善,为居民的健身提供了方便,也为推动全民健身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多集中在地级市及其所管辖的部分县区,乡镇一级的体育设施亟待完善。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部分城市将其推向市场,随之部分体育馆、健身房等行业推出了高消费项目,这些项目的费用远超大分部居民的承受能力。此外,由于居民喜爱、参与的体育项目不同,对场地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使部分居民无法找到合适的锻炼场地。目前,河南省各类学校的场地对社会开放程度较低,仅极少数学校的场地对社区开放。因此,河南省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五)公共体育服务健身指导体系尚未健全,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服务需求

虽然近几年河南省群众体育的发展基本达到了《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预期目标,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河南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县区、街道、社区的全民健身四级组织网络体系。该体系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较少,居民参赛人数较少,参与度不高,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求。近几年,虽然河南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大幅度增加,但河南省人口基数较大,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有率较低。此外,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从事健身服务行业的人数非常少。居民能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较少,难以满足其日常的健身服务需求。

三、河南省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一)积极推动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资源,打造新型旅游形式。建立以郑州、洛阳、开封等中原古都为主的传统文化体验游,发展以太极拳和少林武术为主的武术修学游,这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任务。同时,这也给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基于此,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参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紧密围绕中原古都群体验游、中原武术修学游等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各项体育旅游元素,推动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开封清明上河园可以推出宋代体育文化体验游,在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期间推出赛龙舟、蹴鞠等表演及赛事,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社会各阶层均可参与到体育旅游中来,由此大力发展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更多居民投身其中,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大力发展河南省特色体育竞赛活动

大力发展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河南天冠男排等影响力较大的河南省职业球队,逐步完善俱乐部的各项制度,提升队伍的竞技水平。同时,各地方政府要鼓励俱乐部向职业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发展河南省业余体育联赛,逐渐提高相关赛事的质量。积极鼓励其他体育项目借鉴“赊店老酒:河南省男子篮球联赛”的办赛思路,积极开展“谁是球王”等省级业余比赛,该级别赛事不仅参与人数众多,而且具有一定的竞技水平,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能够满足居民的观赛需求。

(三)加快河南省特色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核心区的建设步伐

体育文化的发展终将也会产业化,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因此各地级市政府要加大河南省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特色体育文化。对现有的《武林风》《武林笼中对》等节目进行创新,使节目保持收视率,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依托少林武术与太极拳,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河南省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地,提升河南省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加快河南省特色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核心区的建设步伐,以登封、温县为中心,逐步扩大核心区域的影响力,以点带面促进河南省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居民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

(四)积极完善河南省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河南省各级政府、学校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一方面,居民的年龄差距较大,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健身需求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体育管理组织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些投入远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因此转变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必须积极完善河南省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有效缓解政府的管理职能压力。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河南省武术
送伞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产业之篮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